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片电池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刀片电池概念股一览 2020年刀片电池概念股最新动态与价值解析: 比亚迪刀片电池发布 磷酸铁锂渗透率有望提升(附股) 29日,比亚迪面向外界发布了刀片电池,并且确认新车型“汉”将首发搭载刀片电池。创始人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具有高安全、长续航(长寿命)、减少对稀有金属依赖的特点。 不同于现有电池尺寸和成组工艺,刀片电池将单体电芯尺寸做大,同时减少电池包内部模组数量的使用以进一步增加有效电池空间。刀片电池的安全性优势明显,体积比能量密度高,同时电池成本也会有所下降。根据实验数据显示,采用刀片电池+大模组的设计方式能够使成本下降15%以上,电池续航有望提升50%。 随着刀片电池的亮相,磷酸铁锂渗透率有望提升,我国自主动力电池行业前景将更为光明。整车成本也有望随之降低,改善电动车行业盈利水平。 那么,在中国沪深两市中,刀片电池概念股龙头板块有哪些? 以下是刀片电池股票上市公司一览表,刀片电池最有价值股: 相关上市公司: 比亚迪:我国自主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具备相当程度的全球竞争力; 德方纳米:计划10亿元投资曲靖磷酸铁锂产能; 国轩高科:国内首家为乘用车车型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企业。 【2020-03-26】比亚迪(002594)股价震荡拉升 "刀片电池"将于3月29日发布 比亚迪(002594)26日盘中震荡上扬,盘中一度拉升涨逾5%,截至收盘,该股报54.27元,上涨3.87%,成交金额15.9亿元。 消息面上,据上证报报道,由比亚迪主办的"刀片电池 出鞘·安天下超级发布会",将于3月29日下午通过互联网线上发布。本次发布会的嘉宾包括: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比亚迪集团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 据悉,比亚迪"刀片电池"是一种采用GCTP技术、增大电芯长度的方形铝壳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单体电芯较长且呈现扁平化,故命名为"刀片"。该产品主要优势在于:(1)可以提高体积能量密度50%;(2)长条形电芯散热效果良好;(3)减少电池包制造成本约30%。其缺点主要在于:(1)电芯结构稳定性差、内阻高以及注液难度大;(2)CTP电池包的电芯出现问题时,整个电池包均受到影响,售后维护和梯次利用相对麻烦。根据比亚迪,刀片电池将首先搭载在比亚迪"汉"上,规划续航可达600公里。 中信证券指出,随着"刀片电池"研发的推进,有望大幅降低公司电池系统的成本。假设2020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15GWh,我们以LFP刀片电池替换比例做情景假设,假设替换比例分别为100%/50%/25%/0%,经过测算,LFP刀片替换将给公司节省25.5/12.8/6.4/0亿成本。2019年公司铁锂电池出货同比下降37%,预计2020年之后"刀片电池"技术将带动铁锂电池需求回暖。 【2020-03-11】德方纳米(300769)拟10亿元扩建磷酸铁锂产能 德方纳米3月10日晚间公告,公司3月6日与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投资协议书》,公司拟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辖区内投资建设“磷酸铁锂生产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约10亿元。 据公告,该磷酸铁锂项目实施地块选址位于西城工业园区,计划用地300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库房、食堂等配套附属设施。 德方纳米表示,此次对外投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磷酸铁锂产能,更好地满足锂离子正极材料中高端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做精主业,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整体实力,也将进一步巩固并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 但记者注意到,德方纳米在日前披露的2019年业绩快报中表示,尽管报告期内磷酸铁锂销量有所增长,但售价进一步下降,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增幅有限。据悉,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0.54亿元,同比增加0.04%,净利润实现9854.81万元,同比增加0.44%。 德方纳米2019年12月曾表示,磷酸铁锂行业正处于发展的历史机遇期,磷酸铁锂细分领域正发生结构性变化,行业集中度日益集中,从粗放型增长向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驱动转变。因此,虽然公司磷酸铁锂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但公司的产销量在稳步增长,公司在磷酸铁锂细分领域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另据德方纳米此前披露的股票激励计划,解除限售的考核目标之一为2020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1亿元。 【2020-02-04】国轩高科(002074)锂电潮头立 入海正当时 报告要点: 公司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之路的开启者,专注锂电制造 公司深耕磷酸铁锂制造,动力电池出货量行业第三,市占率超过 5%,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第二。需求端,公司下游江淮、奇瑞、吉利商用车、北汽新能源、长安等新能源车型不断投放,公司乘用车配套占比不断提升(>50%) ,回款情况不断改善。供给端, 2019 年已建设 16GWh 有效产能,1G 三元软包产能今年投产,进入产能快速释放阶段。 电动化提速,丰富车型供给,供给打开需求,迈向消费驱动 后补贴时期,双积分政策接力加快电动化进程。众多车厂电动化战略初步落地,高产品力的平台车型投放更加丰富,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平价周期不断缩短,市场逐渐迈向消费驱动。高产品力趋势下更加考验动力电池企业在化学材料与生产工艺上的积累,同时行业自身对资本开支要求较高,加速行业洗牌,龙头集中趋势愈演愈烈。 铁锂自身优势及持续的升级不容忽视,应用空间不断拓展 磷酸铁锂的技术瓶颈在不断突破,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尤其体积比能量有较大进步空间。铁锂满足不同场景需求,主要厂商铁锂与三元并重,铁锂产能持续扩张。铁锂较现阶段量产的三元保持 20%成本优势,即使不考虑技术进步情况下,预计在 2022 年仍有 4%-8%的成本优势。 此外,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开始铺开,基站储能成为铁锂的重要突破口,预计 2020 年新建 5G 基站备电需求超过 10GWh。 公司锂电技术领先,动力电池外场景不断拓展 1)公司铁锂技术领先,不断打破能量密度上限,不仅用于小微车型铁锂回潮,更高级别车型有望渗透;2)三元电池量产在即,合肥市经开区第一期4GWh 的三元方形 VDA 电芯和 1GWh 的软包电芯,预计 2020 年实现量产;3)切入博世供应链,2020 年开始为博世供应 12V 启停电池,有望向 48V轻混电池渗透,成长空间更为开阔;4)联手华为,布局 5G 时代储能。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 2019-2021 年营收分别为 68.55 亿元、88.41 亿元、103.11 亿元,增速分别为 33.72%、28.96%、16.63%,归母净利润 6.89 亿元、8.31 亿元、10.04 亿元,对应 EPS0.61、 0.73、 0.88,目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37X、 31X、2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补贴政策风险;产品价格降幅过快;原材料上涨;应收账款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