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和应急管理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计划提出,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与推广应用。到2023年底,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工业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增强。一批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成运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联动处置等新型能力体系基本形成,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支撑和服务体系。 数据使用标准化与数据安全需求迫在眉睫。据统计,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主要偏向于边缘层,提供产品和技术企业占比为51.57%,达到一半以上,但真正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数量较少,占比不足10%。政策助推下,工业互联网有望加速发展。同时,随着5G投资方向逐渐向应用侧推进,从目前产业交流来看,工业互联网是目前5G应用最成熟,最契合的赛道,随着相关应用持续成熟,有望带动工业互联网赛道景气度上升。用友网络(600588)、能科股份(603859)、东方国信(300166)、拓斯达(300607)、汉威科技(300007)等相关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 [2020-09-16] 用友网络(600588):云服务营收增长59%,持续加大人才投入-中报点评 持续加大人才投入,Q2营收有所回暖: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9.5亿元,同比下降10.95%,归母净利润为2560万元,下降94.7%,扣非后净利润-1670.7万元,同比减少2.81亿元。从单季度来看,Q2收入为18.62亿元,同比下滑9.66%,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滑34.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34亿元,同比下滑26.69%,Q2相比Q1下滑有所放缓,需求处于逐渐回暖。根据公司中报,报告期公司经营效益有所下滑,主要因素为疫情影响,受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影响,部分大中型企业客户采购延后,一些小微企业客户谨慎、减缓采购带来收入特别是软件收入下滑;人才投入,按照年度计划,针对新的市场机会,加大了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等。我们认为上半年业绩影响因素均为疫情阶段的短期表现,长期行业云化趋势和需求依然有很高确定性,同时公司逆势加大了人才投入,显示了对研发的高度重视以及未来长期发展的信心。 云服务营收增长59%,主需求来自大中企业:公司上半年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59.1%;按照企业规模分类,小微企业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7866万元,增长73.8%;大中型企业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6.7亿元,增长57.5%。公司云服务业务的累计企业客户数为597.26万家,其中累计付费企业客户数为56.71万家。在大型企业方面,公司上半年发布了低代码开发平台YonBuilder,发版了NCCloud2020.05,签约了中国南方航空、鞍钢集团、雪花啤酒、江苏恒力化纤等一批大型综合性集团企业;加强了汽车、金融、烟草、电信和广电、餐饮等行业大型企业解决方案业务,签约了中国联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汽集团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了国产化替代项目,助力企业数智化转型与建设。 产品为先坚持云战略,持续提升业务竞争力:对于下半年经营计划,公司坚持云转型战略,在产品投入、高端业务全栈能力、中端业务竞争力等方面持续提升;为加强产品能力,公司拟进行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主要投入构建全球领先的用友商业创新平台YonBIP;同时将继续完善YonSuite产品,提高交付体验,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规模化发展。此外,公司将加强中端市场营销,强化产品与方案的价值营销、案例营销,加强与产业生态ISV的合作,加强渠道扶持力度,促进伙伴转型与成功,报告期内,用友云市场应用商城入驻伙伴超过6500家、入驻产品及服务超过10000个,成为国内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云生态服务平台,已上市80余款云生态融合型产品,云生态融合产品业绩取得快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用友的云服务转型力度正在逐步加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为0.39/0.46/0.51元。我们认为,基于公司在企业级软件的龙头地位,以及未来在云服务领域的拓展潜力,未来公司可望保持竞争优势,由于公司云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25%,并保持快速增长,为未来成长主驱动力,我们采用PS估值方法,给予公司2020年动态PS15-17倍(可比公司均值为21倍),6个月合理价值区间为47.16-53.45元,对应20年PE水平为119-135倍,给予"优大于市"评级。 风险提示:云服务转型进程低于预期的风险。 [2020-09-07] 能科股份(603859):成长之路,加码智能制造,淘金工业互联-中小盘首次覆盖报告 本报告导读:公司通过内生外延完善智能制造布局,加速业务转型;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呈现出递增的竞争力,在智造强国建设中受益。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52.28元。 投资要点:[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52.28元。公司已经由传统的工业能效管理切入到智能制造领域,并且通过自研和收购完善智能制造业务布局;市场对公司的转型认知不够充分,公司内部加码研发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平台项目,外部与西门子等工业软件巨头有长期的合作,在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领域中呈现出递增的竞争力。 预计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1.71、2.39亿元,对应EPS为0.87、1.23、1.72元。给予目标价52.28元,对应2020年60xPE,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内生外延加快战略升级,智能制造版图不断扩张。公司从工业能效管理起家,自2014年起便开始进行智能制造的前期布局,2017年正式确立智能制造、智能电气双轮驱动的战略。公司2018年并购上海联宏科技拓展了产品线和客户,2019年公开增发募资用于基于数字孪生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平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码智能制造。 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逐步完善,竞争力逐渐提升。 智能制造推动大国制造崛起。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未来将走向智造强国。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指引下,国家大力推动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发展。工业软件在智能制造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和赛迪顾问的数据,预计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631.1亿元,2019-2021年行业CAGR为16.1%。 催化剂:发布重点研发产品、签订重大订单 核心风险:内部整合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2020-09-07] 东方国信(300166):成长之路,从大数据迈向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中小盘首次覆盖报告 本报告导读:公司作为大数据领域的领先企业,发力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将随着产品深耕升级、应用领域拓展而不断成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1.10元。 