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非洲猪瘟疫苗已获准开展临床试验。一份网传文件显示,“3月23日,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创制的非洲猪瘟疫苗通过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获准在指定区域开展临床试验”。 据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农业(农村)部已经批准做一个临床试验,后续还在按部就班地做,(做)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有可能,就是按照一个正常的程序。 而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魏宏阳也曾表示,非洲猪瘟疫苗研究是世界性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包括我们国家在内,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批准过任何一个商业化应用的疫苗。目前确实有不同的机构都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同时也已经有单位向农业农村部提出开展临床试验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申请,正在组织专家指导申请单位完善临床试验方案,争取尽快开展临床试验工作。 东吴证券认为,非洲猪瘟疫苗研究还需经过临床试验、审批注册等流程,一般而言疫苗研发周期约5-8年,在政府支持下“绿色通道”有望缩短时间,但至商用尚待时间检验。若疫苗研制成功,保守估计有望带来约60亿的市场规模(按6亿头猪、每年免疫2次、单价5元计算)。 方正证券建议,一旦非洲猪瘟疫苗上市将利好整个动物疫苗板块,目前是板块配置阶段,推荐生物股份、中牧股份,重点关注普莱柯、瑞普生物。 【2020-03-17】生物股份(600201)经营拐点将至 平台型企业扩张之路开启 平台型动物疫苗龙头,业绩反转在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为国内口蹄疫市场苗龙头企业,自2011 年推出“点对点”销售模式起,业绩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2019 年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业绩下滑。我们认为,一方面未来随着规模场存栏恢复公司将于2020 年迎来业绩拐点;另一方面当前公司已经建立起研发、工艺及渠道的平台型优势,未来将开启高速成长之路。我们预计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2.39/4.68/7.56 亿元,对应EPS 为0.21/0.42/0.67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92/47/29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动保行业拐点临近,长期空间广阔 当前养殖后周期猪用疫苗行业已逐步进入左侧配置阶段,我们认为,一方面,未来随着行业生猪存栏恢复及养殖场免疫密度的提升,疫苗销量将逐步复苏,同时随着疫苗企业2020 年逐步达到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招采苗价格大幅提升,2020 年业绩有望反转;另一方面,随着养殖规模化提速,市场苗渗透率的加速提升以及未来非洲猪瘟疫苗潜在的商业化可能性都将带来行业的长期成长性。 充分受益于规模养殖场扩张,平台型企业扩张之路开启 公司深耕动物疫苗行业,通过口蹄疫市场苗大单品奠定行业龙头地位。我们认为,一方面公司相比同行大客户占比更高,随着养殖集团的快速扩张,公司拐点将提前行业到来,弹性也更大;另一方面公司当前已具备平台型企业特质,从研发端来看,公司为行业内首家进入高致病性疾病研发领域的动保企业;从生产端来看,新园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将再次大幅拉开和行业差距;从渠道端来看,公司拥有行业内最具竞争力的销售团队。由于研发工艺渠道在不同疫苗品类之间具备共通性,未来公司将通过内生研发及外延并购开启品类扩张之路,长期成长空间可期。 风险提示:生猪存栏恢复不及预期、养殖场免疫密度降低、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2019-12-16】中牧股份(600195)动保行业国家队 后周期业务有望逐步发力 生物制品增速短期放缓,但中长期仍具发展潜力。受生猪养殖总量下滑影响,我国生物制品增速短期放缓,但中长期仍将受益于规模化提升带动的高品质疫苗销量增长、产品迭代更新、价格提升创造的增量以及新疫情催生的新市场空间。在能繁存栏探底回升带动猪用疫苗销量环比改善,以及禽用疫苗量价齐升带动的市场扩容背景下,我们预计2020年动物疫苗市场有望实现7.45%的增长至137亿元。 