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内外农产品延续上涨趋势。农产品需求向好,拉尼娜天气对农产品供给形成冲击,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种植链景气周期仍然向好。 拉尼娜天气会影响整体农产品生产,主要对玉米、大豆等产品造成影响。玉米方面,从历史数据看,拉尼娜年份玉米单产平均下降0.85%,分国别看,拉尼娜对美国、中国、阿根廷单产影响较显著,对巴西单产影响不明确。大豆方面,从播种情况看,拉尼娜天气已经影响南美种植进度,未来几个月天气干燥,巴西大豆种植进度已经大幅落后往年同期,处于10年来最低水平。从单产情况看,受拉尼娜天气影响,主产地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单产预期下降,从历史数据看阿根廷单产所受影响最甚,且阿根廷在我国大豆进口中所占比重较大,气候因素冲击进口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该机构认为,农产品价格将受益拉尼娜涨价,种植链的相关标的会直接受益:下游种植方面,玉米、小麦、金针菇等农产品价格有望上涨,推荐雪榕生物(300511),相关受益标的苏垦农发(601952)、北大荒(600598)等;上游种业方面,随着农产品上涨,上游 种业景气度有望提升,同时转基因的放开将推动种业长期成长,推荐选择既具备转基因技术储备的企业,又在传统杂交领域具备领先优势的标的推荐标的:隆平高科(000998)、大北农(002385)、荃银高科(300087)。 [2020-10-14] 雪榕生物(300511):渠道拓展叠加金针菇价格提升,业绩实现高增长-季报点评 渠道拓展叠加金针菇价格提升,业绩实现高增长。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报告期内主营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18.4%;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9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118%。业绩大幅增长源于金针菇价格保持较高水平;公司渠道拓展金针菇出货量保持稳中有升;新品种生产基地进入稳定阶段,盈利水平改善。? 估算前三季度金针菇单位盈利1元/公斤,开拓销售渠道推动出货量稳中有升。当前公司金针菇日均产能达到960吨/日,在限制行业产量策略下估算前三季度金针菇产能利用率约85%,产量约22万吨,单位盈利约1元/公斤,销售均价约5.6元/公斤。单三季度,估算Q3销量约7.2万吨,单位盈利约0.7元/公斤,销售均价约5.3元/公斤。随着杏鲍菇和真姬菇生产进入稳定阶段,盈利水平逐步改善。? 行业洗牌驱动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金针菇价格中枢有望上行。随着过去几年行业产能过剩金针菇价格逐年走低,倒逼高成本的"农民菇"和中小企业退出,规模企业迅速扩大自身产能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金针菇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预计未来两年金针菇行业落后产能将继续出清,具有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随着金针菇行业产能出清,金针菇价格中枢有望上移,公司新品种进入产能释放期,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0.71元、0.86元、1.03元/股,按照最新收盘价对应2020年PE为25倍,可比行业对应2020年平均PE约为30倍,考虑到公司金针菇产能及市占率位居行业首位并有望继续提升,领先工艺和管理水平下成本长期低于同行企业,同时线上渠道及KA渠道拓展顺利,给予公司2020年28倍PE,合理价值为19.96元/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新建产能投产不达预期。 [2020-09-15] 苏垦农发(601952):站在价格拐点的种植业"牧原"-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种植业"牧原",其主产品稻麦的价格已现上行拐点、或回至2014年水平。土地扩张+单产提升,稻麦销量已较2014年明显增长、且有望继续扩张。地租再签或带动远期成本改善。全产业链优势明显,粮油业务成长可期。上调盈利预测,上调目标价至20元,维持"买入"评级。 种植业"牧原"。公司是以稻麦种植业务为主的粮油产业链经营企业,相当于种植业的"牧原":1)自有基地、自主规模化种植的经营模式;2)多方增加种植面积+改善单产,稻麦销量规模持续增长;3)稻麦种植成本具有明显优势;4)粮价下行的逆势中,盈利仍持续增长。 农作物价格联动,稻麦已现涨价拐点。生猪补栏拉动饲用消费需求+库存消化至低位,预计玉米价格在未来2-3年里有望持续上行。而小麦有望在饲用消费端替代玉米,其价格有望跟随玉米而进入上行周期。同时,考虑到粮价联动和特殊战略地位,预计国内稻谷价格易涨难跌。整体判断稻麦价格已现上行拐点,未来2-3年里或为苏垦的售价端带来27%、11%的弹性。 土地扩张+单产提升,稻麦销量增长可期。一方面,随着老龄农工的退休,发包面积或继续向集体种植面积转化,预计贡献约12%的土地面积弹性;另一方面,粮价回暖后公司或重启土地流转战略,而当前土地流转框架协议如能全部落实,公司的耕地规模可增长一倍以上。另外,依赖良田好种优耕,公司的稻麦单产水平有望继续提升。 地租将再签,成本待下降。公司的土地主要承包自集团(2019年占比约83%),对应支付的承包费每5年调整一次,调整依据为五年间稻麦最低收购价的走势。