据食品饮料行业的线上销售数据显示,6月份啤酒销售量同比增长16.24%,销售均价同比提升9.74%,整体呈现量价齐升态势。今年三伏天从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这也意味着2019年将有40天加长版三伏天。伴随着高温天气,啤酒销售也将迎来旺季。 我们看好啤酒股三季度业绩,除了季节性因素外,还有新增的两大因素:1)夜经济。近日,在北京、上海、济南、天津等城市相继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一词作为新消费增长点频频出现。饿了么数据更是显示,2019年上半年,福州的啤酒订单量同比增长了76%。在青岛,夜间啤酒订单增速更是达到了268%,增速居全国第一。外卖点一份冰啤酒,是夏日夜生活不可少的仪式感。有机构研究认为,夜场渠道兼具量与利润,预计全年影响行业销量50万千升,短期对利润影响较大。2)出口增长势头良好。今年5月,中国出口啤酒3.794万千升,同比增长15.2%;金额为1.5438亿元,同比增长11.7%。今年1-5月,中国累计出口啤酒16.080万千升,同比增长7.4%;金额为6.6737亿元,同比增长4.0%。另据韩国媒体报道,在韩国市场,一直稳居销量榜第一的日本啤酒销量出现下降,而中国啤酒的销量则大幅上升。而近期韩国抵制日货情绪更是加重了这一趋势。 相关上市公司: 青岛啤酒:产品主要面对中高端啤酒消费市场进行推广和销售,并保持了在国内中高端市场的领先地位。出口方面,公司目前已进入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啤酒出口量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7%; 珠江啤酒:以打造“中高端啤酒领军企业”为目标,2015-2017年,公司高档啤酒销售占总销量比例25.11%、28.86%、33.48%。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出口上,目前珠江啤酒的十几种产品已经出口到了40多个国家,涵盖了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等市场。 【2019-07-10】青岛啤酒(600600)锁定中高端卡位 复星助力有望重塑辉煌 锁定中高端卡位,复星入股助改革: 公司实控人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收入来自啤酒,实行“1+1+N”品牌战略。2017 年复星国际有限公司入股支持品牌战略发展,市占率稳步提升。 行业集中度临界,提价+高端化助力新周期开启 人均啤酒消费量居亚洲前三,量增已无空间。CR5 近80%集中度提升临界。恶性竞争过后,业内集体提价求利润。过去10 年产能过剩,出厂价基本未涨。2013 年底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调终端价,终因企业间抢夺份额,利润留存到渠道商。2017 年底原材料价格再次上涨,企业提价后终端动销良好。 降本控费成效渐现,区域拓展全国布局推进 2018 年销售期间费用率18.32%/-3.63pct。设计产能减少74 万千升/-5pct。后期随行业恶性竞争驱缓,产线改造推进,控本降费空间足。公司1.56 万家经销商,全国化布局。啤酒保质期6-12 个月,销售受制运输半径影响较大。2018 年山东地区收入贡献增长3pct、华北1pct、华南-2pct(竞品压力较大)。未来积极布局线上,形成全渠道营销模式。 事业部双轮驱动,利润逐渐复苏 2006 年提出产品战略高端化以来,高端产品动销良好。2008-2012 年为高速增长期,4 年CAGR22%。 2018 年下半年,公司推动产品组合升级,带动华南及华东地区销售转势,集中“青岛”及“崂山”品牌的库存合理化,高端产品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18 年公司啤酒销售量803 万千升/+0.7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行业集中度临提升点,将主要依托行业内结构提升,提高高端产品占比。青岛啤酒锁定中高端卡位,全国渠道布局已有进展,降本控费效应逐渐显现。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 年营业收入280.4/296.1 亿元。净利润18.2/20.2 亿元,EPS 分别为1.3/1.5 元,对应PE 36/32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提价失败,高端新品增长不及预期 【2019-06-05】珠江啤酒(002461)深耕华南市场 持续发力产品高端化 核心逻辑一:啤酒行业产能持续优化,拐点逐步显现 (1)啤酒产量低速增长,产能优化持续推进。18年,我国啤酒产量同比+0.5%;19年前4个月,国内啤酒产量同比+0.8%。15年以来,头部企业陆续关厂以提升产能利用率。(2)头部企业销量稳中有升,弱复苏态势明显。青岛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在18年和19Q1均实现销量正增长。(3)收入增长支撑消费升级,行业竞争从重量转为重质。15年以来啤酒价格稳步上升,未来价格向上仍有空间;消费者价格敏感度降低,对啤酒品质要求更高,行业价格战转向。18年及19Q1各头部企业啤酒出厂均价都有所上升,其中青岛啤酒涨幅约为5%,燕京啤酒18年吨酒收入涨幅达9%。 核心逻辑二:公司深耕华南市场,区域优势明显 公司连续十多年在华南地区市占率达到30%以上,稳坐第一。18年公司在广东市场占有率达32%,其中珠三角/佛山/东莞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7%/54%/44%,较上年同期分别提升2.9%、3.8%和3.6%。 核心逻辑三:产品结构持续升级,吨酒价格稳步提升 公司持续改善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18年公司中高端啤酒营收占比约85%。19年公司销售考核将以纯生为主,纯生的销量增速在10%左右。未来公司“3+N”产品架构将更加稳固。价格方面,公司吨酒价格逐年上升,18年达到3117元,同比+4.2%,吨酒收入/吨酒毛利分别同比+4.2%/+6.93%。预计19年价格将延续上升趋势。 核心逻辑四:多途径提高公司内生增长质量 (1)再融资聚焦营销建设及产能扩张;(2)公司研发能力突出,18年研发投入达1.43亿元,占营收比3.72%,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公司着眼啤酒文化产业,老厂区或将焕发新活力,18年公司完成南沙参观走廊、联动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和南沙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有效实现啤酒文化产业收入。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19-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46/50亿元,同比+7%/+8%/+9%;归母净利润为4.0/4.4/4.8亿元,同比+9%/+10%/+9%,对应EPS为0.18/0.20/0.22元,目前股价对应PE为33/30/28倍。公司估值水平低于啤酒行业平均59倍估值;产品结构仍有改善空间,成长性良好;PE-band图中现价接近估值带下限,综上,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高端化受阻,毛利率明显下滑,财务状况恶化,食品安全问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