国改成效显现,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中牧股份是动保行业“国家队”,业务涵盖兽用生物制品、兽用化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贸易四大板块。近几年在经历管理体制盘活、产品工艺革新、销售政策转变后,公司市场化改革成效显现,毛利率从2015年的25.91%稳步提升至2018年的29.50%,随着公司市场化业务占比的进一步增长,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 三大因素支撑公司中长期业绩持续向好。2019年在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产能深度去化背景下,公司与生猪业务相关的疫苗及兽药业务短期承压,但口蹄疫市场苗销量仍取得6%的逆势增长,彰显公司产品及渠道推广的成效显着,随着生猪存栏逐步探底及公司猪口蹄疫OA二价苗的上市,预计20/21年口蹄疫疫苗销量同比增长3.31%、22.30%,化药及饲料等后周期板块在经历短期低迷后亦有望同比改善,预计20/21年化药、饲料营收同比增速为29.1%/20.0%、18.5%/22.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在不考虑非瘟疫苗上市前提下,预计公司2019/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2/4.28/5.37亿元,EPS为0.43/0.51/0.64元。公司属动保行业产品线最为齐全的企业,多个产品市占率第一,且经历国改之后公司管理效率及产品品质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PE估值,给予公司2020年29倍PE,公司目标价14.7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存栏回升不及预期、汇率异常波动风险、产品上市不及预期风险。 【2020-02-03】普莱柯(603566)调研报告:业务布局日趋完善 加快变革升级节奏 未来成长路径清晰 近日,我们实地调研了普莱柯,主要内容反馈如下: 非瘟疫情引致养殖结构剧变,养殖集约化程度提升推动动保企业分化,强者愈强。2019年养殖行业深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除了产能严重下滑之外,养殖结构同样发生很大变化,公司判断养殖结构未来将向两头发展,尤其是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规模养殖企业的市占率将迎来明显提升,对动保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精细和严格,欠缺竞争优势的中小动保企业生存处境艰难,可能会加速退场,动保行业料将同样迎来集中度的提升,具备研发、产品、渠道和服务等多维度优势的企业将有望巩固自身优势,强者愈强。 公司业务布局日趋完善,全力聚焦内部资源整合与升级,理顺未来增长路径。 1)业务端来看,2019年全年各业务板块基本延续前三季度经营节奏。2019Q4公司通过并购南京梅里亚获得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疫苗生产资质,从而将两大强制免疫疫苗资质均纳入自身业务范围(口蹄疫业务承载主体为公司旗下参股公司中普生物),顺利补齐公司在动物疫苗业务上的一块重要拼图。2020年公司一大战略重心即为推进完成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生产车间的生物安全三级改造,目前预计均在2020Q3完成验收,两大强免疫苗单品有望2021年逐步放量,料将极大提升公司产品综合影响力,贡献可观业绩弹性。目前中普生物猪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HM/02株+AKT-Ⅲ株)已获得新兽药证书,正在积极申请产品批准文号,后续产品一旦落地,将主要侧重市场化销售途径,目前口蹄疫疫苗市场化销售团队正在逐渐搭建和完善中。 2)产品端来看,猪苗方面2020年将有圆副二联等新品导入,叠加公司前期上市的圆环基因工程苗、圆支二联苗、猪伪狂犬流行株灭活苗等重点产品,公司产品系列已比较完备,能够为猪场提供全面的防疫方案,形成多品类组合竞争优势。禽苗方面则会继续推进对全品系禽苗产品的基因工程技术升级改造,不断巩固公司禽苗产品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并通过持续推广“434”系列免疫方案、新流法1日龄免疫等科学减负方案,切实为用户创造价值。 3)营销端来看,公司今年有望加快推动营销体系升级,助力产品市场份额提升。比如,非瘟疫情防控压力增加了猪场封闭性,倒闭动保企业变革营销模式,公司规划通过数字化营销平台这一重要抓手,全面纳入终端养殖客户,联通包括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人员甚至是经销商等参与主体,从而为养殖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防疫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销量,带动业绩持续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及评级。