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至22日,第五届全球钙钛矿与叠层电池(苏州)产业化论坛在常熟举行。在此次论坛上,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钙钛矿产业分会正式成立,并发布了2023年钙钛矿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科促会钙钛矿产业分会分析工作组负责人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微小的迹象可以看出,钙钛矿产业正在崭露头角。不断刷新的转换效率、产线建设的蓬勃发展……预示着这个产业将由量变引发质变。而2024年,或将成为钙钛矿产业的爆发之年。” 那么,钙钛矿的转换效率在2023年的表现如何呢? 据科促会钙钛矿产业分会统计,2023年以来,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单结钙钛矿电池都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这不仅体现在实验室效率上,也在产业化效率方面有所体现。 在大尺寸基础上实现钙钛矿电池的高转换效率对于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以来,多家龙头公司在组件尺寸放大以及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例如,协鑫光电推出的1米×2米钙钛矿单结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18.04%;极电光能1.2米×0.6米商用尺寸钙钛矿组件的全积效率达到了18.2%。 叠层电池的发展速度更快。2023年,隆基绿能打破了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达到了33.90%。与此同时,协鑫光电的279毫米×370毫米、369毫米×555毫米钙钛矿叠层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26.17%、26.34%。在面积持续放大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实现了效率的进一步突破。 随着转换效率的提升,钙钛矿各类产线建设也日趋活跃。是否有相关统计数据呢? 据科促会钙钛矿产业分会统计,单结18%的转换效率被业界视为钙钛矿商业化的临界点。这意味着GW级产线设备招标落地可期。从更高的转换效率等因素考虑,叠层电池在产业化进度上将领先于单结电池。 分会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在单结钙钛矿电池方面,协鑫光电、纤纳光电、大正微纳、极电光能等15家公司都已开启百WM量产线的建设。其中,多家公司已经开启或计划开启GW级产线建设。例如,协鑫光电在2020年筹建了首条100MW钙钛矿组件量产线,目前产品尺寸已达到1米×2米。公司预计首条GW级产线将从2024年起逐步落地。 在叠层电池方面,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头部晶硅厂商都在依托自身的晶硅路线(以HJT与TOPCon为主)积极布局叠层路线,作为未来重要的提效路径。晶硅电池厂商的加入为这一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钙钛矿相关材料方面,2023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进展? 科促会钙钛矿产业分会:钙钛矿材料配方是产业的核心壁垒。为了实现高效,除材料选型外,钙钛矿晶体微观形貌也对电池性能产生重大影响,理想薄膜应具备致密、缺陷少、定向性好、晶粒尺寸均一、无针孔等特性。 其中,靶材是钙钛矿功能薄膜制备的基础,当前供应商以霍尼韦尔、日矿金属、东曹等国外厂商为代表,国内已有公司实现国产替代。钙钛矿电池封装上,采用POE+丁基胶封装,基本上可实现水氧隔绝。当前POE主要依赖进口,预计2024年为POE国产化元年,多家公司将实现量产。此外,在FTO玻璃、ITO玻璃、PET等价值量占比高的基底材料上,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实现供应。 设备是钙钛矿产业化瓶颈之一,2023年钙钛矿相关设备进展情况如何? 科促会钙钛矿产业分会:百MW设备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单GW设备投资额仍然较高,预计将达到10亿元水平。后续投资额有望降低至5亿元至6亿元单GW。 在钙钛矿组件生产所需的镀膜设备(蒸镀、PVD、RPD、ALD等)、涂布设备、激光设备、封装设备等四大类主要设备上,基本实现了国产化,多家上市公司成为主要设备供应商。 钙钛矿行业初创公司的发展情况也颇受外界关注,那么相关融资情况如何? 科促会钙钛矿产业分会:作为N型电池之一,2020年以来钙钛矿持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尽管投融资大环境有所降温,但2023年以来,极电光能、仁烁光能、大正微纳、光晶能源、光因科技等多家钙钛矿初创公司都完成新一轮融资。 不过,随着产业化进度加快,预计“后来者”相关融资或将困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