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601633):四季度业绩环比改善 单车营收历史新高 四季度销量环比+49%,业绩环比改善明显 2021 年实现营收1363 亿元(+32%),归母净利润67.8 亿元(+26%),扣非净利润42.89 亿元(+12%);Q4 实现营收455 亿元(同比+11%,环比+58%),归母净利润18.36 亿元(同比-34%,环比+30%),扣非净利润6.36 亿元(同比-68%,环比-22%)。销量方面,21 年Q4 总销量为39.7 万辆(同比-8%,环比+49%)。 四季度单车营收历史新高,费用摊薄单车盈利单车均价方面,长城汽车2021 年单车均价为10.6 万元,同比提升1.3万元。单季度来看,2021 年Q4 长城汽车单车均价为11.5 万元,同比提升1.9 万元,环比提升0.6 万元。盈利能力方面,2021 年公司单车净利润为0.53 万元,同比增加0.05 万元;Q4 公司单车净利润0.46万元,同比下降0.18 万元,环比下降0.07 万元。Q4 单车净利润略有下滑,我们认为主要受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以及股权激励费用的影响。公司持续践行品类聚焦战略,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积极推进新能源与智能化发展,产品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 新平台车型后市可期,有望实现2025 年400 万辆销量目标分品牌看,2021 欧拉品牌销量+140%,皮卡品牌+26%,哈弗品牌销量+2.6%,WEY 品牌-26%。依托“柠檬+坦克+咖啡智能”,爆款打造能力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全新平台有望带来新一轮产品强势周期,有望实现2025 年400 万辆销量目标。 风险提示:行业销量下滑风险,新车型不达预期风险。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 年实现归母净利134/190.0亿元,对应 PE 为30/21 倍。公司作为自主车企龙头,盈利弹性大,有望显著受益行业复苏和全新平台布局,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维持一年期目标股价74-88 元,对应2023 年PE 为36-42 倍,维持“买入”评级。 京东方A(000725):周期成长双轮驱动 面板龙头动力强劲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度业绩预告,预计营收2150-220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7-260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0%-4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37.9-240.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1%-802%。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改善显著,盈利能力高速增长,符合预期。 周期+成长双轮驱动,显示业务高速增长,“1+4+N”事业群助推物联网战略转型。2021 年,公司业绩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面板行业在上半年延续了史上最长景气周期,虽然下半年由于需求调整,面板价格回调,但公司依托其在LCD领先的行业地位,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以应对面板价格回调,保持住了较好盈利水平;在OLED 方面,公司与客户合作紧密,出货量快速提升。同时公司的“1+4+N”事业群以半导体显示事业为核心,传感器及解决方案、MLED、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四大事业为助推器,持续深化向物联网的转型,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受益于LCD行业产能供给和市场竞争改善,公司盈利中枢和控产控价能力提升。 LCD 目前为最主流的显示面板,产能供给占比超90%,而由于其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技术成熟等优点,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全球市场主流。2022年开始,随着三星LCD 面板产线的全面清退,全球LCD 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向陆厂集中,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其控产控价能力以及盈利中枢预计将得到提升。 同时公司坚持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亦有望持续加强。 公司OLED 在手机大客户出货放量,有望大幅减亏。OLED面板由于其轻薄、柔韧性强等优点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出货量占比逐年提升。2021 年,公司OLED 实现了在主流手机品牌客户的导入,且在美国大客户出货放量,份额提升至约10%。2022 年,公司在大客户份额预计将提升至20%以上,在重庆的B12 产线第三期也计划将其OLED 应用领域从手机延展至IT 和车载,公司OLED 的规模和全球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扩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1-23 年,预计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77.1/2223.5/2488.4 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58.6/232.4/264.3 亿元。考虑到公司在面板行业的龙头地位,给予公司2022年11 倍PE 估值,对应目标价6.6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产能爬坡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航发控制(000738)深度: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 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研究类模板 投资要点 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业绩加速向上;2021 年定增提升科研生产能力1)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国际合作业务、非航空产品及其他,其中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营收占比约85%。 2) 公司近3 年营收复合增速11%,规模效应下,毛利率、净利率也呈上升趋势,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19%,营收、净利润均呈加速向上趋势。 3) 2021 年公司定增募资43 亿(定增价:25.35 元/股)用于旗下各子公司科研生产能力提升并补充流动资金,后续将支撑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提升。 控制系统处于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中游,公司产品价值量占整机约11%1) FADEC 系统是当下主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由控制器(输出控制指令)、机械液压执行机构(实现控制指令)、传感器(感受发动机工作状态)等组成。 2) 公司产品主要为机械液压执行机构,与中国航发动控所的电子控制器等产品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形成完整的发动机控制系统。 3) 控制系统在发动机上价值占比平均为18%,预估公司产品占发动机整机价值量约11%。 预估“十四五”期间我国航发整机复合增速近20%,公司成长将超越行业1) “军机+民机+维保+通航”,航空发动机产业坡长雪厚,预计“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速接近20%。同时,公司重视研发,凭借深厚技术向导弹、战车等非航领域拓展,中短期弹性大。 2) 公司营业成本中人工、折旧等固定成本占比接近60%,随着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规模效应有望持续显现。 3) 国企改革持续推进,要求“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国家鼓励实施中长期激励(军工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覆盖率已达37%),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升,公司有望受益。 航发控制:预计未来3 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超30%,给予“买入”评级1) 预计2021-2023 归母净利润4.8/6.3/8.3 亿元,同比增长30%/32%/31%,复合增速31%,EPS 为0.36/0.48/0.63 元,PE 为67/51/39 倍,公司近10 年PE 估值中枢为76 倍。 2) 公司作为我国航发控制系统核心供应商,配套几乎所有国产发动机,具高稀缺性,业绩弹性大。参考历史估值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军品订单交付不及预期;2)相关改革举措推进进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