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在媒体上再次透露,商务部近期将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此前7月底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不可靠实体清单的相关问题,商务部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正在履行相关的程序,将于近期发布。 根据《对外贸易法》《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措施,对列入清单的实体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从而打击少数不遵守市场规则、因非商业目的而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的企业和个人。哪些企业会上榜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在与华为的业务往来上,最先耍流氓的是被誉为“国际第二大代工厂”的伟创力。自5月16日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之后,伟创力隔日便对外宣布停止一切与华为的合作。伟创力之后,联邦快递也于今年5月下旬私自将华为包裹转送美国,且随后5月23日在面对各方质询时,联邦快递一概不承认。像伟创力和联邦快递之行径,完全符合“不可靠实体清单”的要求。由此衍生出的投资机会,可关注: 1)伟创力是继富士康之后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厂商,在此前也被华为列为自家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之一,主要负责华为手机产品的组装业务。2019年5月,伟创力长沙工厂停产,主因是受“美国对华为禁令”的影响。据悉,华为已将生产设备从伟创力工厂拉出,并彻底从供应链体系剔除,不排除向其索赔数亿元。 相关上市公司: 比亚迪:已接手了伟创力二期项目。华为停止与伟创力合作之后,作为华为手机的主要代工之一,公司直接受益; 蓝思科技:已向政府部门表达了接手伟创力一期的意愿。 2)联邦快递罔顾基本商业伦理,必将失去国内大部分客户的信任,可替代物流将会被市场关注。 相关上市公司: 顺丰控股:收购了华为供应链公司DHL(敦豪)在华业务,入选华为核心供应商。顺丰控股国际标快/国际特惠业务涉及美国、欧盟、俄罗斯、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巴西、墨西哥、智利等54个国家;国际小包业务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 【2019-07-23】比亚迪(002594)造车实力获认可 电池外供再突破 公司近况 7 月19 日,比亚迪公布与丰田就联合开发电动车达成合作。合作内容为:1)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 车型及所需动力电池;2)车型将采用丰田品牌,且于2025 年之前上市。 评论 造车实力获认可,电池外供再突破。我们认为:1)丰田选择比亚迪作为车型开发的合作伙伴是对比亚迪多年电动车造车实力的认可。比亚迪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多年,凭借自主开发和技术迭代,实现了从A00 级小车到中大型SUV 全系列车型全覆盖。同时,比亚迪也是纯电动平台造车的领先者,18 年已经推出了全新e 平台,通过集成化和标准化,实现轻量化、缩短开发周期以及降低成本。2)电池外供再获突破。继2018 年比亚迪与长安汽车合作后,电池再次取得外供业务。获得丰田背书后,我们认为后续比亚迪的电池独立化之路将更为顺畅。 丰田推出e-TNGA 纯电动平台,电动化布局提速。据丰田最新规划,至2025 年,其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提升至550 万辆以上,其中100 万台为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型(18 年丰田全球销量1052 万台)。在纯电动的布局上,丰田推出了全新的e-TNGA 平台,共规划6 款车型,目前已公开与斯巴鲁和铃木进行合作开发,我们预计丰田与比亚迪的合作也可能围绕eTNGA 平台车型展开。 强强联合,分担成本、共享成果。从合作的角度,比亚迪拥有全球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而丰田拥有雄厚的造车底蕴,双方将分享各自的优势。从双方收益的角度,丰田可以降低投入、缩短开发周期。一直以来,丰田的重心主要放在油混和插电的技术路线,目前在国内市场尚未推出纯电动车型,通过和比亚迪合作,可以大幅缩短开发流程,加速电动化战略。此外,在行业巨大的变革时期,通过合作,能够降低投入,缩小风险。而比亚迪则可以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实现收益,同时推动电池外供业务。 估值建议 比亚迪A/H 分别对应2019 52/52 倍P/E 和/2020 年50/50 P/E;比亚迪H 对应维持2019/2020 年净利润预测为28.3 亿和29.5 亿元,维持比亚迪A/H 跑赢行业评级。通过分部估值法得到A/H 目标价65人民币/70 港币,比亚迪A 对应19/20 年63.7/61.3 倍P/E,比亚迪H 对应19/20 年58.9/56.7 倍P/E,比亚迪A/H 分别21%/46%空间。 风险 销量不及预期;补贴退坡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2019-07-15】蓝思科技(300433)上半年预亏过亿元 加快技术产能布局迎接5G换机潮 7月12日晚间,国内手机玻璃盖板供应商龙头蓝思科技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1.24亿元至1.7亿元。 行业寒冬,如何求生?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将苦修内功,抢抓5G商用机遇带来的创新红利”。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虽然后4G时代消费电子行业面临着终端市场持续萎缩的局面,但5G的正式商用也意味着换机潮或将提前到来。