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正受益股票? 好消息越来越多。一方面,疫情已经出现4大积极变化,新增疑似病例数连续2日下降、疑似病例数首次低于确诊病例数、非湖北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数下降、滚动死亡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也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最新研究成果,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种药物能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建议将以上两种药物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而素有“医药界的苹果”之称的美国公司吉利德的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被认为是“抗新冠神药”。1 月 30 日,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介绍道,这款药物使得一例 2019-nCoV 感染病人在用药一天后病情出现明显缓解。2 月 4 日下午,吉利德免费提供的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已经送达中国。在中日友好医院的合作下,科研人员们正以最快速度对这一药物开展三期临床实验,以期破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最新进展表明,武汉病毒所早前已经就“抗新冠神药”申请国家专利。 武汉病毒所就“抗新冠神药”申请国家专利 2月4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官网发表文章《我国学者在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文中提到,该所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发现Remdesivir(瑞德西韦)和磷酸氯喹两种药物在细胞水平上能有效抑制2019-nCoV的感染,其在人体上的作用还有待临床验证。 上述合作双方单位联合声明: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1月21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用途)。 抗新型肺炎药物概念总龙头诞生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这一行为有“抢注”专利的嫌疑,引发广泛质疑。有专家认为,此次申报成功可能性不大。不过,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瑞德西韦这一药物的有效性值得期待,而且推进进展可能远超市场预期。 在此情况下,A股肺炎概念股中细分的抗新型肺炎药物概念,有望诞生新的总龙头。数据宝统计显示,目前抗新型肺炎药物概念总共有8只,分别是江苏吴中、博腾股份、永太科技、九洲药业、新诺威、海正药业、美诺华、东音股份,且今天全部涨停。 而从同花顺概念关联度角度看,江苏吴中关联度达到100%居首。细分梳理发现,这其中有股票属于吉利德概念,有的则属于阿比朵尔概念。其中,东音股份公告拥有阿比朵尔相关专利,但暂未进行相关生产。永太科技则为吉利德公司部分药物提供重要中间体。博腾股份公告,近日收到吉利德关于相关抗病毒药物中间体的正式业务询盘,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与吉利德科学商洽。 从封单占比看,一字涨停的江苏吴中封单占比超过16%,榜单最高,博腾股份占比第二,超过7%。换手率方面,博腾股份最低,仅为0.24%。 肺炎概念股走势强 肺炎概念成为节后表现最好的指数,累计涨幅超过17%,细分领域更是牛股成群。数据宝统计显示,有近20只概念股节后涨幅超过30%。 西南证券认为,从短期看,疫情对口罩(奥美医疗、振德医疗等)、大输液(辰欣药业、科伦药业等)、干扰素(安科生物、特宝生物等)、额温枪和消毒用品(鱼跃医疗等)等业绩影响比较明显,一季度业绩很可能超预期,其它的偏概念居多。 长期来看,优质医药龙头成为宏观经济环境下更加确定性增长的资产,继17年以后医药很可能再次成为市场追捧投资方向。据非典经验,中长期角度看对医药产业影响比较有限;020年1月份第二批药品带量采购落地,行业利空预期兑现,另外,长春高新、智飞生物及CXO等2019年业绩预告纷纷出炉,延续高增长趋势,2月份作为为年报及季报窗口期,建议积极把握季报前配置医药最佳窗口期。 平安证券认为,疫情将推动各方重新审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疫情的发展推动了相关病毒防治领域的需求,预计会对相关公司一季度的业绩造成正面影响。同时,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价值得到各方重新认识,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具体受益领域包括: 1)诊断领域:2019-nCoV相关的核酸诊断试剂盒快速诊断试剂,如达安基因、硕世生物、凯普生物、热景生物、华大基因、科华生物等。 2)抗病毒化学药:如歌礼制药在研的利托那韦首仿药以及ASC09/利托那韦复方创新药,α-干扰素生产企业如安科生物、未名生物、特宝生物等,阿比多尔生产企业江苏吴中、石药集团等。 3)具有抗病毒抗感染功效的中成药:如以岭药业(连花清瘟)、香雪制药(抗病毒口服液)、红日药业(血必净)、华润三九(参附注射液)、振东制药(复方苦参注射液)等。 