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了首份关于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报告。报告称,土壤是陆地上所有生命之源,如果不采取行动遏止其退化速度,则全球土壤的未来堪忧。 该报告由300名科学家编纂,他们认为,土壤状况恶化至少与气候危机和地表自然世界遭破坏同样意义重大。至关重要的是,土壤形成需要数千年时间,意味着必须对尚存的土壤进行紧急保护和修复。 点评: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2016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向土壤污染宣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将起到重要作用;2018年8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力求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该法的颁布实施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培育健康土壤,支撑健康中国。 相关上市公司: 永清环保:参与的“场地土壤酸根态重金属钝化新型功能材料研发”项目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近日通过科技部公示正式立项; 高能环境:国内领先的环境系统服务商。在过去行业市场高速增长的5年中连续4年蝉联“土壤修复年度领跑企业”。 [2020-10-28] 永清环保(300187):永清环保前三季度实现净利5097.66万元 同比增长55.27% 永清环保10月28日晚间发布2020年前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97.66万元,同比增长55.27%;实现扣非净利润4743.45万元,同比增长103.40%。 作为湖南环保领域的排头兵,近年来,永清环保通过自主研发及收购整合,业务逐步从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向土壤修复、固(危)废处置、环境咨询等领域延伸。7月至今,永清环保及旗下公司接连中标,其中包括3个超亿元订单,合同总金额合计约4.07亿元,涉及土壤修复、光伏、固废等多个业务板块,体现了公司行业竞争优势。 土壤修复是永清环保的重点发力领域。公司聚焦农田修复细分板块,以扩大市场规模、做大项目产值、形成技术优势为核心目标,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该项业务。9月中旬,永清环保接连收到江西萍乡、广东惠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项目中标通知书。截至三季度末,2020年永清环保在农田修复领域已斩获十几个项目订单。 另外,永清环保的固废产业链稳健升级。今年以来,永清环保先后收购昌明环保51%股权、江苏康博70%股权,巩固、完善固废全产业链布局,“现金牛”愈加健壮。10月9日,公司与远达环保签订1.5亿元大型危废处置项目设备销售合同,进一步推动业务拓展。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新《固废法》正式施行,永清环保有望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固废运营领域“从1到10”的突破,形成区域竞争力。 在不断打开市场的同时,永清环保继续向更高的技术领域迈进。近期,永清环保获油泥及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发明专利;永清环保参与协同攻关创建的“三重阻控技术有效治理稻田重金属污染”技术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名单;永清稻米降镉富硒集成技术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储备库。10月,永清环保联合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广业集团等共建“大湾区国际生态环境研究院”,紧跟科技前沿,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受益于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0.93%、18.76%。 永清环保表示,公司将始终坚持“工程+运营”双核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扩大技术领先优势,聚焦和做实优质项目,力争成为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2020-11-02] 高能环境(603588):现金流稳定,订单充足-2020Q3业绩点评 事件:高能环境发布2020年三季报,实现营收43.18亿元,同比增长36.15%;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31.7%,业绩符合预期。 现金流稳定。前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是稳步推进工程订单,工程收入增长;公司投产的生活垃圾焚烧电厂及高能中色新建生产线投产收入增长;同时并表范围增加高能结加所致。财务方面,前三季度管理/财务费用分别同比提升33.04%/54.92%,主要是疫情投入增加、高能结加并表、资讯费增加以及借款增加所致;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1.4pct至21.78%,可能是毛利较低的焚烧类工程业务较多所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48.90%至5.26亿元,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强工程项目应收款的收款力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所致。 订单充足,运营占比提升。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订单27.3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工程类订单18.6亿元,同比增长1.2%,运营类订单8.8亿元,同比增长47.8%,订单增长主要来自环境修复和垃圾处理业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130亿元,同比增长3.3%,76.8亿元尚未履行,在手订单充足,为业绩增长提供动力。前三季度运营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81.7%,占总营收比例为30.2%,占比同比增长7.6个百分点,预计随着项目陆续投产,运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较强,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运营业务占比持续提升,《土壤法》推进行业发展。公司运营订单充足,现金流稳定,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预计2020-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4、6.55、7.63亿元,EPS分别为0.79、0.96、1.12元,以当前14.21元的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7.99、14.80、12.69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风险,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国内外疫情超预期恶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