对此,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在技术、产能上均已提前做好准备。 技术上,蓝思科技是最早进入消费电子产品防护玻璃行业的企业,在2.5D和3D防护玻璃、蓝宝石、精密陶瓷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优势;产能上,公司近年来新开辟了浏阳南园、东莞松山湖、东莞塘厦、越南、湘潭、星沙二园等生产基地,规模效益日渐凸显。 “越是行业寒冬,越要注重研发,始终保持技术在行业领先才能生存下去。”这是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始终信奉的观点,公司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技术储备也为其在即将来临的5G换机潮中奠定了先发优势。 数据显示,2016年度至2018年度,蓝思科技研发支出分别为13.84亿元、15.76亿元、14.8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9%、6.65%和5.34%。目前,公司已拥有676项发明专利,1353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申请专利达到2123件。 此外,5G的落地与商用将带来更核心的变化是——未来万物皆可成终端。显示屏的应用将更为广泛,蓝思科技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也将得到更大的延伸与扩张。 对此,蓝思科技已积极进入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并投资建设星沙二园。据悉,该园区将承接星沙园区的现有产能,部署新兴业务方向,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从行业一季报数据来看,领益智造、劲胜智能、奋达科技、歌尔股份、长盈精密、蓝思科技等多家智能手机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一季度业绩均有所下降。从目前已公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申万三级电子零部件制造板块45家上市公司中,有不少处于“略减”或“亏损”的状态。 华创证券分析师耿琛认为,手机行业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后期单月数据或有反复,但整体向上趋势确定性较高,且随着5G换机潮的逐步临近,整体复苏趋势有望加速。 中商产业研究院推出的《2019年中国5G手机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预测,2021年5G手机市场将迎来大爆发,2025年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或将达到2016年水平。预计在2020年至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迎来5G换机潮。 耿琛表示,随着手机终端品牌的加速集中,头部客户出于供应链安全、研发技术和产品交付率水平等因素考虑,会优先选择大公司,而小公司则面临着资本开支能力欠缺和客户流失的双重问题。纵观行业,像蓝思科技这样的行业龙头,会攫取5G换机潮带来的大部分创新红利。 【2019-07-19】顺丰控股(002352)业务量持续回升 上半年营收近500亿 7月18日晚间,顺丰控股(002352)公告了6月份月度数据,月度营收回升至91.23亿元,创出近5个月来的新高。若以月度数据统计口径计算,顺丰控股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94.79亿元,同比2018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7.36%。 数据显示,顺丰控股6月速运物流业务实现营收86.79亿元,同比增加14.27%;单月业务量3.74亿票,同比增加15.79%;单票收入为23.21元;供应链业务实现营收4.44亿元,环比5月增长5.46%。在保持业务量持续回升的同时,顺丰保持单票收入稳定在23元以上,超出行业单票收入均值近一倍,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盘活存量运力 对比近3个月的数据发现,顺丰6月业务量同比增速达到15.79%,环比5月份业务量增加8%,业务量回升态势明显。有分析认为,数据回升是源于顺丰自5月起推出的针对电商件市场的产品。对顺丰来说,电商市场仍然是处在增量扩容期,对扩大市场占有率会起到重要作用。华创证券分析师认为,该项业务有助于公司提高装载率,作为“填仓”效果起到边际正贡献作用。 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顺丰开发的新电商业务产品,可以实现资源优化再分配,提升存量资产和运力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顺丰新业务的开辟有望打破公司过去的局限,填补价格区间上的空白,扩大电商客户品类范围,将会是短期刺激公司业绩弹性的重要变量。 单票收入保持领先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行业快递单票收入普遍下降的情况下,顺丰单票收入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快递行业整体单价水平为11.78 元,同比下降2.05%,降幅环比扩大1.3个百分点。从顺丰公布的6月月度数据可以看出,顺丰的单票收入达到23.21元。相对于行业整体单价水平持续下降,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直营快递公司,在保持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顺丰的单票价格保持着持续的领先优势。 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顺丰开始在做更多尝试,填补过去市场上的空白,利用存量运力和资产的基础上,保证利润率并带来了增量收入;未来随着顺丰成本管控红利逐渐释放,资本开支稳定,加之顺丰在供应链业务上的发力,2019将成为顺丰的业绩改善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