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将统筹推进智慧城市等项目 3月21日,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郑剑表示,下一步重点是把握好基础设施发展规律和特点,统筹好存量和增量基础设施,统筹好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整体优化、协同融合。 郑剑表示,对于新型基础设施,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发展,要进一步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政策环境,创新相关体制机制,支持构建多元化的示范和应用场景,加强前瞻性、引导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夯实发展基础。二是融合发展,就是要做好综合平衡和衔接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促进协同融合,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这当中主要以新型基础设施为牵引,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服务和提升效能,未来将统筹推进更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构建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 另一方面,郑剑指出要加快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近些年来传统基础设施发展比较快、能力比较强、基础比较好,但依然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效率。从这次交通以及市政设施加快建设的情况看,尤其在当前形势下,更加凸显了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现实需求。比如深圳机场(7.49 +3.03%,诊股)跑道扩建项目在批复之后很快就实现了新开工,今天三峡集团在武汉的三个长江大保护项目也实现了新开工,传统基础设施需求非常大。 数字转型拉开千亿级智慧城市市场 智慧城市不仅是我国促进城市发展的新型模式,更是全球推动城市形态转型的重要手段。根据市场调查机构IDC预测,2023年全球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将达到1894.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389.2亿美元。IDC最新发布的2020年全球数字化转型预测,到2023年数字化转型支出在ICT总投资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36%增至50%以上,增长最大的领域是数据智能与分析领域,而这都在联想智慧服务的业务范畴当中。 据今年1月初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显示,我国大量城市已经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准备期向起步期和成长期过渡,其中处于起步期和成长期的城市占比从两年前的57.7%增长到了80%。 分析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核心包括对现有互联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和智慧服务的结合,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对于用户来说,切身的感受就是使用很多政府服务都很便捷而且高效,在这背后还是得益于不少城市都有跟互联网巨头达成深入合作。例如阿里为智慧城市打造的平台是“ET城市大脑”,其技术架构上分布着4个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智能平台、数据资源平台、一体化计算平台。据悉,阿里的智慧城市涉及的场景包括城市交通、医疗、城管、环境、旅游、城规、平安、民生八大领域。其中,拓宝科技就是阿里云IoT黄金级合作伙伴之一。 智慧城市概念重获关注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政策上,目前已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使得智慧城市建设已步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有广东、浙江、上海和重庆等12个地区设立了省级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分析人士表示,智慧城市作为现代化城市运行和治理的一种新模式与新理念,建立在完备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资源、多领域业务流程整合等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是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的必然阶段。 智慧城市涉及的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在机会关注点上,机构认为可优先关注资本投资较为集中的领域。因为这样既可以直接发现当前行业的主流趋势。通过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资本投资占比较大的细分领域多分布在智能物流、智慧政务和智能建筑三个领域。反应到资本市场上,相关个股主要有:中储股份(000787)、东杰智能、金智科技、易华录、数字政通、卫宁软件(300253)、银江股份。 例如数字政通,公司为国内数字化城管系统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60%,系统更新及功能增加驱动主业文件增长。3月15日,数字政通公告称,公司近日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签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合同书》,数字政通作为承担单位,负责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成熟,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将逐步向数据共享、万物互联、生态共赢迈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112只概念股中,中兴通讯、聚光科技、启明星辰、卫宁健康、广联达、华夏幸福、东华软件、高新兴、超图软件等9只概念股近30日内均受到5家及以上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后市表现值得关注。 【2020-03-20】中兴通讯(000063):助力深圳电信成功商用试验业界首个400G OTN集群系统 近日,中兴通讯携手深圳电信成功商用试验业界首个400G OTN集群系统。该系统最大可支持64波400G,容量是100G系统容量的3.2倍,可有效解决政企专线跨环无阻调度的需求,降低网络运维难度,助力5G承载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2020-01-30】聚光科技(300203)携红外热成像测温产品部署防控第一线 1月29日,聚光科技宣布,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局势,公司携旗下子公司谱育科技,紧急召回相关人员,全力保障红外热成像测温产品对此次防疫工作的应急保障。 记者获悉,截至1月29日,首批近百套由谱育科技制造的AI智能型红外热成像分析系统已全部紧急调拨派往前线,先后在北京首都机场、北京大兴机场等京津冀、长三角的机场、车站、医院等人员流动密集区域投入使用。 