而2018年至2020年的稻麦最低收购价均低于2017年的水平,预计2021年底新签订的地租或较2016年下降6%-9%。静态测算,预计地租重签后,公司2022年至2026年的种植成本或可节约2340万元-3456万元。 全产业链优势明显,粮油业务成长可期。依托自主研发的稻麦品种、自主经营的种植基地,公司的大米产品质量可追溯。目前主销民用米,稳定供货大型商超。未来或随大米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提升而凸显先发优势。 风险因素:粮价涨幅不达预期,农业支持补贴力度下降,异常天气导致公司稻麦减产和/或成本大幅抬升,稻麦销量不达预期,土地流转进度不达预期等。 投资建议:稻麦丰产带来的成本改善和销量增长有望支撑2020年盈利高增,稻麦涨价+销量增长+地租下降,三因联动有望带动中长期盈利持续高增。上修2020/21/22年EPS预测至0.57/0.73/1.01元(原为0.54/0.65/0.81元)。考虑到公司在未来三年的盈利增速有望维持高位,同时考虑到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性、及公司的规模化经营模式符合政策及行业发展大方向,参考同类上市公司在农作物价格上行期的历史估值水平,给予2020年35倍估值,上调目标价至20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0-10-08] 北大荒(600598):种植产业链回暖,地租涨价高弹性 农作物价格普涨提升土地价值,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公司从事土地发包经营活动,不直接从事农业种植生产活动,由与公司签订《农业生产承包协议》的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产出的产品归与公司签订《农业生产承包协议》的家庭农场所有并自行销售。公司是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土地面积1296万亩,耕地面积1158万亩,在种植产业链景气上行的大趋势下,农民种植意愿上升有望推升地租,公司业绩弹性巨大。 公司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地处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辖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448万亩、林地1362万亩、草地507万亩、水面388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分公司、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97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从收入构成上看,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3亿元,yoy+3.73%,其中农业板块实现收入17.46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9.61%,房地产板块实现收入398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23%。从毛利构成上看,2020H1,公司实现毛利9.27亿元,其中,农业板块实现毛利9.29亿元,占公司总毛利的100.21%,房地产板块实现毛利101万元,占公司总毛利的0.11%。 玉米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带动种植产业链景气度回暖玉米播种面积&临储库存双双见底,而在养殖高盈利刺激下,下游生猪产能正在快速恢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于2020年6月实现同比正增长,8月同比增长37%,产能恢复速度非常快,在未来2-3年内,玉米供需矛盾持续扩大支撑玉米价格上行。水稻、小麦作为玉米的替代品,广泛用于饲料以及深加工领域,虽然我国稻谷、小麦库存充足,但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数年我国稻谷的产量和销量都稳定在2亿吨左右,小麦的产量和销量都稳定在1.2亿吨左右,如果后续开启库存拍卖,水稻、小麦库存可能加速去化,价格有望跟涨。基于此,我们认为,种植业的景气向上周期已经开始。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收入分别为32.92/35.42/38.7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5/12.04/13.2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0/0.68/0.74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31/27/25X,考虑到种植产业链回暖,公司地租涨价预期较强,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自然灾害风险,农产品涨价不及预期风险,政策变动风险。 [2020-09-15] 隆平高科(000998):主业复苏在即,转基因布局是长期看点-中报点评 隆平高科发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2亿元,同比下降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358.6万元,同比下滑207.4%。 主业筑底,高费用拖累业绩表现。