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工(600170)将多领域寻求新发展
11月20日,由新华社上海分社与上海市国资委共同主办、上海农商银行支持的"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大型访谈中,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徐征表示,上海建工在建筑施工设备设施、技术等方面已获得长足发展,接下来将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进程中挖掘更多创新动力,在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海外项目等领域继续寻求发展。 享受整体上市红利 徐征介绍称,从2000年起,上海建工实现了连续13年的两位数增长,2013年实现综合营业额1513亿元(营业收入1020亿元),新签合同额1408亿元。集团所属的5家建筑总承包企业集团营业额全部达到"百亿元级",在2014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R杂志评出的"全球最大承包商"中集团名列第11位。 据悉,10年来,上海建工共完成竣工面积7000多万平方米,修筑了上千公里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各种道路,供应了1.42亿立方米的预拌混凝土,盾构掘进210多公里,完成了上海三分之一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任务。为适应市场要求,集团还创新了多种方式的总承包,目前集团总承包产值的比例超过80%,EPC总承包比例逐步提升,在海外项目上的推广尤为快速。 徐征同时表示,上海建工集团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了整体上市带来的优势。2010年,集团实施第一轮重大资产重组,推进整体上市工作。次年,集团完成第二轮资产重组,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集团资本证券化率达到77.38%,顺利完成了整体上市工作。徐征认为,整体上市为上海建工带来了产业链资源整合更加优化、战略发展定位更加清晰、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更加完善、技术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四大优势。 但徐征认为,整体上市后,上海建工还存在国有股占比过高等的问题。近期,上海建工定增顺利完成,定增完成后,集团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从72.88%下降到60.68%,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改善。 寻求海外业务更大突破 徐征介绍称,未来上海建工集团将继续多领域寻求发展。 徐征认为,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上海建工也将从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动力。据悉,上海建工在上海国企分类中属于完全竞争类企业。未来3-5年是上海建工集团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设集团关键几年,也是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后,进入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 此外,目前上海国资国企走出去的趋势明显,上海建工也将充分开拓国际市场。近期,上海建工集团新承建了汤加及肯尼亚两个国家援外项目。徐征表示,上海建工将继续拓展海外市场,推进海外根据地建设,形成较为稳定的海外市场,继续开拓工程承包、投资、贸易等并举的局面。上海建工还将创新采用与其他企业"组团出海"的模式,寻求海外业务的更大突破。 上海建工在发展中仍将坚持自身的优势业务,并寻求创新。据徐征透露,上海建工还有意向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发展,拓展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后端服务等新业务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