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博雅辑因宣布,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已受理其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即CRISPR/Cas9基因修饰BCL11A红系增强子的自体CD34+造血干祖细胞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这也是国内首个获得受理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临床试验申请。 自2013年以来,基因编辑领域持续火热。近日,国外两位女性科学家发现了基因技术中的超级工具CRISPR/Cas9基因剪刀,一举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基因编辑技术再次走入人们视线。据梳理,仅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就至少有11项基因编辑研发项目在美国、欧盟进入临床开发阶段,其中有6项基于CRISPR基因编辑系统。而国内的基因编辑产业也已经开始呈现加速发展势头。 相关上市公司: 新开源:外泌体、表观遗传学、干细胞研究工具、CRISPR-Cas9 基因编辑工具等产品满足了前沿的新型疾病研究方向需要,因此形成了强大的产品组合优势; 昭衍新药:正在致力于打造领先的、高效的、稳定的实验动物遗传资源及基因工程技术平台,主要从事用于新药研发的动物疾病模型创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开展用于新药研发的基因编辑模式动物定制服务,并进行规模化繁育。 [2020-09-25] 昭衍新药(603127):乘行业东风,成就药品全生命周期安全守护者-深度跟踪报告 公司深耕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短期来看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高速增长确定性强。同时公司积极打造药物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并收购Biomere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有望打开业务远期成长天花板。此外公司拟发行港股,如发行成功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和新业务拓展,并有望充分利用我国在工程师和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上的比较优势,获取全球市场份额,支撑公司业务长期发展。 深耕临床前安评市场,乘国内创新红利业务快速增长。昭衍新药是国内最早从事新药药理毒理学评价的民营企业,在临床前外包领域积累深厚,产能规模和竞争力国内领先。近年来随着国产创新崛起,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愈发活跃,公司核心的临床前安评业务充分享受需求快速提升的红利,2015-2019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达32.63%,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38.01%。具体来看,公司在手订单、新签合同额增速显著加快,同时多项财务指标如应收、预收、存货大幅增加,预示公司未来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确定性较强。 药物全生命周期安评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比较优势明显。受益于全球医药研发的持续投入以及外包诉求较强的中小型制药公司数量的快速增长,整体CRO市场不断扩容。参考查尔斯河实验室披露的数据,如果仅考虑公司拥有明显优势的"药物安全性评价和监测"业务,全球市场规模有接近50亿美元,并维持较快增速。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贯穿新药研发全程,渗透率相对其他外包领域更高;从需求来看,创新红利驱动中国临床前市场更快增长,临床试验数量也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我们预计将带动本土安评和生物分析服务需求明显提升;而从供给来看,各国药监部门对于GLP准入严格,门槛较高;而中国在工程师和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上具备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有望驱动海外客户需求转移。 公司以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业务为核心,多领域+国际化布局有望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公司在临床前安评领域深耕20多年,竞争优势明显,并且有节奏地持续加大设施和人员(股权激励)投入,产能有效支撑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公司拓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临床前安评、临床Ⅰ期CRO、生物分析、药物筛选、药物警戒和优质实验动物供应的黄金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据我们估算,所对应的全球市场空间超过140亿美元)。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国际化战略,2019年收购Biomere后,海内外业务的协同有望完善在美国市场的布局,扩大海外市场份额;近期公告拟发行H股,若成功发行参考海外CRO龙头的历史发展路径,内生外延并举有助于公司打开成长天花板,更有效利用中国比较优势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成就国际性一体化临床前CRO。根据我们两种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公司未来的收入规模相对目前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一种主要考虑中国市场创新红利(确定性较强,相对保守),公司未来收入规模约为30亿元(临床前CRO24亿元+临床Ⅰ期CRO4.8亿元);另一种相对乐观地看待海外市场收入的提升和新业务拓展,公司整体收入可达到约80亿元(安评43亿元+生物分析12亿元+临床Ⅰ期12亿元+药物发现10亿元+实验动物2亿元)。 风险因素:H股发行进展不及预期;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不及预期;公司新拓展项目进展不达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深耕临床前安全评价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短期来看,公司在手订单充足,随着人员和设施规模不断扩大,将持续受益于国内外创新的红利,业绩有望在1-2年内维持高速增长。中长期来看,公司积极打造药物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生物分析和临床Ⅰ期等新业务延伸预计将逐步完善;收购Biomere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将帮助公司打开长期成长天花板。公司近期公告拟发行港股,如成功发行将有助于公司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加速国际化布局。综上,暂不考虑H股发行,我们维持2020-2022年EPS预测为1.21/1.59/2.03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74X、57X、44X,维持"增持"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