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我国有望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 关注土壤修复(概念股)

2021-11-8 09:24|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674| 评论: 0

摘要:   我国有望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此前中国分别于1958年至1960年、1979年至1985年两次开展全国土壤普查。据了解,第三次土壤普查将用三年时间来完成。目前,全国的土壤研究、修复专家学者们正在做相应的方案。  目 ...
  我国有望启动第三次土壤普查。此前中国分别于1958年至1960年、1979年至1985年两次开展全国土壤普查。据了解,第三次土壤普查将用三年时间来完成。目前,全国的土壤研究、修复专家学者们正在做相应的方案。

  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环保产业细分领域处于朝阳行业,也是战略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目前行业产值尚不足环保产业总产值的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已达30%以上,提升空间较大;预计到2024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860亿元,土壤修复行业成为环保产业最受瞩目的细分行业之一。

  上市公司,永清环保(300187)、芭田股份(002170)、鸿达兴业(002002)涉足土壤修复及土壤改良产业。

2021-03-26永清环保(300187)积极布局大固废 管理改善谱新章
由大气向固废转型,开启发展新篇章。永清环保成立于2004年,前身为湖南永清环保脱硫有限公司,公司以大气治理业务起家,随着大气治理市场空间饱和,公司积极转型,重点拓展土壤修复、垃圾焚烧、危废治理等高景气固废业务,现形成轻重资产结合、有稳健现金流和利润打底(固废运营)、有工程提供弹性和快速增长潜力(土壤修复)、有综合技术服务能力(环评咨询)的业务组合模式,打造强竞争力的综合环保平台。
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超百亿,公司业务领先望受益。美国土壤修复稳定期占比环保总投资约5.5%,目前国内土壤修复投资约占环保总投资的1-2%,成长空间巨大。《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实施,作为中国版的“超级基金”,该法明确了监管方、责任方及资金来 源,土壤修复市场加速释放,市场空间超百亿。公司拥有成熟的土壤修复核心工程技术、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齐全的修复药剂系列及丰富的项目经验,处于土壤修复行业第一梯队水准,技术扎实、项目经验丰富,2020年以来订单加速落地,公司有望持续受益行业红利。
布局高景气垃圾焚烧&危废业务,业绩有望持续释放。从各省已发布规划预计17省投产焚烧产能63.0万吨/日,对应投资3213亿元,未来垃圾焚烧行业景气度将持续。公司已全资拥有衡阳、新余2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1600吨/日,二期项目积极推进中,近两年垃圾发电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另外,公司积极收购优质危废资产,2018年收购甘肃禾希3.34万吨危废处置项目, 2020年收购康博固废70%股权3.8万吨项目,康博固废地处产危废大省江苏,区位优势好,且其危废团队综合素质高、运营经验丰富,未来公司望依托康博继续全 国整合。
经历去杠杆阵痛、管理层更迭,公司望重回高质量发展轨道。公司2018年经历去杠杆危机,且管理层经历动荡,业绩波动较大。2019年以来,货币政策稳健宽松,融资宽松助力公司发展。且新任管理层积极有为、年富力强,董事长环保产业经验丰富,扎实践行“工程+运营”发展战略,公司有望再度回归高质量发展道路。
盈利预测:公司土壤修复业务行业领先,订单落地加速,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背景下订单加速释放,同时公司危废、垃圾焚烧在手优质项目多,投产加快。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0.5/1.1/1.8亿元,EPS分别为0.07/0.17/0.28元,对应PE分别为116.0X/48.1X/29.1X,首次覆盖,给予“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土壤修复订单落地低于预期、焚烧&危废后续发展进度低于预期。

