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发布昨日消息,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公布:为确保师生安全和健康,决定3月份起,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 (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学生不到校。后续到校学习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同时,疫情期间,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工作。此前,上海已宣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 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疫情对在线教育产生短期、集中式的需求推动,在政府、学校和企业推动下,有助于在短期内完成用户认知,获得大规模用户增长。在多种学习需求主导下,多种模式并存、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仍将持续。 事件催化 上海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 据上海发布昨日消息,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公布:为确保师生安全和健康,决定3月份起,上海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 (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学生不到校。后续到校学习时间,将视疫情情况,经科学评估后确定。同时,疫情期间,各类培训机构和托育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和托育工作。此前,上海已宣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 基础教育方面,由市级层面制定统一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教学方案。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案,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每节课的长短、每天总课时的多少以及教学容量上都有所差别。 市教委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老师”的原则,组织了全市各学段、各学科一千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录制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以电视播放为主,包括有线电视和IPTV,共分为12个频道,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年级一个频道,除了首播外,还会安排重播。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平板(Pad)、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还会在相关网站上提供课程视频下载。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中职教育方面,根据“专业课+公共课”课程结构特点,公共课程由市级统筹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专业课程由学校综合使用国家、上海市和本校各类在线课程资源,任课教师同步做好在线辅导。 高等教育方面,由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一校一策”开展在线授课,市教委指导高校综合用好教育部和上海市各类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和学校课程资源,协调部分公共课程在线资源全市高校共享。 事件前瞻 政策扶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终端的持续普及,技术的不断迭代,近年来在线教育蓬勃发展,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1432亿元,同比增长45.8%,2013-2018年复合增速为31%。用户规模达到2.1亿人,同比增长38%。在线教育细分领域中K12课后教辅市场规模较大增速较快。2018年在线K12教育市场规模达143.2亿元,同比增长150%,2013-2018年复合增速为85%。渗透率从2017年的5%大幅提升至10%。 2018年来,国家针对在线教育政策方面扶持和整顿并重。在大力支持“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在线教育平台的师资、课程时长、课程内容等作出规范性要求,强调线上线下同等监管。 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扩大优质在线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扶持在线教育发展的政策体系,形成多元的在线教育管理服务格局。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创新教育服务业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纲领性要求。 规范方面,2019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针对在线教育APP出台了《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要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国校外线上培训及机构的备案排查。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实施备案审查制度。对线上培训内容、时长、师资、信息安全和经营规范提出管理标准。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按培训周期收费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目前我国教育仍存在着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教师、教研资源稀缺的情况。在线教育有助于改变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最大程度地利用优质师资和教研资源。对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是在线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名师直播课的快速增长正是受到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持续推动。在线一对一等其他教学形式也是利用在线的方式将教学资源与不同类型的教育需求匹配,达到线下难以比拟的效率。而近年来在线教育产业链不断成熟,在线直播和互动技术的持续优化,在线教学场景的渐趋成熟,也不断提升在线教育的教学体验。 投资机会 线下教培龙头有望加速融合 从在线教育的教育对象来看,目前可分为学前教育、K12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类别。而目前在线教育细分市场中以职业培训占比最高。在线教育按照产业链分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目前在国内,就产业链的三个层次而言,内容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较为成熟,平台提供商尚处于初级阶段。 