综合考虑下游需求恢复进程及公司新产能释放节奏,我们调整公司2019-2021年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实现营收6.21/8.0/9.37(前值为6.55/8.28/9.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20/1.71/2.34(前值为1.30/1.85/2.27)亿元,对应EPS为0.37/0.53/0.73(前值为0.40/0.58/0.70)元,对应PE为49/34/25倍,当前板块平均PE为49倍,考虑公司持续研发驱动型成长路径,以及后续内部有效整合资源下对公司业绩高成长性的支撑,维持目标价26.1元,对应2020年49倍PE,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产能恢复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2020-02-03】瑞普生物(300119)调研报告:禽苗持续高景气 家畜业务底部蓄势 加快宠物领域布局掘金新蓝海 近日,我们实地调研了瑞普生物,主要内容反馈如下: 禽流感三价苗拉动禽苗业绩高增,加码投入扩产能保增长。2019年受益于禽养殖行业高景气度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H5+H7)三价苗大单品的导入,公司禽苗业务板块实现高速增长。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南生物在2019年初拿到禽流感(H5+H7)三价苗生产资质后,通过政府招标和市场化销售两种途径快速放量,而且产品价格相比二价苗接近翻倍,带动华南生物全年实现营收100%以上增长,预计2019年单禽流感三价苗约实现2.3-2.4亿元收入,初略测算单品市占率在8%左右。此外,非瘟疫情导致动物蛋白供应缺口仍在,猪鸡替代效应仍将持续,预计2020年禽用疫苗全行业仍有望维持20%+增速,公司积极规划禽苗产能扩充,据了解华南生物禽苗悬浮培养车间已通过静态验收,后续投产后将大幅扩充禽苗产能,并有望通过充分整合瑞普与华南生物双重渠道优势,积极满足下游持续增长的防疫需求,产品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家畜业务板块有望迎来逐步好转。2019年全行业受非瘟疫情影响均较为严重,当前生猪产能出现恢复迹象,但整体来看,复产主体仍多集中在养殖集团等第一梯队,行业规模化程度仍然偏低,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严峻外部压力下,公司从基础做起,优化猪用产品结构,创新营销模式,为养殖场户提供药苗等防治组合产品实现市场渗透,后续有望随下游产能逐步恢复迎来家畜业务板块业绩的持续修复。 行业市场化改革或迎加速,公司有望持续受益。近期动保行业的政策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强制免疫疫苗将向经销渠道开放,二是“先打后补”政策力争在2020年实现规模养殖场全覆盖,据我们了解,部分省份实施细则将逐步落地。总体来看,政策调整进一步朝市场化改革方向迈进,无论是采购招标还是市场化销售均更加看重疫苗产品质量、有效性、服务水平、客户需求响应程度等维度,公司作为市场化经营领先的动保企业,将迎来更加有利的行业环境,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成长逻辑更加顺畅。 继续发力宠物市场布局,未来增长路径愈加清晰。2020年公司将宠物业务发展提高到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从产品端到渠道端加速布局。一方面,公司新获批重磅产品重组犬α-干扰素(冻干型),为我国首个重组兽用干扰素制品,可用于早期治疗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丰富公司宠物产品序列,后续有望通过依托宠物医院实现产品导入,贡献业绩增量;另一方面,公司加快宠物板块团队搭建工作,建立独立销售团队,加强与宠物医院的合作,后续有望通过共享宠物大数据支持内部研发和营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掘金宠物市场新蓝海。 盈利预测、估值及评级:我们维持预计公司2019-2021年实现营收14.82/18.73/21.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4/2.34/2.70亿元,对应EPS为0.43/0.58/0.67元,对应PE为37/28/24倍,当前板块平均PE为49倍,考虑公司未来业绩高成长性,维持目标价20.3元,对应2020年3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产能恢复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