4)生命监护及支持类医疗器械:如迈瑞医疗(监护仪、呼吸机)、鱼跃医疗(呼吸机、制氧机、额温器)、三鑫医疗(心肺仪)。 5)口罩手套等防护设备:企业众多,如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南卫股份、泰达股份、英科医疗、蓝帆医疗、尚荣医疗等。 6)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如血制品的静丙,相关企业如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双林生物、天坛生物等,同时也包括胸腺法新(双成药业)、胸腺五肽(翰宇药业、双鹭药业)等免疫调节剂。 7)疫苗:虽然目前尚未研制出2019-nCoV疫苗,但疫情仍能激发国民接种疫苗的热情,相关企业智飞生物、华兰生物、康泰生物等。 8)药店和医药流通,相关企业益丰药房、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九州通等。 市场分析认为,此次疫情期间使在线教育模式的推广普及得到较大提升,或有利于相关产品日后的市场拓展。在线教育面临的投资机会,再次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已有部分公司触及涨停。 在线教育可以拆分为四个环节:技术支持——内容供应——平台——分发推广。 目前A股众多上市公司通过投资或是凭借自身业务拓展的方式,占据了在线教育产业中的不同生态位。下面一一梳理: 1、软硬件结合的互联互通产品(输入、供给端优势) 此类产品以三爱富(600636.SH)旗下奥威亚所提供的视频录播系统为代表,在课程制作环节提供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为教育提供视频内容生产、课堂记录、互动教研、质量监控、教学评估等过程提供技术支撑。在保持录播系统优势下横向整合行业,乃至探索法庭、公安系统等其他行业的需求。 2、通信设备、电视网络、终端等设备供应(通道优势) 此类公司以华数传媒、吉视传媒、佳发教育等为代表,尤其以佳发教育借助标准化考试场景的设备供应,向智慧教育上游不断加码,在教育行业探索的最深。 星网锐捷也已连续13年取得教育行业网络解决方案排名第一,服务122所211高校,全国高校覆盖率达95%。由于相关通道和终端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此类公司急需要打破原有地域限制,加快向全国推广。 3、屏幕、平板等显示设备厂商搭建的远程教育平台(接收、需求端优势) 目前A股中视源股份、鸿合科技、三盛教育均是以带有智能交互功能的显示设备,在在线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丰富的软硬件产品结合,各家的毛利率都有望不断提升。 通过重组转型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业务的TCL集团,旗下的奥鹏教育是少数打通产业链的在线教育公司,其由TCL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资成立,是教育部唯一许可为重点高校开展远程教育提供支持服务的机构。 4、办公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供应商,延伸到教育课堂方面 节后开盘接连涨停的会畅通讯、亿联网络等远程办公产业龙头,都在大力推进其产品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目前主流的远程办公供应商,具备以低成本提供极大规模的多场景应用的可能,这一市场被持续看好,办公用品巨头齐心集团这些年也在往线上办公和教育方向转型。 5、软件技术、系统集成与云服务商的教育行业应用 目前互联网在线教育服务、智慧教育综合解决方案、智慧教室系统集成的业务模式越来越完善,具备一定实力的技术供应商都可以参与招标,从而积累参与在线教育项目的机会。 ![]() 此类公司更类似于上文所说的教育信息化企业,例如以人工智能闻名的科大讯飞,其在教育行业的相关的行业应用同时通过系统集成、产品销售、运营服务获得收益。在教育信息化的红海市场,市场高度分散,销售能力格外重要。 6、文化产业基于用户人群的在线教育跨界延伸 此处以游戏类、玩具类以及钢琴制造企业等为例,他们延伸至在线教育行业的逻辑是把握其服务对象特点,提供其年龄需求的教育服务,增加公司的业务范围和黏性。 在教育部最新文件中,人民网是疫情防控期间支持高校在线教学服务方案的22个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商之一,主要面向高校学生服务。随着此类客户量不断扩大,在线教育客户数量有望随之增长,但也面临客户群体始终较狭窄的情况。 7、以教学服务提供商身份提供在线端服务 上表中的教育类上市公司,均是通过跨界收购(借壳)和不断剥离原有主业转型而来,标的公司带来的较强的师资和教学研发能力,这是前面所列各种类型的公司不具有的优势 除了中国高科所收购的英腾教育和开元股份旗下的中大英才等,其他各家机构均从线下培训起家,经历了逐步加码线上的过程。凭借常年线下培训积累的口碑和教学管理经验,这些机构有望加快向线上转型。 8、以自身教育教学内容资源提供知识产品 该类型公司以出版传媒公司为主,在传统图书出版、发行、零售式微的情况下,教育教学资源大量集中在出版类企业手里,通过在线平台分享或进一步加工制作成为课程,将是这些资源加快变现的手段。传统教材带来的稳定市场让国有出版企业变革动力较小,民营企业有望在其中发挥更大的创新引领作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此次疫情为在线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但在许多涉足公司中,产品尚处于初期阶段或在企业总收入中占比较小,最终该业务潜力还要取决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