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农业的重点是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重点转向恢复生猪生产,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0年会议对农业的重点转向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有序推进生物育种。 国家对农业的关注重点向生物育种转变。点名生物育种产业化,相关政策有望加快出台。在保证粮食安全的主基调下,2021年生物育种和传统杂交种行业景气度向好。 投资建议:基于本次国家在生物育种的重视程度超预期,同时继续维持保证粮食安全的主基调,预计2021年生物育种政策推出进度加快,主要粮食价格维持高位,继续推荐整个种植和种业板块。推荐标的:生物育种龙头大北农(002385)、种业龙头荃银高科(300087)和隆平高科(000998)。受益标的:杂交玉米种业龙头登海种业(002041)以及种植全产业链标的苏垦农发(601952)。 2020-09-16大北农(002385)十年磨一剑 转基因龙头腾飞在即 报告摘要: 养殖高盈利刺激下,生猪产能稳步恢复,带动公司饲料需求持续向好;同时,国内转基因政策放开预期增强,公司作为国内转基因龙头,有望凭借国家转基因政策放开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迅速成长为国际领先的种业巨头。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EPS分别为0.63/0.66/0.78元,给予公司2021年19XPE,对应目标价12.54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主要观点: 公司是现代农业高科技企业 公司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立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成立于1993年,2010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饲料、养猪、水产、作物、疫苗、农业互联网等六大产业,以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经营和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经营为主。从收入构成上看,饲料和养殖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H1,饲料和生猪养殖收入占比分别为73.68%/15.24%,合计占比88.92%,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毛利占比上看,饲料和生猪养殖毛利占比分别为57.19%/35.21%,合计占比92.40%,是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 种业:转基因政策放开预期增强,公司有望成长为国际种业巨头 国家两次颁发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尤其是庇护所证书的发放,代表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已经做好了商业化推广前的准备工作,业内人士对我国转基因放开预期进一步增强。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种植收益的核心因素,经过测算,乐观情形下,我国玉米种子市场将扩容至650亿元。公司过去的研发投入无论从研发费用的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来看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转基因育种技术遥遥领先。我们认为,转基因政策放开之后,“好”种子与“坏”种子的差距会非常明显,而转基因育种门槛较高,不具备转基因技术储备的企业将被市场加速淘汰,腾挪出来的空间将被转基因研发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所抢占,使得种业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公司作为国内转基因龙头,技术储备充足,有望凭借国家转基因政策放开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贡献公司利润弹性,快速成长为国际领先的种业巨头。 饲料:下游生猪存栏稳步恢复&集中度提升,有望带动公司饲料市占率进一步提升 我们认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存栏大幅下滑带动猪料销量承压,中小规模猪料生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或将被市场加速淘汰,腾挪出来的空间有望被大北农等头部企业所蚕食。与此同时,下游生猪养殖行业正经历集中度加速提升阶段,势必倒逼上游饲料行业加速整合。公司作为猪料龙头,2019年,公司猪料销量279.18万吨,位列A股上市公司第二位,与此同时,公司高端料占比较高,盈利能力位列可比公司第一,有望充分受益于猪料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进程,带动公司饲料利润快速释放。 投资建议 考虑到下游生猪产能恢复较快,我们将2020-2022年收入调整至264.34/337.25/422.73亿元(前值为264.34/337.25/372.11亿元),归母净利润调整至26.39/27.64/32.5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3/0.66/0.78元。参考可比公司2021年19XPE,给予公司2021年19XPE,对应目标价12.54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生猪产能恢复进程不及预期,生猪出栏不及预期,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2020-12-11荃银高科(300087)厚积薄发 迈向全球 借力中化先正达有望实现跃进式发展! 荃银高科:我国种业领先公司,专注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业务 作为中国创业板种业第一股,公司从事杂交水稻等各类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业务。