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2日,宝可梦GO的开发者Niantic宣布获得3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来自全球最大科技股对冲基金Coatue。融资完成后,Niantic估值将达到90亿美元。这笔融资将被用于投资现有的游戏和新应用程序,扩展AR(增强现实)开发者工具平台Lightship,以及构建“现实世界元宇宙”。 元宇宙处于从游戏等场景应用逐步扩展到其他应用范围的早期探索阶段,相关技术和内容尚待成熟,软硬件巨头加速布局将推动行业快速发展,消费级VR/AR设备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水晶光电(002273)正在积极推动发展AR视频眼镜业务在行业、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川大智胜提供飞行模拟机培训产品、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品; 苏大维格(300331)在纳米光场调控3D显示、增强现实光波导AR镜片等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布局。 2021-06-16水晶光电(002273)跟踪报告之一:AR风口再起 水晶多技术路线布局 事件:据华为官方消息,华为将于6月17日举办5G+AR全球线上+线下峰会,联合全球运营商、管制机构、合作伙伴、媒体、分析师 等,共促5G+AR生态繁荣。 2020年产品在旗舰机应用受疫情负面影响,公司积极推进多产品线布局。2020年受疫情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客户需求出现调整,但多摄、变焦等新技术应用仍给公司传统业务领域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公司20年光学元器件实现营收20.8亿元,同比增长3.9%。受疫情影响,消费电子终端对3D技术应用出现滞缓,窄带、DOE等产品销售低预期,公司生物识别业务收入4.4亿元,同比下降8%。公司薄膜光学面板业务完成了多产品线布局,在机器人、运动相机等项目实现批量出货,全年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48%。新型显示(AR+)围绕消费电子、行业应用、汽车电子三个应用方向,完成初期业务开发,实现收入2754万元,同比持平。 AR-HUD成功量产,进入红旗高端车型。公司开发的AR-HUD产品已成功进入红旗高端车型,是全球率先批量供应AR-HUD的几个企业之一。公司的AR-HUD产品采用TFT方案,在满足信息呈现效果的基础上,在体积和价格上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除红旗外,公司目前 和多家汽车品牌已经在进行业务的交流沟通。在车辆智能化趋势背景下,随着公司AR-HUD产品在不同车企应用的拓展,有望进一步贡献业绩增量。 积极布局AR眼镜多技术路径。据《日经亚洲》,苹果已和台积电合作开发micro-OLED显示器,并计划用于其即将推出的增强现实(AR)设备,苹果的介入有望拉动AR可穿戴设备快速放量。公司在非光波导技术和光波导技术领域均有所布局,其中光波导技术包括反射式光波导技术和衍射式光波导技术。公司参股了全球AR反射光波导独家方案商Lumus,Lumus拥有反射光波导技术核心专利,结合公司具备的棱镜、光机等核心器件生产能力,未来有望受益于AR行业放量趋势。此外,公司是美国光波导厂商DigiLens中国首家特许合作伙伴,合作推进波导模组量产。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镀膜工艺行业领先,业务由滤光片拓展至光学元器件多品类,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在光学赛道的长期成长潜力,手机光学持续创新有望带动公司单机价值量持续上升,AR放量有望打开新成长空间,维持公司21~23年净利润预测5.4/6.3/7亿元,对应PE32X/28X/25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手机出货量低于预期风险,产品降价风险,AR产业化低于预期的风险。 2021-03-26川大智胜(002253)2020年年报点评:新老业务齐头并进 重回发展快车道 营收受疫情影响有限,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2020年公司抓住疫情防控与“新基建”的市场新机遇,逆流而上,实现主要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4.33%(+3.53pct);实现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30.17%(+35.95pct);归母扣非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37.40%(+6.79pct)。公司2020年度营收呈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跑赢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民航空管、军航空管、飞行员培训等收入较去年减少0.64亿元,同比下降23.90%。公司自主开发的部分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增强系列产品于2020年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并为2020年贡献营收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336.17%,同时由 于该部分产品的高附加价值也使得公司归母净利润在疫情的影响下,仍实现30%以上的高增速。 军航业务即将重启,有望成为未来营收新增量:公司2020年航空及空管产品受疫情影响,合同执行推迟,营收同比下滑6.98%。公 司作为军航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领域市占率第一的知名企业,2013年之前,军航空管业务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最大,但由于军航空管业务体制改革等客观原因导致公司大部分军航空管项目暂停,后公司业绩主要靠民航业务和航空公司在岗飞行员的飞行模拟机培训业务支撑,目前伴随着2020年军航空管体制改革的完成,军航空管大项目也将随之恢复启动。 在手订单方面,公司2013年参与并中标的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新一代XX管制中心系统”项目伴随着军航空管业务体制改革的落地,有望尽快恢复启动;另外,公司于2021年1月中标金额约为3,949.00万元的空军某部训练系统建设项目也是“十四五”一系列合同的第 一单,公司在军航空管领域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相关技术积淀将助力公司成为军航空管主要合同的获得者之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航空兵作战训练相关产品和系统投入有望大幅增加,并且目前军航空管现用设备三分之二是由公司提供,在此背景下,公司军航空管业务在“十四五”期间对公司业绩贡献有望超过民航空管业务,未来有望每年为公司贡献上千万净利润,进一步带动公司航空空管业务恢复至快速增长轨道。 人工智能业务规模化放量,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产品或将成为市场发展主流:公司人工智能业务竞争优势渐显,2020年营收增速达29.52%。该部分业务主要覆盖了高精度三维人脸照相机及高性能人脸识别产品、地-空通话语音识别和空管指挥安全监控、5G宽带融合 低空监视雷达网络系列产品。其中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产品与基于空管语音自动识别的管制安全防护系统两类产品已开始批量应用。上述新产品均为公司独家产品,预计“十四五”期间仍将高速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内容显示,伴随着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上述创新产品有望为公司每年贡献2.5-3.0亿元年度营收增量,增长率约为150%-200%。具体来看,三维人脸识别系列产品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与亮点,该系列产品深度与精度分别可达到0.036mm和0.038mm,在全国乃至于全球范围内识别精度都居于前位,2020年年初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开发出基于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戴口罩人脸自动识别”等技术和产品,学校和医院的防疫管控中取得大范围应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智慧城市、冬奥会等多个下游应用场景。 在手订单方面,公司2018年度与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有限公司签署总价9,904.82万元的《交通违法及事故检测项目-高快速路 包采购合同》项目已于2020年11月完成初级验收工作,预计于2021年3月底交付,将对公司2021年业绩产生积极作用;由公司开发国际 上空管领域第一个投入规模化应用的人工智能指挥安全保障系统,即“基于自动语音识别的空管指挥安全监察系统产品”于2020年在民航空管部门完成试用,开始试销,并获合同上千万元,伴随着产品技术水平与应用性能的不断提升,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加大。 公司披露未来发展展望,公司于2020年年报中针对未来各项业务发展规划进行了披露。其中对于军航空管业务公司给予较高预期,预计“十四五”期间,其营收规模有望超过民航空管业务;创新业务方面,公司预计2021年高精度人脸识别产品、管制飞行训练模拟机与空管指挥安全自动监察系统产品收入将增加至2.5-3.0亿元,增长率约为150%-200%;民航空管业务与虚拟、增强现实产品每年利润贡献额将分别增加至2000万元和1000万元。 投资建议: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7亿元、6.99亿元和9.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 亿元、1.36亿元、1.72亿元,EPS分别为0.468元、0.601元、0.763元,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2021年公司52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格24.34元,给予“买入”评级,分别对应2021-2023年预测收益的52倍、40倍及32倍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