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基层医疗+互联网医疗”发展论坛上透露,全国慢病康复工程再次启动,三年目标覆盖全国30万行政村,实现3-4亿农村人口慢病康复。 数据显示,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由于乡村医疗资源匮乏,村医治疗技术脱节等问题,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一直都是国家医改的一个比较棘手的点。互联网医疗由于突破医患间的地域限制,并且有相应医药物流进行药物配送,因此在慢性病管理上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效率,且让患者受益。尤其在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已经研究互联网医疗部分服务纳入医保报销,因此,行业内也出现了在慢病领域“跑马圈地”的现象。 近日,互联网医疗科技公司1药网宣布,与跨国药企诺华合作打造一个银屑病患者管理平台。据了解,这也是首个以银屑病互联网医疗平台。除了1药网外,其他平台方面也同样深度布局。例如京东健康与赛诺菲深度合作搭建糖尿病管理平台;医联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发起首个线上慢病管理专家共识项目;而以医药B2C起家的康爱多,南都记者也发现,近期该公司开始进入互联网慢病管理领域。 另外,整个全球和中国人口老龄化都是非常快,有一个统计数据今年中国60岁以上可以达到2.5亿,差不多整个比例是百分之十七左右,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对慢病的管理需求,慢病主要是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等。 业内普遍认为,政策加持进一步打开了互联网医疗的空间,纳入医保后,互联网慢病服务也有望走向常态化。 相关上市公司: 翰宇药业:重点开展多肽及慢病治疗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华润双鹤:慢病业务平台仍是公司规模最大的业务平台,也是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 三诺生物:慢病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 乐心医疗:健康IoT主要是针对慢病里面的心血管疾病进行管理,这一块也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2020-03-22] 华润双鹤(600062):业绩平稳,但仍面临较大集采压力 2019增势平稳,目标价13.52-14.56元,下调评级至"增持"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收入93.8亿元(Yoy+14.1%),归母净利润10.6亿元(Yoy+8.9%),扣非归母净利润9.9亿元(Yoy+9.1%),整体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各业务中专科制剂领衔增长(Yoy+47%),因湘中全年并表带来近3亿元收入增量,输液及慢病业务稳定。展望2020,我们认为输液仍是核心利润重要抓手,疫情后终端需求望反弹,但制药业务将面临更严峻集采压力,我们因此下调20/21年EPS预测至1.04/1.12元,给予20年PE13-14倍(考虑公司后续集采负面影响偏大,较可比公司20年PE16倍折价10-20%),目标价13.52-14.56元,下调评级至"增持"。 输液:软包占比继续提升,BFS加速放量输液板块2019年实现收入29.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4.3%,软袋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0%以上(+3ppvs2018),直接推动毛利率整体提高0.87pp。其中高附加值的BFS同比增长43%,全年销量超5000万袋,直软同比增长17%。输液板块奠定了公司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后续管线研发和战略转型提供稳定保障的现金流。我们预计1Q20门诊数量锐减对输液板块造成一过性冲击,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和医院秩序的恢复,二季度终端需求有望快速反弹,对全年维持低个位数增长的预期。化药:传统产品增长趋缓,集采对核心产品造成冲击制药板块(慢病+专科)2019年实现收入47.1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专科制剂同比大幅增长47%,主因全年并表湘中制药(丙戊酸镁缓释片全年销售近3亿元)以及腹膜透析液持续的高增长(Yoy+22%)。慢病领域,匹伐他汀依旧强劲(预计Yoy+40%),二线新产品发力(二甲双胍缓释片同比增长47%,诺百益同比增长45%),受到基药调整和集采冲击,拳头产品降压0号和氨氯地平增长乏力(2019年合计收入占比15.5%),伴随集采扩围全面执行,我们预计20年传统化药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预计制药板块全年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区间。 待战略转型提升盈利能力公司账面现金充沛(2019:18.4亿元),全年研发投入3.48亿元(占比制药业务收入7.3%),当前在研项目共计100余项(包含50多项一致性评价),2019年新批两项仿制药(左乙拉西坦片、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两项仿制药过评(二甲双胍缓释片、非那雄胺片),2020年3月新批枸橼酸咖啡因,仍有5项一致性评价处于审批阶段。公司作为拥有80年历史积淀的国内医药百强集团,当前面对史无前例的行业政策剧变,从传统普仿走向创新及特色仿制势所必然,而集采也将大幅缩短转型预留的窗口期,公司或将借力研发外包及BD加快多渠道产品获得,寻求新的成长引擎。 风险提示:新一轮集采品种及降价幅度超预期,研发进度低于预期。 [2020-09-23] 三诺生物(300298):基本面稳固,CGM领衔估值重塑-更新报告 基本面稳健,CGM有望带来估值重塑,上调为"买入"评级公司为国内血糖监测领域龙头,基本面稳固,我们看好母公司20-22年净利润CAGR超20%。海外业务方面,综合考虑PTS、Trividia及新冠试剂贡献,预计疫情影响可控。我们预计公司的重磅产品CGM有望于1H21年开启临床,其产品性能领先,可直接嫁接国内外现有渠道,潜在空间广阔。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4.08/5.27/6.40亿元。 