先正达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化现代农业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近年来,公司的营收呈上升趋势,利润持续增长,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 亿元,同比增长179.2%,实现归母净利润512.2 万元,同比增长117.8%。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和扎实的业务布局,公司已经成为我国领先的种业公司,并向全球种业前十强公司进发。 行业:常规种子业务有望迎来底部反转,转基因变革加速推进 受到粮食现货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户对于玉米种子的需求有望提升,种子行业供需处于紧平稳,任何边际改善便会导致价格上行,种子行业有望迎来底部反转;同时市场对于品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种子公司提出更高要求。此外,一系列外部因素例如草地贪夜蛾等虫害危害、玉米供需缺口扩大等愈发凸显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转基因技术落地或加速,转基因相关政策推进持续加强,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变革。 研发为基培育优质品种,迈向全国扩大销售版图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牵头成立了“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 年设立上海中科荃银,进一步增强研发造血能力。公司亲本资源丰富,荃9311A 被多家科研院所和种业企业引进配组,获得市场认可。2019 年,在372 个通过国审水稻品种中,荃银占23 个,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19 公司国审品种中,74%亩产超过600 千克,87%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优质米标准,满足市场对于优质米的需求。今年以来公司继续通过收购、投资等多种方式加速在新疆、四川等地业务布局,同时通过创新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公司良种销售,扩大全国销售版图。此外,立足于优势品种和丰富的销售经验,公司加速在海外地区拓展,2020 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达0.87 亿。 借力中化先正达,公司业务加速发展 中化MAP 技术服务中心已经覆盖全国主要省份,公司借力中化MAP 开辟新的销售渠道,2020 年公司授权中化现代农业安徽公司、四川公司在特定区域特定品种的独家代理,加速了公司品种的区域拓展。先正达成为公司间接第一大股东之后,公司将成为先正达未来在国内拓展转基因业务的重要载体,先正达转基因技术实力雄厚,将助力公司未来在转基因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跃进式发展。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0-2022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6/22.41/28.82亿元,同比增长48.70%/30.61%/28.64%,实现归母净利润1.39/1.85/2.32亿元,同比增长47.24%/32.61% /25.84%。考虑到公司品种优势明显,业务拓展迅速,我们给予公司2021 年70 倍的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30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生产灾害;订单农业推广不及预期 2020-08-19隆平高科(000998)转基因新时代 向世界种企进发 玉米水稻双龙头,向世界龙头种企进发 公司为我国种业龙头, 2019 年玉米、水稻种子销售收入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公司研发实力突出,品种竞争优势不断凸显,2014-19 年,玉米、水稻国审累计通过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三、第一位。据彭博,2019 年世界种企销售收入排名中,公司为世界第九,公司全球布局科研力量,不断加大对内对外的投资和并购,我们认为,在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的稳步推进下,公司有望把握机遇,向世界级龙头种企进发。我们预计 20-22年公司 EPS 分别达到 0.25/0.41/0.60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中国种业:全球第二大市场,千亿规模待整合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18 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到 1201.67亿元,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其中,玉米、杂交水稻销售收入分别达到 277.77 亿元和 140.43 亿元(常规水稻为 53.98 亿元)。 但相比于世界,我国种业集中度仍不足,我们测算,2019 年我国玉米种子市场CR4 为 15.8%,杂交水稻 CR4 为 32.8%,而世界种业 CR4 已经达到 67%(AIAAGMC)。随着技术育种的不断深入,我们认为种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拥有研发及体量优势的头部种企有望扩大市场份额。 玉米种子拐点已至,量价齐升,水稻种子业务今年暂时承压 自 2015 年农业开启供给侧改革以来,玉米价格持续低迷了两年,而 16 年取消临储政策,缓冲中美贸易摩擦而给予的大豆补贴则加剧了玉米种植面积的减少。但从库存方面看,我国临储库存有望在今年见底,在今年玉米产量已经固定的情况下,生猪产能的持续恢复有望带来旺盛的饲料需求,进而带动玉米需求高涨。我们认为,玉米周期拐点已至,周期向上有望带动公司玉米业务未来两年实现“量价齐升”。此外,我们认为水稻市场今年暂时承压,但优质品种有望带动头部种企市场份额提升。 转基因商业化预期不断释放,近 400 亿空间待掘金 19 年下半年以来,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利好不断,预期持续发酵,我们测算, 若 2022 年转基因玉米正式商业化种植, 2022-24 年,我国转基因玉米市场空间有望达到 49.1/104.0/163.8 亿元,到 2030 年有望达到 396 亿元。