聚光科技方面表示,相关技术人员也已紧急奔赴全国各地,协助进行高精度体温筛查的应急监测工作,为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连日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断扩散蔓延,发烧、体温升高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而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具有"直观"、"非接触"以及"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优势,可通过画面上呈现出的不同颜色,直接判断"发热点"。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非接触式"检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接触性传染的概率。 聚光科技进一步表示,当前,谱育科技仍在不断协调红外热成像产品生产专线、进一步优化工艺和应用,春节期间加班加点生产,全力以赴助力全国各地抗击疫情。 除此之外,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吸引了多方关注。聚光科技已于1月29日上午紧急召集供应链中心人员投入生产,并于当晚加急发货以确保2月2日第一批设备到两家紧急速建医院开展现场安装调试。 记者了解到,本次聚光科技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驰援的第一批设备为6套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包括COD、氨氮、余氯等。 聚光科技方面表示,公司将尽全力支持两家速建医院的污水处理环节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良好运行,全力确保其水质在线监控数据"真准全"以预警污水二次污染环境。 【2020-03-05】启明星辰(002439)信息安全2020系列二:优质网安领军的新成长 行业:五大因素驱动网安进入黄金发展期。政策频繁落地,等保2.0 刺激;政府进入五年采购周期大年;特殊行业调整完成,订单释放;合规驱动转变为自发需求与合规驱动共振;安全产品信创开启百亿增量市场。网络安全行业已走出2018 低谷,行业景气度全面复苏,从2018 年,网络安全上市公司收入平均增速跌入谷底,同比回落14.5pct。2019 年开始复苏,恢复至22.2%。IDC 预计未来5 年安全行业复合增速达到23.5%。 领军:启明星辰高市占率与增速反弹。公司上市多年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目前收入体量最大,市占率在15%左右,位列第一。公司2018 年受到行业和特殊行业客户的影响收入增速放缓。2019 年开始收入增速快速回复,剔除安方高科出表影响,2019 年单季度增速进入20%以上高增速区间。我们预计公司作为行业龙头将充分享受行业红利,2020 获取超额增长。 新布局:重点为安全运营,带来每年百亿市场的新机会。安全运营在2018 年开始兴起的驱动力主要有四:等保2.0 新增安全管理的合规需求;自发需求正在产生;人才供需极度失衡,第三方安全运营可改善;付费模式发生变化。我们测算安全运营开辟每年近百亿规模的市场。 新成长:城市安全运营业务的财务曲线。公司第一步是抢占省市政府类客户为主,第二步向地市级渗透,第三步向行业客户渗透。第四步是当渗透率达到稳定时,通过服务内容的增加,实现服务价格的增加。假设5 年期达到稳态,假设公司取得20%的市占率,每年将为公司贡献18.4 亿元营收。同时安全运营业务本质为SaaS,具备高粘性、高壁垒,公司有望凭借该业务提升市占率。 疑虑:启明安全运营的三大疑虑逐渐消除。公司的安全运营中心实质是轻资产的SaaS 模式;安全运营业务突破传统堆人头模式,不依赖于人员增长;安全运营中心具有可复制性。 公司的资产与管理全面优化。2019 年提出的合伙人,本质是第四阶段。公司看到未来发展趋势和增长潜力,尤其是各地运营中心的发展,急需人才梯队的培养做充足的准备。这些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技术上,更多的是对公司整体理念、价值观的导向,希望成就一大批事业合伙人。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预测 2019-2021 年实现营收 30.83、39.64、49.22亿元,同比增长22.2%、28.6%、24.2%;归母净利润为6.98、9.09、11.20 亿元,同比增长22.7%、30.2%、23.2%。对应的 PE 为54X、42X、34X。选取可比公司对应2020年平均PE 为58 倍,则目标市值527 亿元。 风险提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不及预期,安全信创落地缓慢。 【2020-02-26】卫宁健康(300253)医疗信息化深度之六:后订单时代 产品与运营能力决胜 本篇报告预期差是:卫宁中台化、产品力能力拆借、与创新业务详细测算。 双轮驱动的医疗 IT 领军。卫宁健康作为医疗 IT 领军已积累为全国 6000 多家医疗机构、400 多家三级医院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布局云医、云药、云险、云康+创新服务平台。 以 DRGs 控费为最终目标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将在未来变得更加复杂专业。1)2018 年后医院 IT 需求多来自支付方医保局强制要求,目的为建立可追溯、标准的信息基础平台;2)根据 IDC 预测,较高复杂度的核心管理系统增速将超过简单 HIS;3)复杂需求与目前高度定制化医疗 IT 建设特征相矛盾,产品化是解决之路。 卫宁产品化、中台化特色有望在后续复杂需求时代胜出!1)2019 年后公司推出智慧医院3.0 产品,产品设计以医生实际操作为核心,贴近临床路径;2)卫宁是全国唯一一家统一版本的医疗信息化公司,产品有超过 2000 个可供调节参数,模块颗粒度高,基本可以满足 95%需求;3)后续产品将迭代公共卫生、管理、医技等超过 20 个核心模块,同时基于技术、数据、业务三大中台搭建。预计新版本将在 2020 年后逐渐试点推广;4)预计卫 宁 19-22 年持续受益电子病历政策,软件销售维持 30%增速,未来 DRGs 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仍将升级,长期受益于医院 IT 投入扩大。 测算互联网医院千亿空间! 1)分别测算互联网诊疗与远程医疗市场空间 296 亿元、处方外流市场空间 1356 亿元,合计互联网医院整体市场空间 1652 亿元;2)其中互联网诊疗与远程诊疗分成比例约限为 20%,处方外流分成约为 3%,则最终上市公司可参与空间约100 亿元;3)预计卫宁在其中核心受益,长期达到 33%市占率,对应 33 亿元收入。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加速,行业 2020 年正式起航,受益行业卫宁核心互联网业务云医2020 年诊疗相关收入 10 倍增长。1)疫情期间使用习惯培养,各大平台使用量是往年 10倍以上;2)2019 年 “邵逸夫”模式受卫健委认可,线下医院为核心互联网医院模式正式确认;3)2020 年后“互联网医疗进医保”各省确定支付目录,疫情期杭州、上海已正式试点;4)巨头“线上”+上市公司“线下”格局确认,产业准备就绪;5)预计卫宁云医业务在 2020 年高增,全年诊疗类分成收入约 4655 万元,同比增长 10 倍以上。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卫宁健康 2019-2021 年收入为 18.33、23.37、30.04 亿元,预测 2019-2021 年净利润为 4.05、5.05、6.98 亿元。对传统、创新业务分部估值:传统业务目标市值 343 亿元;创新业务短期目标市值 85.68 亿,长期目标市值 264 亿元。短期目标市值 429 亿元、长期目标市值 607 亿元。首次覆盖并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互联网医疗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巨头竞争加剧,景气度维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