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工信部召开会议 将扩大镁应用上下游对接(概念股)

2020-12-17 09:34|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903| 评论: 0

摘要:   近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联合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组织召开扩大镁应用上下游对接研讨会。多家上下游骨干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认为,下一步,应立足市场需求,组织成立镁合金材料产业化应用上下游对接 ...
  近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联合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镁业分会组织召开扩大镁应用上下游对接研讨会。多家上下游骨干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代表认为,下一步,应立足市场需求,组织成立镁合金材料产业化应用上下游对接机制,聚焦重点产品、重点环节,推进低成本表面处理技术、大型复杂薄壁压铸成型等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降低镁应用成本。

  相关概念股主要有云海金属、三祥新材等。

2020-09-22云海金属(002182)肩负重任 镁轻量化实质性推进在即
综合性能优秀,资源优势突出,理论上来说都有利于推进镁合金在国内市场尤其是汽车场景当中的应用,但实际情况是汽车轻量化逻辑普及了多年,进程却大幅低于预期。本文将侧重剖析汽车轻量化进程低于预期的原因,并分析现阶段及未来是否会有改观,以及云海金属在行业当中所处位置及变化;
围绕镁合金领先优势,补强产业链:云海金属具备镁全产业链条,其中镁合金占据全球近40%市场份额,是公司盈利主要增长和贡 献点。通过收购重庆博奥,有利于完善公司下游深加工布局,补强中大型压铸部件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镁合金深加工产品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将公司的产业布局向西部地区延伸,完善业务和产品布局结构。随着宝钢成为公司的战略股东,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
镁合金轻量化逻辑有望实质性推进:我国镁制造水平仍低、行业供给端集聚效应不足、车企主观应用意愿偏弱、成本优势不明显等因素,导致近年来镁合金轻量化替代进程低于预期。但以云海金属为首的相关企业近年来积极拓展镁产业链条,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技术和产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增强终端制造能力;宝钢战略性入股云海金属,利用其先进生产技术和广泛的车企客户资源,有望实质性推进镁产品向汽车行业的渗透;环保和自身减重需求推升车企轻量化意愿,特斯拉和蔚来等主流汽车厂商开始规模化应用镁合金,能够起到很好的产业示范和引领作用;疫情因素打压镁价,镁产品阶段性成本优势凸显,有利于向下游的推广应用。总体来看,近年来制约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的多个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后续下游需求放量值得期待;
行业供需关系将逐步趋紧: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我国镁合金在汽车当中的单车用镁量仍处低位,相比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未来提升空间巨大;航空航天是重要的镁合金需求增长点,使用镁合金可以明显减轻飞行器结构重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预计2018-2023 年我国镁合金消费量CAGR 为16.2%,2023 年需求总量将接近50 万吨。受益于环保政策趋紧和疫情压制行业盈利,偏前端的原镁和镁合金供给环节产能易减难增。虽然阶段性盈利回落,但中长期来看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掣肘我国镁合金轻量化推广进程的多个因素,正迎来转变契机。未来汽车和航空航天这两大场景的轻量化需求将有效拉动镁合金消费,其中汽车行业依然是最值得期待的行业需求爆发点。供给端环保趋紧叠加疫情影响压制行业利润,镁行业产能易减难增,中长期来看行业景气度将持续提升。云海金属依靠上游规模及成本优势正逐步向下游深加工环节延伸,各环节成本优势叠加到终端产品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随着宝钢战略性入股公司,可实现技术和资源共享,强强联合有望拓展镁产品在终端市场尤其是汽车领域的应用。随着下游市场空间逐步打开,公司在终端产品环节将充分受益。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2.63亿元、3.36 亿元、4.08 亿元,增速分别为-71.1%、27.6%、21.4%,对应EPS 分别为0.41 元、0.52 元、0.63 元,对应PE 分别为26X/20X/17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再度恶化对需求不利影响,轻量化推进不及预期,公司向下游深加工环节拓展风险;行业需求测算假设不及预期风险。

2020-09-11三祥新材(603663)完善锆基材料产业链 开拓镁铝合金领域
深耕锆基材料产业链二十余年,产品品类不断完善。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锆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产品品类不断丰富, 逐步发展出稳定型氧化锆、单斜氧化锆、海绵锆、氧氯化锆等产品,目前拥有 2 万吨电熔氧化锆产能和 3000 吨海绵锆产能。 公司延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逐步进入纳米级氧化锆与锆基非晶合金为代表的高端领域。 其生产的纳米级氧化锆性能优于市面上普通的氧化锆粉体,可用于制作手机陶瓷背板、5G 基站滤波器。与宜安科技合作的锆基非晶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硬度、 高弹性的特点,是制作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绝佳材料。 两大高端产品需求有望受益于 5G 基础设施建设和消费电子升级换代的进程。
拟牵手宁德时代,切入电池包轻量化镁铝合金领域。镁铝合金作为减重材料有望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 公司拟与宁德时代等企 业设立宁德文达镁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镁铝合金项目, 其中公司出资1.05 亿元,占比 35%。我们预期该项目的重点方向将在汽车电池包轻量化领域。 目前常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减重材料为铝合金,例如特斯拉 Model S 和蔚来 ES8 均选择的铝合金。与铝合 金相比,镁的重量轻 33%,强度与耐腐蚀性方面均有优势。随着汽车轻量化要求的提升,镁铝合金的渗透率大概率将提升。宁德时代作为锂电池领域的龙头,有望推动镁铝合金在电池包箱体上的应用。
新项目打开成长空间。公司现有产能开工率高,远期规划总计 5000吨海绵锆和 10 万吨氧氯化锆产能。其中海绵锆将作为锆基非 晶合金材料的原料,氧氯化锆则是纳米氧化锆的核心原材料。 扩产一来能够保证公司下游产品质量的稳定,二来能够实现原料自给。 两大产品主要终端应用领域为陶瓷牙、陶瓷刀具、电子陶瓷、传感器、手机背板和可穿戴智能设备等,具有消费属性。我们认为公司产品需求广阔,新项目建成后将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不断丰富锆系列产品种类,提升产能。同时拟与宁德时代等企业合作切入镁铝合金领域,双轮驱动未来成长。两大领域下游应用众多,产品需求旺盛。 基于审慎客观原则,暂不考虑拟设立的铝镁合金公司对公司营收的影响,预计公司 2020-2022年 EPS 分别为 0.45、 0.81 和 1.13 元/股,对应 PE 分别为 42.1、 23.4和 16.7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项目推行进度不及预期;行业内出现替代技术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拟设立公司进展的不确定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