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简称AED)工作,今年年底将完成7条线路104座车站的配置。2022年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相关数据表明,心源性猝死人群成功抢救率不足1%,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心脏骤停都发生在医院外,而最佳抢救时间只有“黄金4分钟”。自动体外除颤仪是用于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目前我国在推广普及AED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公共空间总体配置率低,缺口仍然很大。 相关上市公司: 鱼跃医疗:并购的德国曼吉士拥有普美康除颤系列产品,其销售业务在国内放量增长; 迈瑞医疗:目前在中国AED市场占到20%以上份额,仅次于飞利浦。 [2020-10-23] 鱼跃医疗(002223):海外疫情持续拉动,收入利润高增长-季报点评 收入端高速增长,疫情产品出口爆发增长拉动公司前三季度收入48.5亿(+36.3%),增速与中报持平,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是常规市场业绩发展回到良性轨道以及部分高毛利抗疫类产品的出货量剧增,受到疫情拉动的产品主要有无创呼吸机等呼吸类、红外额温枪、血氧仪等检测类与消毒感控类疫情防控产品,制氧机、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及试纸等销售较为正常,雾化器、轮椅车和手术器械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年归母净利润15.1亿(+109%),增速与中报持平,继续高速增长。 毛利率大幅提高,人员激励增加较快前三季度年毛利率56%,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4pp,主要是疫情拉动收入高增长带来规模效应以及高毛利产品占比增加。销售费用率11%,较去年同期持平,主要是对销售人员发放加班费、抗疫激励、电商平台投入等造成。管理费用率5.2%,与去年基本持平,绝对值增速也较快,主要是管理人员发放加班费和抗疫激励以及办公环境建设导致。研发费用率5.31%,提高2.3pp,大幅提高,除了研发人员加班费和抗疫激励外,主要是研发投入增加和新研发中心折旧摊销导致。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63.9、70.8、82.3亿,同比增长37.7%、10.9%、16.3%;归母净利润16.7、13.8、17.3亿,同比增长121.6%、-17.5%、25.6%;EPS分别为1.66、1.37、1.72元,对应PE分别为18.9、22.9、18.4倍。 风险提示:销售推广不及预期 [2020-10-19] 迈瑞医疗(300760):业绩快速增长持续,产品海内外影响力大幅提升-三季预告点评 公司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区间范围分别为148.6-160.9亿、49.6-53.2亿,增长区间分别为20%-30%、35%-45%。其中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区间范围分别为50.1-54.3、17.6-18.9亿,增长区间分别为20-30%、35%-45%。另外公司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区间范围分别为198.7-215.2亿、60.8亿元-65.5亿,增长区间分别为20%-30%、30%-40%,符合预期。 三季度收入利润端快速增长持续。国际业务方面,受海外新冠疫情推动,以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新冠抗体试剂、便携彩超、移动DR为代表的抗疫产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是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国内业务方面,受益于国内疫情的控制和诊疗活动的恢复,体外诊断试剂需求已逐步恢复,同时我们预计以台式彩超为代表的影像类产品线在3季度也有所恢复。公司持续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经营效率,疫情期间采用线上推广等方式进行营销推广,差旅费等经营费用得以有效控制,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收入增速。 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线需求有望持续。近期欧洲疫情有所抬头,预计在全球疫情仍不明朗的背景下,海外对该业务线产品需求仍将保持强势。同时国内医药"新基建"也在发力,将是未来几年该业务线的持续推动力。我们预计前三季度该产品线收入增长在50%左右,看好相关品类在低渗透率背景下的提升空间。 体外诊断类产品线将恢复快速增长态势。体外诊断类产品线近5年复合增速超20%,为增长最快的产品线,预计前三季度销售增速在10%左右。受国内疫情影响,今年以来诊断试剂销售受到影响,但以高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代表的设备进院速度反而加快,为未来试剂放量打好了基础。此外国际方面,虽常规检测试剂销售有所影响,但新冠抗体试剂销售大幅增长,同时借助新冠抗体试剂的销售,公司化学发光仪拓展也较为迅速。我们持续看好技术升级和进口替代下该业务的增长潜力。 影像类产品线预计稳定增长。公司便携超受疫情推动增长显著,但占比较大的台式彩超受疫情拖累,预计国内业务已有所恢复,但国际业务仍有一定影响,预计前三季度个位数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是医疗设备龙头企业,借助此次疫情,极大的提升了国际和国内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大幅增长。中长期看,器械龙头优势难以撼动,公司无论是从产品线还是市场覆盖角度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3.89、249.35、303.38亿,分别同比增长23.15%、22.29%和21.67%;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04、78.65和94.77亿,分别同比增长38.95%、20.93%和20.5%; 实现EPS分别为5.35、6.47和7.8元/股。以10月16日收盘价计算2020年动态估值约70倍,考虑到公司的龙头地位和增长前景,继续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绩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进口替代进度低于预期风险;产品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对海外业务的影响;中美关系全面恶化风险;汇率变动对海外业务的负面影响;医疗卫生建设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海内外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