公司上半年实现水稻种子收入5.32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为36.53%,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玉米种子收入2.56亿元,同比下滑21%,毛利率为39.47%,仍处于下行通道之中。我们认为,上半年水稻等农作物价格尚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之行业加快出清前期库存以及新冠疫情对销售的影响,公司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销量均承受较大压力。此外,公司费用率仍处在较高水平: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44%/17.90%/16.41%,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动-0.10/2.33/5.61pct,对公司业绩表现形成明显拖累。 行业复苏迹象已现,公司基本面有望触底回升。由于新冠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我们认为今年以来国内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意识进一步增强,水稻最低收购价实现近年来的首次上调,玉米终端粮食库存完成有效消化,饲用玉米需求改善,玉米价格平稳上升,玉米种子行业有望迎来景气周期。 我们认为,行业复苏迹象已经出现,公司存货较年初已有明显下降,同时继续深化管理变革,进一步丰富品种的储备,我们看好公司基本面触底回升,下半年业绩迎来复苏拐点。 深度布局转基因技术,未来市场潜力较大。公司参股公司杭州瑞丰的"瑞丰125"已获得农业农村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一批优良玉米品种也已开发完成转基因版本;产品线上,抗草地贪夜蛾玉米、多抗除草剂性状等正稳步推进法规审批。海南隆平生物在转基因载体构建、性状开发测试及法规审批等方面经验丰富,其自主研发的LP007等性状正按照国家法规开展试验并推进审批。我们认为,公司是国内少数深度布局转基因技术的种企之一,拥有杭州瑞丰和隆平生物两大转基因研发平台,综合研发能力处于同行前列,未来一旦我国正式商业化推广种植转基因玉米,公司或将直接受益,市场潜力较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短期主业承压,但长期竞争优势并未改变,转基因技术的布局有望带来较大的市场潜力。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4.86亿元,2020~2021年EPS分别为0.14元、0.37元,考虑到公司在传统种业和转基因技术的综合领先优势,给予公司2021年60~70倍的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区间22.20~25.90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供过于求越发明显,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自然灾害。 [2020-10-25] 大北农(002385):三季报业绩保持高速增长,静待种业变革机会!-季报点评 事件:公司披露三季报,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52.66亿元,同比增长24.89%;净利润14.83亿元,同比增长391%。公司生猪养殖持续发力,继续加强生猪产能投资布局公司第三季度收入62.75亿元,同比增加54%,归母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加120%。生猪板块仍为第三季度业绩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三季度商品猪均价保持在33-36元/公斤,较二季度有明显提升,我们预计三季度商品猪均价达35.5元/公斤。2020年1-9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10.48万头,同比增长-17.71%,累计销售收入44.66亿元,同比增长108.98%,公司联营企业中的养殖企业利润增长幅度较大,推动公司1-9月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增长691.55%。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生猪养殖产能建设,三季度期末在建工程数额较年初数增加7.2亿元,增长165.83%,主要原因为公司增加猪场建设。2020年10月,公司拟与中化中民及恒天融泽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人民币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公司大佑吉旗下河北大北农生猪养殖项目,围绕打造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化的生猪养殖场,体现公司加强生猪养殖布局的决心。我们认为,在公司加大产能以及提效降费策略下,公司养殖业务盈利能力有望维持较高水平,为公司持续贡献业绩。 把握养殖后周期机会:饲料业务有望加速扭转,加强布局兽药高端市场在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趋势下,公司前端料(乳猪料、母猪料)的优势地位有望更加突显,叠加饲料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下半年饲料业务有望扭转跌势。