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近日高票通过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并送交白宫待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生效。此次《法案》的国防预算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该《法案》,美国2020财年国防预算为7380亿美元,比2019财年7160亿美元增加约220亿,增幅为3.1%。再次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战略重点和扩张性军事布局。另外,《法案》将太空认定为“作战领域”,批准设立美国第六大军种“太空军”。这是特朗普2019年8月宣布成立美国太空司令部以来的又一重要进展,也是美国72年来首次设立新的军种。不少专家认为,美国正在太空军事化的道路上前进。 回到A股,军工装备自主可控领域的机会值得持续跟踪。建议优先关注太空相关的新材料、电子元器件等领域。 相关上市公司: 康拓红外:轩宇空间已为多项航天重大工程提供配套产品,轩宇空间的测控仿真系统已用于嫦娥四号分系统地面测试、嫦娥五号联试设备、火星车姿轨控及推进测试、空间站地面综合测试设备等重点项目。轩宇空间的微系统产品在宇航用芯片领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已批量用于北斗、对地观测、通讯等重要卫星系统; 雷科防务:拟收购恒达微波先后参与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舟五号、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货运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项目的研制生产任务; 宝钛股份: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体系,获得通过了美国波音公司、法国宇航公司、空中客车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欧洲宇航工业协会和美国RMI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的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囊括了进入世界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所有的通行证,并成为国际第三方质量见证机构以及分析检测基地。 【2019-12-17】康拓红外(300455)航天五院智能控制平台扬帆起航 今年10月,航天五院502所下属的轩宇空间和轩宇智能两家公司完成注入康拓红外。近期,五院又以8.91元/股的价格购入公司5%股份,并承诺将康拓作为航天技术应用产业智能装备业务领域的主体平台。 新增宇航级CPU和核工业机器人扩大公司经营范围和利润空间 轩宇空间和轩宇智能具有高成长性。轩宇空间主要产品为智能测试与仿真系统和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包括片上微处理器、存储器、惯性导航敏感器、微处理器、电机等。是国内航天器核心控制系统领域最大的宇航级SoC芯片供应商和最大的宇航级SiP系统封装模块供应商。公司研制的宇航级CPU将受益于多个大型低轨移动宽带互联网星座系统、窄带物联网星座系统、遥感星座系统等需求。同时,轩宇空间还在研发轮式无人战斗系统、红外类、激光类、星光可见光类导航及制导产品、高集成小型化弹载产品模组、战斗部末端修正系统等武器装备的“大脑”产品。受益于502所在航天器GNC研制领域的垄断地位,特别是考虑商业卫星需求以及与五院物资部的融合互动,预计轩宇空间未来三年至少年均复合增速在30%以上。 轩宇智能将空间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核工业特种机器人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热室自动化平台、手套箱自动化平台、耐辐射关键器件、探测机器人系统和动力机械臂等。目前与中核集团紧密合作,产品涵盖核产业链多个环节,若干核工业大项目确保公司后续订单增长可期。 订单驱动显示高成长性 轩宇两公司成长迅速。轩宇空间2018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70%,2017年同比增长50%,主要受益于高毛利率的芯片产品较快增长。2018年,轩宇空间宇航级芯片产品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毛利率上升至35%,控制部组件也具备了交付系统级产品的能力。轩宇智能2018年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增长79.16%;实现净利润878.65万元,同比增长713.11%。 康拓红外10月30日披露的关联交易显示,轩宇空间和轩宇智能预计2019年向航天科技集团及其他关联方分别销售产品4.69亿元和4.73亿元。与之对应,2018年轩宇空间向航科集团销售2.76亿元,轩宇智能2018年全部销售收入仅1亿元。关联交易金额大增预示两家公司在加速成长。 五院后续资产注入可期,潜在的“航天智控”浮出水面 康拓红外是潜在的“航天智控”:上市公司原有铁路红外检测产品、轩宇智能的双目视觉产品均属于智能装备的感知环节;轩宇空间的测试与仿真产品、控制器产品、监控软件产品属于智能装备的处理、分析和存储环节;轩宇空间的驱动电机、轩宇智能的机械臂和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属于智能装备的执行环节。因此,上市公司是潜在的高科技“航天智控”,产品贯穿于智能装备各个环节。502所当前年收入40亿元,净利润4亿元。顺义新基地建成后预计年收入100亿元。在五院体系中,预计502所优质资产有望率先注入康拓红外,以带动其他研究所的智能制造资产注入。 盈利预测及评级 根据公司近年来业绩实际走势及铁路建设情况,我们预计2019年公司原有铁路检测业务全年增速在3%-4%区间;检修智能仓储系统业务因体量较小,增速能达到10%左右;注入的轩宇空间和轩宇智能新业务,考虑到公司今年10-12月的预计关联交易数额大增,并结合公司在手订单情况,在原有业绩承诺和的基础上向上做一定调整(新增新业务今年仅第四季度并表)。 2019年折算增速如下:智能测试与仿真增速为7%,实现营收1.91亿元,毛利率微增至20%(2018年毛利率约为19%);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营收增速为20%,实现营收2.17亿元,毛利率继续增长至38%;核工业自动化装备业务营收增速75%(主要原因系关联交易10-12月骤增4.4亿元),实现营收1.86亿元,毛利率轻微回升至29%。 按现有订单推算,后续公司微系统及控制部组件和核工业自动化装备两块业务将持续高增长,预计公司未来两年平均增速不低于40%。预计公司2019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45、2.05和2.85亿元,暂按增发完成后7.2亿股计算,对应EPS分别为0.20、0.28和0.40元。当前股价对应2019-2021年PE值分别问45X、32X、23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轩宇两公司订单不及预期。 【2019-01-29】雷科防务(002413)拟收购恒达微波实现雷达通信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近况 公司1 月25 日公告,拟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支付2.84 亿元、发行股份支付1.14 亿元、现金支付2.28 亿元(合计6.25 亿元)购买西安恒达100%及江苏恒达100%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10 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及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3.97 亿元。 评论 交易对价合理,拟收购标的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27%,将增厚EPS约10%。