投资要点: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1.10元。公司从电信行业起家,在大数据领域建立了领先的优势,并开始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战略,市场对公司技术产品升级、行业应用拓展认识不足,对公司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的认知不够充分。随着公司工业互联网和云战略推进,公司营收、利润有望再上台阶。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39、31.15、38.0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7.94、9.82亿元,对应EPS为0.60、0.75、0.93元。给予目标价21.10元,对应2020年PE35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技术有步骤升级,应用无边界扩张。公司从早期电信账务系统到BI,从大数据再到新时期的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应用领域也从电信逐步拓展到金融、政府、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电信行业营收占比已经从2012年90%下降到2019年的48%。公司的发展史是就是一个技术有步骤升级、应用无边界扩张的历史。 发力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大数据战略后成长路上的新跨越。公司在大数据战略推动下建立起了领先的竞争优势。为实现进一步发展,公司紧跟技术创新趋势,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云服务发展。公司于2017年12月年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Cloudiip,时间虽较同类平台稍晚,但是却位列工信部评选的2019年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二名,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初公司又正式发布东方国信云BONCLOUD,推进云服务战略。 催化剂:发布重点研发产品、签订重大订单 风险提示:工业互联网发展不及预期、商誉减值 [2020-08-25] 拓斯达(300607):防疫产品需求旺盛,盈利能力大幅增强-中报点评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半年报,根据公告2020年H1公司营业收入为15.02亿元,yoy+106.98%,归母净利润为4亿元,yoy+366.04%。单Q2,公司营业收入为9.53亿元,同比增长136.53%,归母净利润为2.47亿元,同比增长421.07%,业绩超预期。 防疫产品需求旺盛,公司盈利能力大幅增强。2020H1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4.78%、26.64%,较去年同期上升28.14pct、14.87pct。在疫情期间,公司应用控制、伺服驱动、超声波焊接等技术,在短时间内研发出口罩机并技术迭代,其中包括平面口罩机、儿童口罩机、立体口罩机等在内的多种口罩机需求旺盛,抗疫产品链业务实现快速增长,并且由于公司抗疫产品链业务利润率较高,带动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幅增加。另外受疫情影响,注塑机及其配套系统收入同比下降54%,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收入同比下降12%。 营运能力大幅提升,现金流表现优异。公司营运能力持续提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由2019年同期的137.59天大幅缩减至87.37天,营业周期由235.97大幅缩减至184.85天。货币资金由9.04亿增加至13.05亿元 大客户战略效果突出。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集中力量深挖下游行业自动化应用规模较大的头部客户需求,有效拓展了伯恩光学、立讯精密、比亚迪、欣旺达、富士康等客户需求,由注塑相关业务的合作延伸至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类业务,也拓展了新行业和新客户,如开拓了行业头部客户韶能股份,拓展了生产环境、生产效率高标准的包装制造行业自动化业务,大客户战略效果卓著。 募投项目可以提高公司产品品质及产业规模,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根据公司公告,在该募投项目建设实施后,公司将通过本项目对现有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升级改造,针对不同制造行业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产能要求和物流配送等特点,持续提高公司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扩大其产业化规模,以满足下游客户不断增长的智能化生产需求,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制造升级,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96.5%、5.2%、12.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83.5%、2.4%、10.8%,成长性突出;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61.8元,相当于2020年30X的动态市盈率。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客户拓展季度不及预期 [2020-10-09] 汉威科技(300007):传感器稳步增长叠加IOT加速落地,业绩延续高增长 公告:公司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69-1.81亿元,同比增长40%-50%。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762.51-5102.69万元,同比增长40%-50%。 投资要点传感器业务稳步增长叠加物联网业务加速落地,业绩延续高速增长:公司预计2020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50%。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50%,业绩延续高速增长。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和疫情影响基本消除的情形下,公司传感器产品需求基本稳定,该业务保持良好增长势头;物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在智慧燃气、智慧水务等业务领域持续加快项目落地,取得了较好的利润增长,同时智慧市政、智慧安全和智慧环保等业务同样实现了稳定发展,从而带动公司业绩实现高速增长。 气体传感器龙头地位稳固,持续拓展新兴产品市场:公司深耕传感器市场多年,具备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技术,可以生产半导体类、催化燃烧类、电化学类、红外光学类等主要种类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的国内市占率约70%,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气体、压力、流量、温度、湿度、加速度等产品市场,包括MEMS气体流量传感器、柔性传感器在内的多种新型传感器产品陆续投入商用,在TWS耳机、智能云台等应用市场积极拓展。随着传感器市场的持续增长,未来相关产品的快速放量有望持续增厚公司业绩。 物联网业务布局完善,公司未来成长可期:公司依托传感器的核心竞争优势,不断完善物联网产业布局,形成了"传感器+监测终端+数据采集+空间信息技术+云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应用覆盖智慧燃气、智慧水务、智慧市政、智慧安全、智慧环保和居家智能与健康等领域。公司传感器和物联网业务的协同效应显著,同时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业务延展性和可复制性强,公司稳步推进物联网业务的项目落地和市场拓展,不断扩大核心竞争优势,物联网平台已累计服务上百家企业客户。随着物联网解决方案在多场景的落地,公司未来公司业绩的增长动能充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31、26.91、34.77亿元,增长17.1%、26.3%、29.2%,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3.53、4.54亿元,增长371.8%、25.3%、28.5%,实现EPS为0.96、1.21、1.55元,对应PE为17、13、10倍。汉威科技未来业绩的增长动能充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品推出不及预期;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