本轮疫情对在线教育产生短期、集中式的需求推动,在政府、学校和企业推动下,有助于在短期内完成用户认知,获得大规模用户增长。但长期来看行业的发展方向不变。在多种学习需求主导下,多种模式并存、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仍将持续;注重生命周期更长的小学用户,加速在低线级城市的下沉扩张也会继续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在线K12竞争加剧,获客成本和流量成本高企的情况下,行业有望迎来整合期。 对于具体投资标的方面,广发证券表示,传统线下教培龙头有望凭借自身品牌、师资和管理优势加速线上转型融合,重点看好中公教育,并关注立思辰、昂立教育等公司。同时也看好纯线上龙头凭借流量运营、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获取能力以及名师效应下,迅速占据用户心智和使用习惯带来的品牌护城河。 继续看好“好赛道+真龙头”的双优组合品种,除海外的好未来、新东方(新东方在线)外,A股的中公教育重点关注;其次建议关注特色细分领域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种子选手,重点关注大语文赛道立思辰、中高考补习赛道科斯伍德、早教赛道美吉姆、职业教育与在线课程培训赛道开元股份;教育信息化领域除技术型巨擘外,可适度关注三爱富、方直科技等垂直类公司。 此外,建议关注行业龙头标的以提供软件和系统集成为主的科大讯飞;交互智能平板类教育信息化应用工具提供商视源股份;教育类应用软件提供商华宇软件。 【2020-02-04】中公教育(002607)业绩略超预期 持续推荐职教龙头 事件:公司发布 2019 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7.2~18.2 亿元、同增 49.19%~57.86% 点评: 业绩略超预期。 根据业绩预告,中性预测下,全年归母净利润约 17.7 亿元,略超我们此前预期的 17.2 亿元,业绩对赌完成率达 136%。分季度来看,Q1-3 分别实现归母净 1.06、 3.87、 4.6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扭亏、 47%、42%,推测 Q4 实现归母净利润 7.61~8.61 亿元、同增 24%~41%。 机构改革短期影响消退, 公考、事业单位有望回暖向好。 2020 年国考计划招录 2.4 万人,同比增长 66%,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达 143.7 万,整体招录比 60:1;各地省考招录人数也有望提升。事业单位序列 19H1 增速放缓主要是受分类改革的影响,预计随着机构改革整体影响消退,整体也有望逐渐回暖。 考研人数突破 300 万人体量, 考培市场有望受益。 研究生报考人数从 2015年的 165 万人增长至 2020 年的 341 万人, CAGR 达 16%。 另据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近五年来,江苏、四川、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考研人数翻番。一方面报名人数持续攀升,另一方面录取人数则维持相对稳定,近三年录取人数均在 70 万附近,考研难度不断加大,19 年考研录取率不足25%。在此背景下,无论是线下还是在线考研培训机构都进入产品升级提质阶段,推出直通车、协议班、封闭式培训等针对性更强、高附加值产品。我们认为,报名人次持续增长、参培率及客单价提升有望推动考研培训市场规模突破百亿量级(假设参培率 40%,客单价 1 万+) 。 投资建议: 2019 年业绩预告略超此前预期。 2020 年国考招录人数大幅反弹、考研人数持续攀升,培训行业有望享受免征增值税待遇,中公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暂不考虑免征增值税的影响, 调整 19/20/21 年盈利预测为归母净利润 17.77/24.93/34.67 亿元、每股收益 0.29/0.40/0.56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市值 1088 亿元,对应 20/21 年估值 44x/3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随着协议班占比提升,若通过率不达预期,退费率将提升,将影响面授培训业务增长;公考培训行业的天花板较为明显;品类拓展不及预期。 【2020-02-06】立思辰(300010)语文培训乘风起 大语文潜力巨大 投资要点: 投资建议:课外培训行业空间大,但语文培训渗透率低,增长潜力巨大。公司通过并购和剥离资产成为国内语文培训龙头,核心团队能力出众、品牌优势明显、课程体系完善、模式可复制,业绩增长可期。预计 2019-21 年公司 EPS 为 0.04、0.38、0.56 元,结合两种估值方法,给予目标价 17.4 元,首次覆盖,“增持”评级。 语文培训正值风口,增长潜力巨大 。随着公共教育资源紧缺性持续提升,课外辅导市场持续壮大。与英语和数学 81.4%和 46.9%的培训渗透率相比,语文只有 22%。近年来,一方面中高考语文难度加大并且分数占比提升,另一方面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趋势明显,语文培训增长潜力巨大,尤其是强调素质教育的语文培训机构更受欢迎。 团队能力出众,课程体系完善,自营加盟双轮驱动,线上线下协同互补。 公司通过一系列并购和剥离资产变身教育公司,未来专注发展大语文,其核心优势有:1)大语文创始人是语文培训领军人物,核心团队均来自名校中文系,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易复制,深度绑定名师,激励好流失率低。2)课程体系完善而独特,以提升文学素养为目的,搭建语文学习体系,学生数量持续增长。3)高线城市加码自营,低线城市通过加盟快速扩张,系统化加盟模式易复制,量价齐升推动营收增长。4)完善线上布局,与线下协同互补。 催化剂:公司持续剥离资产支持大语文发展,加盟模式放量。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等。 【2020-02-17】昂立教育(600661)推进"线上+线下"OMO教学新模式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线下教育机构纷纷持续转战线上,通过在线课程保障原有的线下学员"停课不停学"。昂立教育作为精耕沪上教育36年的K12培训老品牌,也迅速做出反应,将原有线下课程优化调整后转移到线上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昂立教育借机全面启动线上教育新部署,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产品、课件、师资、平台、运营管理等各个层面推进线下业务线上化,为"线下+线上"OMO(Online-merge-offline)教育模式的转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基于对教培行业未来发展的判断,昂立教育制定了新的五年发展战略,而全国拓展和科技赋能是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和措施。 所谓全国拓展,是指提炼昂立教育在长三角市场积累的市场、品牌、教学、教务经验,巩固在长三角市场的优势,进而将这些优势应用到全国市场的开拓中来。这其中主要的手段之一就是OMO模式的推广和应用。线上和线下教学将极大可能降低产品触达的成本,增加学生和家长对于课程的多样选择。 科技赋能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打造招生、授课、作业和答疑,以及各类教务工作的线上闭环支撑系统。对于传统的"线下"模式,各专业系统要为其提供强大的线上支撑,保证其教学质量、提升其教学效果、提高业务运营效率;也为"线下"模式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其"线上"成色做好准备。 昂立教育希望,通过几年的战略落地,OMO教学模式的收入规模和比例能够达到或超过业内标杆企业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