2020年10月,公司公告拟分别投资1.33亿和1.26亿于南京和福州投资新型兽用生物制品生产车间改扩建项目,致力于全面满足未来生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疫病防控需求,抢抓猪用生物制品高端市场,以及满足禽、宠物、水禽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下疫病防控需求。我们认为,养殖后周期将为饲料和动物保健带来行业机会,公司多年的布局和持续投入有望为公司在养殖后周期带来强劲的业绩增长点。 转基因领域先发优势明显,种业板块蓄势待发公司在国内转基因玉米性状研发方面先发优势显著,子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的DBN9936玉米品种于今年1月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DBN9858玉米品种于今年7月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标志着公司作物科技产业的玉米转基因技术在市场化道路上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公司耐除草剂大豆DBN-09004-6于今年6月获得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意味着公司耐除草剂大豆产品可以在阿根廷进行商业化种植,公司大豆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我们预计国家转基因种业政策有望加速推进,若2021年实现转基因种子的商业化,2021-2022年种业板块有望给大北农带来3.51亿和6.26亿的利润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不考虑转基因业务的增量,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1.68/304.08/374.05亿,同增39.75%/31.25%/23.01%,实现归母净利润27.46/33.42/36.54亿,同增434.88%/21.71/%/9.36%,考虑到公司在转基因育种领域的领先优势及长期空间,继续重点推荐,,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风险;价格波动;政策变动风险;出栏不达预期;转基因业务推广不及预期 [2020-10-11] 荃银高科(300087):加大玉米业务投入,不断完善产品矩阵 事件:公司于2020年10月10日公布《关于签署收购意向协议的公告》,称公司拟收购李玉峰持有的新疆祥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少于51%的股权。完善公司产品矩阵,增强公司竞争力。新疆祥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玉米、小麦、棉花、向日葵等种子的生产及农作物加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多项业务。此次收购意向主要是为了发挥产业协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以推动公司玉米业务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公司产业布局,完善公司产品矩阵。 国内玉米转基因品种获安全证书,未来国内市场空间巨大。2019年年底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慈KJH83等192个转基因植物品种命名的公示》,其中获批2个转基因玉米品种。据PhilipsMcDougall数据,2018年在全球379亿美元种子市场中,转基因种子比重达55%,其中五大转基因种植国家的种植面积占比近9成,平均应用率也已接近饱和,中国占比仅1.5%,市场空间庞大。公司不断加大在玉米种子行业布局力度,为未来抢占市场先机提供先发优势。 玉米供给缺口或进一步增加。供给端看,国内玉米或受草地贪夜蛾影响减产。我国北方种植玉米面积较南方更多,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将明显提升,预计2020年我国玉米减产幅度有望控制在5%左右。从需求端来看国内生猪养殖将继续保持恢复态势,同时禽类养殖在猪价高位的带动下,将继续保持较高景气度,养殖量有望进一步增长。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玉米供给缺口将进一步增长,有望带动玉米价格抬升。 种植需求偏向米质,公司产品受益。我国大米进口比例仅为3-4%,但全部为优质粳稻米。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受到非洲蝗虫灾情影响,5-6月或迎来第二波侵袭,优质米供给或进一步缩减。国内整体粮食安全无忧,但优质米或有可能出现结构性短缺。根据我国国审评定数据,荃银品种米质表现优异(主力在1-2级,一般在3级),而其他指标也领先行业,符合未来居民消费习惯升级趋势,市占率有望从10%提升至20%。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0.48元、0.70元、0.96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41、28、20倍。同行业2021年平均PE为35倍,给予公司2021年35倍PE,目标价24.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或加剧、公司产品销售或不及预期、疫情或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