公司公告拟收购西安恒达100%、江苏恒达100%股权,交易对价合计6.25 亿元隐含2019e 15.6x P/E。拟收购标的预计2019~2021 年净利润合计4000/5200/6500 万元,年均复合增速27%、增长稳健。暂不考虑募集配套资金,我们预计本次收购将增厚2019/20/21e EPS 10%/11%/12%。 收购恒达微波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看好各子公司的协同效应。1)恒达微波(西安恒达及江苏恒达)深耕微波领域二十余年,致力于我国航天装备、通信设备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化、国产化。2)恒达微波主要涉及雷达通信产业的天线、转台、有源无源器件环节(图表6、图表7),在微波产品的测试、标准增益天线设计技术、超宽带天线设计技术、极化跟踪设计技术等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先后参与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神舟五号、八号、九号、十号、十一号"、"货运飞船"、"嫦娥探月工程"、"鲲龙AG600 大飞机"等国家重大航空航天项目的研制生产任务。3)通过收购恒达微波向上游领域继续延伸,实现业务纵向一体化发展;未来各子公司将充分发挥在研发技术、市场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 估值建议 维持盈利预测不变, 引入2020 年盈利预测2.9 亿元;2019/2020/2021 备考EPS 为0.22/0.28/0.34 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19/20 年26x/21x 备考P/E;考虑到外滩安防股份后续事宜仍具不确定性,维持"中性"评级和目标价7.1 元,对应19/20 年32x/25x备考P/E,潜在上涨空间21%。 风险 本次交易事项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国防科工局、证监会等批准;军品订单交付进展与民品业务开拓的不确定性;外滩安防股份后续事宜的不确定性。 【2019-08-22】宝钛股份(600456)2019年半年报点评:钛行业呈现复苏态势 公司业绩略超预期 投资要点: 营收保持高增长,利润略超预期。2019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65 亿元,同比增长24.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225.0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1 亿元,同比增长299.72%;基本每股收益0.26 元。2019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8.15 亿元,同比下降7.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2 亿元,同比增长9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73 亿元,同比增长108.57%;基本每股收益0.19 元。公司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4.42%),但是营业成本增幅相对缓慢(同比仅增长18.83),毛利率会升值20.29%;同时费用管控有效(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都低于营收增速,财务费用仅增长6.88%)。 受益于行业复苏态势,产销量大幅增长。2019 年上半年,公司钛产品产量为10,644.77 吨,同比增长69.26%;钛产品销量为10,170.1吨,同比增长75.44%;钛材销量为6627.06 吨,同比增长14.32%。。面对钛行业供需良好的总体态势,创新战略营销理念,积极拼抢市场空间。通过落实产供销一体、扁平化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不断拓展高端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挖掘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和重点客户搭建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战略平台,主动掌握产品市场的话语权。 公司高端钛材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以钛及钛合金为主的专业化稀有金属生产科研基地,主导产品钛材年产量位居世界同类企业前列。公司连续三届获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优秀供应商,承担了4500 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的自主设计制造、国产C919 大飞机用钛合金板材研制、大运用钛合金研制及海洋舰船用钛合金研制等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公司也是美国波音、法国空客、法国斯奈克玛、美国古德里奇、加拿大庞巴迪、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等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技术标准和质量体系获得美国波音公司、法国宇航公司、空中客车公司、英国罗罗公司、欧洲宇航工业协会和美国 RMI 等多家国际知名公司的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囊括了进入世界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领域所有的通行证,并成为国际第三方质量见证机构以及分析检测基地。 钛行业迎来复苏,高端钛材需求向好。钛是支撑尖端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材料。2019 年上半年,钛行业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同时部分落后产能、排放不达标钛加工企业相继退出市场,钛行业供给格局持续优化,并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逐步转变,钛行业运行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受到市场、环保、成本驱动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钛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中低端产品竞争激烈、供大于求、同质化的矛盾依然突出,钛行业企业的供需结构仍有待继续改善。随着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未来钛行业在航空、航天、大飞机、船舶、石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活用钛、深海等产业上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特别是航空领域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最近10 年复合增长率达16%。随着国内新一代战机和民用大飞机C919 的发展、探月太空工程的开展,预计未来10 年航空航天钛材的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高端钛材的市场前景比较乐观。 投资建议和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19-2021 年全面摊薄后的EPS 分别为0.50 元、0.62 元和0.77 元,按8 月20 日收盘价23.36 元计算,对应的PE 分别是46.5 倍、37.5 倍和30.4 倍,基于行业复苏态势,高端钛材需求较好,公司增长潜力犹在,当前估值相对合理,继续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外部环境变差,行业竞争加剧;(2)募投项目达产不及预期;(3)技术迭代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