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孤儿药”瑞德西韦传来重磅进展,据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官网数据库显示,吉利德科学开发的在研抗病毒疗法瑞德西韦获批孤儿药资格。另外,据悉若三期临床试验的揭盲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对新冠肺炎安全有效,吉利德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可能采用委托生产的方式,而不会采用授权专利给国内同行的方式。 而此前,已有国内上市药企声称有望获得吉利德公司的专利授权,以便在国内开展药品注册和生产工作。 2月13日上午,物产中大(600704)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科本药业有限公司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药瑞德西韦10T/制剂1000万支”项目于2020年2月6日获得江苏省启东市北新镇人民政府备案通过。消息一出,公司股票价格于2月13日收盘涨停。但不久,公司就因改信息披露不完整,董事会秘书陈海滨被予以通报批评。 博瑞医药(维权)于2月12日披露称,公司成功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和制剂技术,并已经批量生产出瑞德西韦原料药,瑞德西韦制剂批量化生产正在进行中。股价随之剧烈异动,自2月12日开始,博瑞医药2月12日到13日连续两日涨停,截止到上2月14日,三个交易日涨幅近60%。 但经核实,博瑞医药公告中所称“批量生产”实际为药品研发中小试、中试等批次的试验性生产。公司尚未取得药监部门批准,也未取得专利权人授权,不具备进行药物商业化批量生产的应有资质。而博瑞医药信也因披违规遭到上交所批评,尽管如此,但这家公司是否具有批量生产瑞德西韦的能力依旧是疫情期间市场所关注的问题。 另外,海南海药(000566)(维权)此前在公告中多次提及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在抗病毒药物研制上取得进展的信息,但未对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但公司在公告中未对抗病毒药物研制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而上述信息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可能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构成对投资者投资决策的误导性陈述。因此,公司也因“蹭热点”遭到深交所的通报批评。 永太科技(002326)上个月曾表示,无论是为吉利德还是为国内药厂在专利许可下的生产,均有能力快速提供瑞德西韦中间体产品。而同时,永太科技也告知投资者,公司与吉利德正在积极洽谈合作事宜,尚未签署相关协议,合作的达成尚存在不确定性。永太科技董秘还表示,在收到吉利德业务询盘(达成合作前的接洽)时,吉利德了解到永太科技可以提供的瑞德西韦各中间体片段工艺技术,及产业化生产情况,特别询问了其中比较关键的中间体的报价及交货时间。 国联证券在此前的研报中阐述,此次若吉利德研发成功,将提升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对其所有产品销售都有助益,可以关注和吉利德有合作的企业如博腾股份(300363)(维权)。 对于新的疾病仍然需要创新类药物。此前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导致超过11000人的死亡。 另外,2019年年末,FDA批准了首个埃博拉病毒疫苗ERVEBO,表明对埃博拉病毒人类已经能预防。新药需求不仅仅集中在抗病毒上,癌症、自身免疫病均有较大需求。可以继续关注有创新药布局的药企如贝达药业(300558)、恒瑞医药(600276)、丽珠集团(000513)等。 【2020-03-01】物产中大(600704)披露涉"瑞德西韦"项目信息不完整 上交所对该公司及其董秘予以通报批评 据上交所3月1日披露,物产中大(600704)关于公司控股子公司“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药瑞德西韦10T/制剂1000万支”项目的信息披露不完整,决定对该公司及其时任董事会秘书陈海滨予以通报批评。上述纪律处分将通报中国证监会,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经上交所查明,2020年2月13日上午,物产中大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科本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本药业)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药瑞德西韦10T/制剂1000万支”项目于2020年2月6日获得江苏省启东市北新镇人民政府备案通过,并提示该项目仅处于政府行政审批备案后开工前阶段,易受到技术、专利审批、行业政策、医药审批等多方面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最终能否批量生产及投放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在公司做出上述表述后,市场媒体较为关注,公司股票价格于2月13日收盘涨停。 