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启动4次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根据任务规划,我国明年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二号、神舟二十三号、梦舟一号等4次飞行任务,其中梦舟一号载人飞船和用于发射的长征十号甲运载火箭均为首次飞行。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上述“密集的发射任务”体现了我国相关政策规划的具体落实。 2023年《航天白皮书》明确“三步走”战略,2024年构建“天地往返-空间站-深空探测”全链条体系。2025年《航天法》草案鼓励民营资本参与,推动卫星互联网、太空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而上述系列政策效果的逐渐累积,也带来了明显的市场效益。1)直接经济效益:统计显示,单次载人任务拉动超百亿产业链,包括火箭制造、卫星应用、地面设备等。 2)辐射效应:航天技术转民用,如太空育种,以及衍生出千亿级位置服务市场的北斗导航。2025年全球卫星互联网用户将达5亿,中国占比25%。 展望后市,我国航天产业正步入“大航天时代”。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航天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商业航天占比提升至30%。深空探测、在轨服务等细分领域年均增速超20%。此外,太空旅游、在轨制造等新兴领域2030年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中国或占据15%份额。 具体到A股市场,在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双重驱动下,A股航天板块兼具成长性与确定性。航天任务密集化直接利好火箭制造、卫星运营企业,叠加国家战略支持,有望推动相关板块估值中枢上移。可关注卫星互联网、航天材料及核心配套企业。 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驱动“大航天时代”(受益概念股)如下: 1、超捷股份(301005) 超捷股份3月5日于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市场上主流尺寸的一枚商业火箭成本中结构件占比在25%左右,目前公司可做的壳段、整流罩、阀门等结构件产品价值量约为1500万元左右,后续完成燃料贮箱产线后,单枚火箭结构件价值量约为2500万元—3000万元。 超捷股份(301005)今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凭借公司在汽车紧固件领域丰富的技术积累,公司正在向航天火箭紧固件领域拓展,目前处于独立研发阶段。 2、中天火箭(003009) 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小型固体火箭及其延伸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一直致力于推进航天固体火箭核心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发展航天智造产业。致力于航天固体火箭技术成果多层次、多领域转化并应用到“三箭客”、先进材料和测控技术。 3、利君股份(002651) 据2024年年报,全资子公司德坤航空成立于2008年,其业务涵盖航空钣金零件的开发制造、航空精密零件数控加工、工装/模具设计制造、航空部件装配及航空试验件及非标产品制造,生产的零部件应用于多型号军用飞机、大型运输机、无人机等,承制了中航工业多种型号有人机、无人机,中国商飞C909、C919,波音、空客多种机型,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主要零部件外包加工。 4、飞沃科技(301232) 据2024年7月26日互动易,公司产品已用于商业火箭及火箭发动机所用紧固件,布局商业航天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