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最新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提出“十四五”及中长期,核能在我国清洁能源低碳系统中的定位将更加明确,作用更加凸显,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8台持续稳步推进。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51台,在建核电机组17台以上,装机容量1900万千瓦以上。到2025年,在运核电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如果按照每年6-8台建设,将超出市场每年4-6台的建设预期。核电新机组建设,将给产业链带来订单增长机遇。 相关上市公司: 江苏神通:主营核电阀门业务,市场份额居行业前列; 中核科技:国内核电关键阀门设备生产领先企业; 应流股份:拥有核电新材料及零部件产品。 [2020-06-18] 江苏神通(002438):定增加码乏燃料二期,大股东认购彰显信心-事件点评 一、事件概述近期公司披露《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方案》,拟以6.28元/股的价格发行5710万股(占到发行前总股本的11.7%),募集资金3.59亿元,其中1.5亿将用于乏燃料后处理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二期)项目,剩余部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二、分析与判断募集资金加码乏燃料二期项目,助力乏燃料后处理装备国产替代闭式核燃料循环处理是我国核电产业技术的必经之路,乏燃料后处理产能建设迫在眉睫。截至2020年3月底,我国大陆地区已运行核电机组共47台,当年预计将产生乏燃料1300吨,累计产生8700吨,而产能方面仅50吨试验性生产处理厂在运,同时首个200吨项目在建,远不能满足国内乏燃料循环处置的需求。公司2019年已签订0.88亿乏燃料后处理相关订单,本次定增完成后将形成料液循环系统、后处理专用球阀、蝶阀、仪表阀、样品瓶等产能,丰富公司乏燃料后处理产品线,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乏燃料领域的市场份额,突破国外在乏燃料处理关键设备领域的技术垄断,推动国产化进程。 大股东一致行动人长期锁定彰显信心,航天系产业资本入主拓宽军品业务津西钢铁旗下天津安塞及大股东一致行动人吴建新(公司总裁)拟分别认购本次定增的47%和25%,航科深圳拟设立的私募基金拟认购剩余28%的份额,定增完成后津西系产业资本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上升至30%。天津安塞及吴建新承诺3年锁定期,彰显大股东及公司管理层对于神通未来发展的长期信心。航科深圳则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股权投融资级管理专业平台,未来将充分发掘、利用其军工及高端制造产业背景和资源优势协助神通延展业务链条,获取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疫情在Q1对于公司生产交货的负面影响将在Q2迎来改善,同时乏燃料订单有望于Q3起逐步交货确认收入,带来利润的弹性。本次定增事项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乏燃料和军品业务方面的盈利空间,小幅上调公司盈利预测,假设定增事项于2020年内落地并摊薄当期EPS,则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5/0.62/0.81,对应当前股价PE18/13/10x,低于行业29x的2020年平均预测PE,维持"推荐"评级。 四、风险提示:1、募投项目建设不及预期;2、乏燃料相关政策审批推进不及预期;3、冶金板块景气度不及预期。 [2020-05-18] 应流股份(603308):深耕两机,精铸龙头终迎业绩释放 低调蛰伏布局两机、核电领域,公司终迎业绩释放期公司上市以来,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恶化以及布局两机、核电前期投入大,业绩处于下滑阶段。直至2019年,因公司两机、核电业务步入收获期,高端产品比重提升,公司实现营收18.60亿元/同比+10.66%;归母净利润为1.31亿元/同比+78.6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84亿元,同比增幅达192.64%,终迎业绩释放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7.42%/19.38%/21.85%,EPS为0.42/0.61/0.85元,对应PE为38.63x/25.25x/19.20x,给予2020年PE估值47~49x,对应目标价19.27~20.09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铸造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公司凭借技术、产业链等优势或迎新发展我国是全球排名第一的铸件生产国,但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低,且少数领域关键铸件仍无法满足需求,故铸造行业正处于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阶段。考虑到国际公司(如GE等)为降低成本、丰富供应商体系,正推动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公司凭借技术及产业链优势,已进入国际两机行业龙头供应商体系,预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会。 两机专项加速国产化进程,公司深耕两机技术预期将获益我国军机总数位列全球第三,但相较美国仍存在万架水平的差距,且战斗机老旧机型占比较大,因而发展前景较好。同时,中航工业预测我国民航在2019-2038年间将补充7630架客机,总价值超1万亿美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年估计,航空发动机占航空零部件总值的比例约25%,且近年来政策助力军民融合、民航国产化以及两机专项等领域。公司深入布局军工、两机领域,并拥有核心技术、资质证书及优质客户,预期将获益。 国内核电项目破冰重启,公司助力三代核电铺设经过三年"零核准"后,我国于2019年1月正式核准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的核电项目,标志国内核电项目破冰重启。此次核准的机组均采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综合国产率达85%以上。考虑到核电设备市场准入严,公司作为核级阀门以及冷却主泵的供货商,凭借参与研制项目以及合作研发等优势,预期将逐步扩展核能领域的布局。 专用设备零部件龙头企业,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05/3.00/4.12亿元,同比增长56.59%/46.39%/37.64%,对应的EPS为0.42/0.61/0.85元。虽然2020年Q1受疫情影响,各行业复工复产延期,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5.55%。但考虑到国内疫情控制效果明显,且公司作为专用设备零部件龙头企业,保持传统业务优势地位的同时不断在两机、核电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因此,参考可比公司2020年Wind一致预期的PE估值为34.46倍,给予公司47~49倍PE估值,目标价格19.27~20.09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及市场风险;新冠疫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