2月13日晚间,经监管督促,公司提交风险提示公告,披露上述事项的重大不确定性与风险:一是瑞德西韦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后续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否有效、能否用于治疗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二是即使相关临床试验成功,后续科本药业生产相关产品尚需取得美国 Gilead公司的专利授权;三是该项目建设周期两年,存在因技术、专利审批、行业政策等因素影响而暂缓实施的可能;四是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科本药业总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0.27%,归属于公司的净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0.18%,营业收入为占公司营业收入的0.12%,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占公司净利润的0.66%,对公司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 上交所表示,当前,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药物的研发、生产等情况受到市场及媒体广泛关注,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及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美国Gilead公司研发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正在武汉市开展第三期临床试验,市场对该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开发进度高度关注。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回复关于控股子公司“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药瑞德西韦”项目的备案情况时,未明确说明上述项目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否需获得瑞德西韦研发企业美国Gilead公司的授权,未明确提示科本药业资产和业务规模占公司相关业务规模比例极小、对公司经营业绩无重大影响的情况,也未明确说明后续投入生产需履行的审批程序。公司对外发布的风险提示过于概括,也未作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关于启用“上证e互动”网络平台相关事项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公司时任董事会秘书陈海滨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的具体负责人,未能勤勉尽责,对公司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及其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声明及承诺书》中做出的承诺。 据上交所披露,公司及时任董秘陈海滨在异议回复中称:一,本次瑞德西韦制剂项目投资金额未达到公司法定信息披露标准。二,“上证e互动”平台上投资者提问较多,市场信息夸大其词容易误导投资者,在向科本药业核实后,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进行如实客观的回复,回复内容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风险提示,未违反在“上证e互动”平台回答提问的相关要求。三,关于未明确说明瑞德西韦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需要美国Gilead公司授权的原因,公司表示,根据行业惯例,此类项目立项备案(包括产品研发、临床试验阶段)不需要Gilead公司授权,故回复中未特别强调;同时,根据《专利法》强制许可规定,专利管理机构极有可能强制许可其他药厂生产,公司的相关回复内容符合行业和公司实际,且公司在回复投资者问题时也提示了该产品易受到技术、专利审批、行业政策、医药审批等多方面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四,公司于2月13日当晚即积极配合披露风险提示公告,再次向市场提示风险,应属于违规情节较轻的类型。 对此,上交所认为,公司上述异议理由不能成立,不予采纳。一是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发布的相关信息虽未达到信息披露标准,但作为通过公开渠道发布的信息,应当符合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在当前市场及媒体广泛关注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毒相关药物研发、生产情况的背景下,公司控股子公司“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特效药瑞德西韦”项目的备案情况可能对公司股票交易及投资者决策产生重大影响,相关信息披露应当准确、完整,并充分提示不确定性风险。公司所称未达到法定信息披露标准,不影响其违规事实的认定。