2021-02-01芭田股份(002170)化肥需求持续向好 公司利润有望逐步释放
公司是国内复合肥龙头
公司成立于1989 年,是一家集农业生态营养安全生产、磷矿资源综合利用、品牌种植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 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上百个复合肥配方,产品主要包括芭田系列、好阳光系列、哈乐系列、中美系列、中挪系列、中俄系列等,基本涵盖了95%以上的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施肥需求。过去十年,公司收入基本维持在22 亿元左右,而归母净利润随下游种植行业景气度波动明显。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1 年的6319万元一路增长至2015 年的1.58 亿元,此后,随着种植端景气度下行,公司归母净利润呈 现下滑趋势,2019 年,种植端景气度逐步恢复,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051 万元,同比增长230.19%。2020 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6000-9000 万元,同比增长96.68%-195.02%。
种植产业链景气度回暖,带动化肥需求向好
化肥需求和下游种植端景气度紧密相关。玉米方面,从供给端来看,2016 年玉米临储政策取消,种植玉米收益下降,种植户种植 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连年下降,库存已下降至低位,截至2019年,临储玉米库存结余量约5689.39 万吨。同时受草地贪夜蛾病虫害影响,我国玉米产量承压。从需求端来看,生猪产能触底回升,猪鸡替代效应下禽链高景气,饲料增量需求带动玉米需求上行。我们认为,需求趋旺背景下供给端承压,叠加库存已处于历史底部,我国玉米行业迎来景气向上拐点。水稻、小麦方面,水稻、小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在玉米价格大幅上行的背景下,有望整体走出高库存的发展阶段,价格也有望温和上涨。玉米、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普涨将带动种植产业链景气度上行,进而带动下游化肥需求向好。
技术领先 & 全产业链布局,有望支撑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技术方面,2014 年,国产化第一套冷冻法硝酸分解磷矿生产硝酸磷肥生产装置在贵州芭田建成投产。该工艺无磷石膏产生,彻底 解决磷复肥行业由于磷石膏的排放污染问题。此外,更重要的是该技术把磷矿中的钙、镁等多种中微量元素全部活化为全水溶性营养物质保留或转化在肥料中,提供作物全面高品质的养分,磷矿资源实现了“榨干吃尽”,为传统磷化工科技进步和改造起到了示范作用。产业链布局方面,公司已形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上游通过打造瓮安的磷资源产业链,实现磷矿资源的低成本直接的综合利用以及磷肥原料的自给,中游化肥生产已覆盖95%以上的国内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施肥需求,下游通过微销通网络科技接入全国供销社系统,致 力于产业链 B2P2B 交易平台融合。
投资建议
种植产业链景气度回暖将带动下游化肥需求向好,公司在生产技术和产业链布局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我们预计, 2020-2022 年,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83/25.24/30.20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1.02/1.50 亿元,EPS 分别为0.09/0.12/0.17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40/32/22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扰动风险。

2021-06-21鸿达兴业(002002)董事长:有健康的土壤 才能生产优质粮食
今年6月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进行的一系列部署中的扎实一步。 乡村振兴是国家“十四五”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拉开土壤污染治理的序幕以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政策开始发力,如果说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实施,吹响了“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的号角,那么,国家一系列乡村振兴的部署,将让土壤修复逐步进入快车道。
鸿达兴业董事长、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院长周奕丰表示:“土壤污染影响每一个人,它不仅破坏环境,还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出安全、营养和优质的粮食,这也是鸿达兴业做土壤修复的初衷。健康的土壤本身还可以对污染物起到过滤和缓冲作用,土壤修复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非常重要。”
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便在董事长周奕丰的推动下,成立了非营利性土壤研究机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研究土壤问题的防治和修复,对出现问题的土壤进行详细调查,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科学精密的检验,分析完成问题土壤形成的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组织专家对改良方案的落实进行充分论证,再根据项目现场的效果反馈情况调整实施措施。
秉承“土壤改良,利国利民”的企业担当,鸿达兴业为社会免费检测土壤,提供土壤改良方案,研发出土壤修复剂,希望能更好地修复土壤、改善生活环境。期间,踏遍了全国各地,在新疆、内蒙古、广东建立了数百万亩的土壤改良示范基地,在韶关、阳春等地还建立了重金属污染农田治理项目,进行镉为主铅砷为辅的复合污染治理,主要采取源头监控+钝化阻控+农艺调控等措施手段,达到农作物(水稻)重金属合格率显著提高和稳定粮食生产的治理效果。鸿达兴业“丰收延”土壤调理剂已在国内多个省份开展销售,其中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设立了营销网络,国外也已推广至美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地,土壤改良效果明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