考虑公司20-22年净利润增速更快(36.7%VS可比公司27.8%),且CGM为潜在重磅,给予21年55xPE(可比公司21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PE46x),调整目标价至51.30元(前值52.73元),上调为"买入"评级。 内生:零售端增长稳健,医院端环比发力1H20母公司收入8.02亿元(yoy+24.1%),扣除新冠试剂贡献,我们预计传统业务收入增速超15%。分渠道来看,1H20零售端增长稳健,但医院端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我们判断医院端血糖监测收入1H20同比基本持平。我们认为,下半年国内疫情企稳,医院门诊量逐渐恢复,医院端经营环比有望显著改善,看好全年传统业务维持15%-20%的收入同比增长。 外延:疫情影响下PTS及Trividia短期承压,但新冠试剂有望弥补缺口海外疫情影响下,子公司PTS及Trividia短期承压:1)PTS:1H20盈利290万元,由于PTS的渠道大多为诊所、第三方检验中心等医疗机构,疫情下受到负面影响,我们预计全年传统业务净利润有望打平。考虑到下半年美国市场可能的新冠试剂贡献,我们预计美国新冠试剂全年有望贡献2500-3500万元净利润;2)Trividia:Trividia上半年亏损约1000万美元,其渠道以零售为主,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随着下半年逐渐恢复,我们预计Trividia全年亏损在500-1000美元。 长期:CGM有望于1H21开启临床,开启后续成长空间CGM能较好解决传统产品生活不便、无法预警、信息量有限等痛点,是血糖监测领域未来趋势。公司的CGM于2009年开始研发,我们预计有望于1H21年开启临床,并于4Q22或1Q23年国内获批。公司的CGM技术工艺领先,其直接采用第三代葡萄糖传感器技术,有效降低传感器成本,提高传感器性能且无需指尖血校正。公司在血糖监测领域国内外渠道力突出,CGM产品上市后有望嫁接现有渠道快速放量。对标德康(DXCM.O,无评级)等海外企业表现(德康19年CGM收入14.8亿美元,yoy+43%,净利润1.0亿美元,最新市值381亿美元),预计公司潜在成长空间广阔。 风险提示:研发进度低于预期,核心产品销售低于预期。 [2020-08-18] 乐心医疗(300562):与巨头共成长,健康IoT蓄势待发-中报点评 战略大客户开拓成效显著,1H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维持买入评级公司1H20营收4.45亿元(YoY26.75%),归母净利润2522.39万元(YoY109.68%),接近预告2405.92-2766.81万元的中值;2Q20营收2.84亿元(YoY46.66%),归母净利润2017.75万元(YoY110.99%),业绩保持高增长主要得益于:1)医疗级智能可穿戴领域战略大客户的开拓;2)电子血压计/智能可穿戴等JDM需求增长;3)公司加强内部管控,1H20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3.13pct,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1.58pct。公司紧抓健康IoT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实施与行业巨头共成长的发展战略,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EPS为0.58/0.83/1.11元,目标价28.97元,维持买入评级。智能穿戴和医疗健康客户需求加大,公司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逆势增长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客户深度布局健康IoT行业的重要合作伙伴,1H20公司家用医疗产品实现营收2.45亿元(YoY45.15%),家用健康产品实现营收1.06亿元(YoY10.98%)。此外,公司在智能手环、手表等项目上与新的战略大客户形成合作,1H20智能可穿戴业务实现营收7181.20万元(YoY25.71%);根据IDC数据,1Q20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下滑11.3%至1761.6万台,其中仅乐心自有品牌出货达78.5万台(YoY72.9%),实现逆势增长,对应国内市场份额4.5%,仅次于华为、小米、苹果位列 第四。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精细化管控加强,2Q净利率大幅回升伴随公司内部精细化管控的加强以及战略大客户JDM业务占比的提升,公司1H20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费用)同比减少5.49pct至9.00%,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减少3.13pct至4.92%,管理费用率同比减少1.58pct至4.89%,财务费用率同比减少0.78pct至-0.81%。2Q20公司销售毛利率达24.97%,环比提升0.33pct,净利率达7.37%,环比提升4.65pct。与此同时,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对现有软硬件产品进行迭代升级,1H20公司研发费用率同比增加1.92pct至10.27%,研发人员共346人,占总数的14.78%。 积极推进非公开发行,紧抓健康IoT黄金十年发展机遇根据中报,1H20公司产业园三期顺利封顶,有利于提升公司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此外,5月20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集不超过5.97亿元,募集净额用于健康智能手表生产线建设项目、基于传感器应用的智能货架生产线建设项目、TWS耳机生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继续加码健康IoT,进一步丰富健康IoT领域产品线。 可穿戴+云服务,健康IoT蓄势待发,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我们维持对其20-22年1.10/1.59/2.11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预期,根据最新总股本数对应EPS为0.58/0.83/1.11元,参考可比公司Wind一致预期均值20年50倍PE估值,给予公司20年50倍PE估值,目标价由20.33-21.49元上调至28.9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健康IoT市场竞争加剧;TWS耳机业务增速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