二是根据“上证e互动”平台的相关使用要求,上市公司应确保所发布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但目前公司相关项目的立项备案(包括产品研发、临床试验阶段)是否需要Gilead公司授权及能否获得国家强制许可均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但是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上的回复未对该重要信息进行充分且有针对性的风险提示。此外,公司也未就相关业务对公司业绩影响很小、后续投入生产需履行的审批程序等事项予以明确提示与说明。公司对于上述不确定性及风险均在直至2月13日提交的风险提示公告中才予以补充。公司所称相关信息披露符合实际情况、属于行业惯例、已进行较为完整的风险提示的异议理由不能成立。三是及时披露风险提示公告,属于公司在“上证e互动”平台不当发布信息后应当履行的义务,不能作为减轻处分的理由。 【2020-02-17】海南海药(000566)完成瑞德西韦制剂首批生产 继博瑞医药于日前宣布成功仿制瑞德西韦原料药及制剂后,14日晚间,海南海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完成了瑞德西韦制剂的第一批生产,并具备年产350万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公告显示,公司及国内外合作伙伴成功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并可量产瑞德西韦原料药,原料药纯度在99%以上。 据披露,公司已成功完成了瑞德西韦制剂的中试生产,并可批量生产瑞德西韦50mg、100mg两种剂型,瑞德西韦制剂(50mg/支、100mg/支)年产能可达350万支。公司表示,可根据国家的安排和社会的需要,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随时安排生产。 与博瑞医药类似,海南海药也在公告中表示,瑞德西韦由美国Gilead公司开发,用于防治埃博拉病毒感染,已经在国外通过了I期和II期临床试验,而对于已在中国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尚未揭盲。“因此,瑞德西韦对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是否有效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公司称。 另外,根据研发流程,批量生产瑞德西韦药品制剂还需经过药品审批。如若瑞德西韦最终转化为产品投入市场,则需要获得Gilead公司作为专利权人的授权。公司公告坦言:“这一过程将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若该产品能够获批上市,预计不会对公司2020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2020-02-12】永太科技(002326)董秘:有能力提供瑞德西韦中间体产品 2月10日晚间,永太科技就市场关切问题予以回应称,无论是为吉利德还是为国内药厂在专利许可下的生产,均有能力快速提供瑞德西韦中间体产品。而同时,永太科技也告知投资者,公司与吉利德正在积极洽谈合作事宜,尚未签署相关协议,合作的达成尚存在不确定性。 永太科技董秘张江山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收到吉利德业务询盘(达成合作前的接洽)时,吉利德了解到永太科技可以提供的瑞德西韦各中间体片段工艺技术,及产业化生产情况,特别询问了其中比较关键的中间体的报价及交货时间。" 张江山提到,新药物的关键在于研发环节,根据工艺复杂程度,溶剂使用量大小,最初在实验室进行的研发就称之为小试,一般单批次数量大概在几克到几公斤之间,之后进行中试,单批次数量在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确认工艺参数后,再进行验证批生产,验证通过后进入商业化阶段。 "一般来说,公司小试完成后,会提供有代表性的实验室样品给客户进行分析或实验测试的质量确认,对方确认质量后,我们再中试确认工艺,然后将工艺验证后的验证批产品提供给对方。"张江山向《证券日报》记者具体解释道,"因为瑞德西韦目前还只在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量并不大,如果合作达成的话,公司会向下游客户供应小规模验证批生产的量,后期如需要放大到商业化生产,会涉及到设备的选型采购、设备和生产线的建设安装等更多方面。" 此外,记者了解到,永太科技位于的浙江省台州市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当地政府正在有序推动快递配送行业复工复产。张江山向记者表示,届时企业可以通过符合防疫要求的物流通道运输货物,不会影响样品的寄送。 事实上,永太科技与吉利德早已是合作紧密的老朋友,早在2012年,永太科技就成了吉利德索非布韦产品关键中间体的供应商,此外公司还参与了吉利德的雷迪帕维、维帕他韦等一系列抗病毒药物的中间体研发和生产。 张江山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根据之前和吉利德的合作,在正常情况下样品验收完成一般需要几个月,不过当下新冠肺炎疫情非常紧急,预计整个过程很有可能缩短。" 而对于供应瑞德西韦中间体的能力,永太科技方面也在2月10日晚间公告中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公司表示,瑞德西韦和索非布韦同样是核苷酸类似物,化合物结构相似,瑞德西韦的苯氧基磷酰基丙酸乙基丁酯片段,与索非布韦的苯氧基磷酰基丙酸异丙酯片段结构类似,只需要替换一个醇基原材料,即可以用永太科技现有原料及生产装置进行商业化生产。 同时,瑞德西韦的另外一半核苷结构中,需使用到氰化、低温和格氏化等苛刻反应条件,永太科技已经具有类似结构的开发经验,同时具备这些反应所需的生产装置。 2月9日,吉利德就瑞德西韦发布声明称,已与中国卫生部门达成了协议,支持对2019-nCoV感染者开展两项临床试验,以确定瑞德西韦作为冠状病毒潜在治疗手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记者了解到,近日已经有上市公司收到了吉利德对瑞德西韦中间体的订单确认函件,不过,有市场人士指出,瑞德西韦作为在研药物,临床结果尚无定论,也未批准上市,投资者仍应慎重,以免为"特效药炒作"买单。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永太科技方面在回复函中提及"国内部分制药企业也启动应对疫情的新药开发,并纷纷来电询问。"张江山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国内的成品药厂有意在上游寻找瑞德西韦及其他抗病毒药物的中间体供应。 【2020-03-11】贝达药业(300558)厚积薄发 进入加速发展期 投资最根本是投人、投团队。公司优秀的企业理念和精英科学家团队在我国整个医药行业中都极为稀缺,为公司长远可预见的稳健发展带来最大的确定性:1)公司真正重视研发,研发费用率排A 股药企前2.1%,且完全不逊于研发型跨国巨头药企;2)公司研发扎实稳健,从最初就形成了不容许轻易放行有瑕疵分子的端正理念,这更是我国整个制药界都罕有的,特别有助于在研发失败风险很高的创新药领域,为公司长远的永续研发和再现成功带来最关键的确定性;3)公司拥有我国整个自主创新药领域都特别稀缺的精英科学家团队,且放松创业板再融资影响深远,本次定增筹措研发资金在助力研发推进的同时更有望进一步巩固团队稳定性,且公司后续依然有再融资的操作空间;4)以埃克替尼、恩沙替尼为代表的既往成果已充分证实、同时也进一步塑造了公司的强大研发,公司具有后续在所在领域继续取得成功的强大惯性。 公司长期发展模式已越发稳定、持续、可预见。从成立起至今,贝达药业在内生+外延/外部合作有序结合的成长模式上即已轻车熟路,并取得丰硕成果。只要支撑这种模式的企业/团队特质保持不变(这是大概率事件),公司当前的发展模式就有望长期稳定地延续下去,大幅提升公司长期视角下的确定性。 公司近几年业绩有足够安全边际:1)埃克替尼销售增长虽难免受天晴吉非替尼进集采影响,但埃克替尼用于脑转移NSCLC 患者有效性的强临床证据,及可倍量用于EGFR L858R 耐药突变NSCLC 患者的潜力将进一步增强埃克替尼的差异化优势,降低吉非替尼集采影响;2)恩沙替尼、帕尼单抗、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2020 年上市能在埃克替尼放量受影响的前提下,至少在未来5年内,成为公司新的营收来源,支持公司年营收20%-30%上下的同比增长。 公司即将彻底走出上市初期对单品严重依赖、在研管线青黄不接的早期阶段,稳步向拥有永续研发能力的千亿市值规模型药企前进:1)公司的创新药伏罗尼布有望在2022 年上市,产品后续适应症拓展的临床进展将对产品的放量潜力发挥关键影响;2)三代EGFR-TKI D0316 有望在2023 年上市,该品种作为接棒埃克替尼、且能与埃克替尼在用药上互相补充的品种,保守估计年销售峰值将在20 亿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3)公司储备的早期项目中,考虑到公司研发扎实,超长效人源GLP-1 类似物BPI-3016 和CDK4/6 抑制剂BPI-16350 所在领域又有大量成药先例,这两个早期项目后续有很高的确定性,且这两个领域也都是市场潜力非常可观的重要领域。此外公司还有FGFR4抑制剂、ERK1/2 抑制剂、MerT/FLT3 抑制剂、BET 抑制剂、FGFR1/2/3 抑制剂等已公布的储备项目在择机推进,为公司的永续研发提供了进一步保障。 投资建议:虽埃克替尼的增长难免受吉非替尼集采影响,但仅从公司当前进度较快的管线看(II 期、III 期),公司至少未来5-7 年内依然有能力实现稳健增长,业绩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公司仍有大量难以严格给出定量估值的早期项目在手,这些项目本身仍相对“模煳”的估值总和,完全不亚于高确定性项目能给公司带来的保守NPV 估值(NPV 估值下界,我们测算的结果是181.92亿元),公司当前市值正落在二者加总形成的合理估值区间之内。随相关临床结果后续陆续发布,这些早期项目当前看起来仍模煳的估值也将逐一清晰化。我们虽无法预期相关结果具体的发布时点,但从公司优秀的既往履历、端正的研发理念、精英的科学家团队出发,判断好结果发布是大概率事件。因而,对贝达药业而言,在现阶段完全可以买入并长期持有,静待企业腾飞。 风险提示:①临床失败或新药开发进度不及预期;②同类品种的直接竞争和不同类品种的间接竞争都在加剧。 【2020-03-23】恒瑞医药(600276)2019年年报点评:龙头持续超预期 创新拉动效应明显 未来创新品种梯队丰富 恒瑞医药发布2019 年度报告。2019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89 亿元,同比增长3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53.28 亿元,同比增长3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9.79 亿元,同比增长30.94%。实现EPS 为1.20 元。 公司2019 年Q4 实现营业收入63.44 亿元,同比增长27.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93 亿元,同比增长38.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43 亿元,同比增长40.95%。实现EPS 为0.36 元。 公司公告利润分配预案,以分红派息登记日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 股派发现金股利2.30 元(含税),每10 股送红股2 股。 观点。 业绩略超预期,创新产品拉动效应明显,肿瘤和造影板块尤其亮眼:抗肿瘤、麻醉、造影剂收入分别为105.76 亿(+43.02%),55.07 亿(+18.35%),32.29 亿(+38.97%),肿瘤和造影线超高增速超预期,麻醉线稳健(在右美承压的基础上仍有15%以上的增长,其他品种增速略超预期)。 2018 年国内创新加速进入收获期、研发与海外接轨、制剂出口稳步推进。展望2020,公司收入端增速仍有望保持30%+,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肿瘤线(30%以上增速):综合考虑PD-1、吡咯替尼、19K 等新品在2020 年超高速增长(正向)以及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进入集采的降价(负向),以及阿比特龙进入集采带来的额外增量(正向),其他肿瘤仿制药平稳。 麻醉线(35%以上增速):新品瑞马唑仑及艾斯氯胺酮放量拉动。 造影剂(20-25%增速):碘克沙醇和碘佛醇体量均超过15 亿,大体量之下增速略有放缓。 其他:帕立骨化醇、磺达肝癸钠、地氟烷、帕瑞昔布等叠加放量。 盈利预测:公司PD-1、吡咯替尼、19K、瑞马唑仑等创新药放量将快速拉动收入增长,未来三年公司创新药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50%。看10 年维度,鼓励创新带来的国内用药结构发生变化,龙头集中度提升,恒瑞远未到天花板。基于新品放量和创新药获批预期,我们预计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56 亿元、84.72 亿元、106.36 亿元,增长分别为28.7%、23.6%、25.5%。EPS 分别为1.55 元、1.92 元、2.40 元,对应PE 分别为52x,42x,33x。我们认为作为国内创新药龙头,随着吡咯替尼、19k、PD-1、瑞吗唑仑等创新药的放量,叠加卡泊芬净、布托啡诺、艾斯氯氨酮等特色品种放量,公司收入端有望维持30%以上超高增速。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业务增速低于预期、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仿制药放量不达预期等。 【2020-02-26】丽珠集团(000513)三大转型激发新活力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过去一年,公司对销售和研发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公司未来存在 4 大看点:1)制剂品种结构升级,2)原料药品种优化,3)研发重新聚焦,4)核心骨干激励机制良好。 理由 产品之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板块多元发展。1)制剂品种聚焦五大领域。公司制剂品种重点布局消化道、辅助生殖、精神神经、肿瘤、抗感染领域,我们预计未来消化道线和辅助生殖线收入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2019 年 1-3 季度,两者收入占比分别为 19.0%和 19.7%)。我们认为创新药艾普拉唑系列销售峰值有望超 20 亿元。辅助生殖领域重组人绒促性素已申报上市。2)原料药布局小宗特色、高毛利品种。 我们认为该板块毛利率有望继续稳中有升。2019 年上半年,该板块毛利率约 30%(vs 2014 年 14%)。公司组建发酵、合成领域研发团队,在研项目涉及高端抗生素及高端兽药品种;新建多肽研发团队,在研项目涉及糖尿病领域。3)诊断试剂及设备持续加大自主技术及产品研发投入。2018 年,公司自产产品收入占比达 45.6%(vs 2016 年 37.5%)。公司针对现有优势客户体系不断补充有竞争力的自产产品。 研发之变:公司对单抗和微球项目进行重点聚焦。单抗方面,重组抗 IL-6R 人源化单抗目前处于临床 III 期,病人入组顺利;重组人源化抗 HER2 单抗、重组人源化抗 PD-1 单抗正在进行临床 Ib 期。微球方面,曲普瑞林微球(一个月)项目 I 期临床已完成;醋酸亮丙瑞林微球(三个月)已获临床批件;奥曲肽微球、阿立哌唑微球临床试验申请已于近期获得受理。 经营之变:管理层优化,激励机制良好。2018 年初,公司对包括总经理在内的核心高管进行调整,团队更加国际化、年轻化、高效化。此外,公司于 19 年 12 月推出十年期期合伙人持股计划。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 2019/20/21 年 EPS 预测 1.39 元/1.66 元/1.96 元,同比增加 20%/20%/18%。当前 A 股股价对应 2020/21 年 22.9/19.4 倍 P/E。考虑公司研发重新启航,维持 A 股跑赢行业,上调目标价 12%至46 元(27.7/23.5 倍 2020/21 年 P/E,21%上行空间)。当前 H 股股价对应 2020/21 年 14.9/12.6 倍 P/E。维持 H 股跑赢行业,上调目标价 16%至 35 港元(18.2/15.4 倍 2020/21 年 P/E, 22%上行空间)。 风险 产品销售和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合伙人持股计划执行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