在中性预期下,2022-24 年,转基因玉米业务给公司带来的净利润增量有望达到 2.56/5.37/8.41 亿元。 种企航母再度启航,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内修研发,外延扩张,种企航母再度启航。由于国家转基因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我们盈利预测目前仅考虑传统种业,我们预计 20-22 年公司 EPS 分别达到 0.25、0.41 以及 0.60 元。在“全球粮食危机”的背景下,我们认为 21 年种业景气度有望提升,因此我们参照可比公司 21 年 70X 的 PE,考虑到公司稳居全国种业头把交椅,研发力量雄厚,技术储备足,我们给予公司 21 年 75X 估值, 目标价 30.75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品种推广不及预期,发生自然灾害,转基因审批不达预期。 2020-09-28登海种业(002041)国内玉米种业龙头 量价齐升高弹性 报告摘要: 玉米播种面积 & 临储库存双双见底,而在养殖高盈利刺激下,下游生猪产能正在快速恢复。玉米供需矛盾持续扩大将支撑玉米价格上行,带动玉米种子行业景气度回升。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玉米行业复苏,利润有望快速释放。我们预计,2020-2022 年,公司EPS 分别为0.14/0.22/0.35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26.56/82.47/51.45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主要观点: 国内玉米种子龙头,玉米上行周期最大受益者 公司的前身为1998 年7 月设立的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山东省玉米育种与栽培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玉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目前,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许可证规定经营范围内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分装、销售,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与高产栽培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试点企业。2020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 亿元,其中玉米收入占比91.40%,毛利占比92.26%,是公司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 库存见底 & 需求趋旺,玉米价格上行带动行业景气度回升 从供给端来看,种植面积方面,2016 年,我国临储玉米收购制度取消之后,玉米价格随之下滑,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玉米播种面积连年下滑,2020 年,受大豆振兴计划影响,玉米播种面积再度下滑1000 万亩左右;库存方面,2020 年临储玉米拍卖行情火热,截至2020 年9 月3 日,国家共计进行15 次拍卖,共计拍卖玉米5684.41 万吨,高成交高溢价特征明显,我国玉米库存已经见底;此外,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减产的威胁仍在,玉米供给端承压。从需求端来看,在养殖高盈利刺激下,大型养殖集团和规模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大幅提升,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于2019 年10 月首次环比转正,2020 年6 月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8 月同比增长37%。随着能繁母猪产能的快速释放,饲料进而玉米的需求将逐步趋旺。我们认为,玉米供需矛盾加剧将支撑玉米价格上行,带动玉米种植行业迎来反转的关键节点。 转基因放开在即,利润弹性巨大 公司收入位列A 股种企上市公司第5 位,但从玉米种子收入占比上来看,2019 年公司玉米种子收入占比87.62%,仅次于万向德农的95.73%;从玉米种子收入绝对值上来看,公司玉米种子收入仅次于隆平高科,位列行业第二位。在李登海先生的带领下,公司极其注重研发方面的工作。从研发费用投入绝对值上来看,2019 年,公司研发费用7841 万元,仅次于隆平高科的1.63 亿元;从研发费用相对值来看,公司研发投入占比9.53%,远高于隆平高科/万向德农/荃银高科的5.20%/5.55%/4.20%,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受此拉动,公司2020 年国审玉米品种22 个,位居第二位,公司研发实力强劲。我们认为,公司盈利能力和玉米行业景气度密切相关,在玉米价格趋势上行的背景下,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望持续恢复,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利润有望快速释放。同时,转基因政策放开预期增强,生物技术公司在拿到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后,理论上还要转入种子公司的自交系,之后才能进行商业化推广,也就是说,优质的杂交种和优良的性状是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中必不可缺的两大条件。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内玉米种子龙头,优质杂交品种储备充足,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内转基因商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0-2022 年, 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0.66/14.26/19.4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1.95/3.12亿元,对应EPS 分别为0.14/0.22/0.35 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1/79/49X,考虑到玉米种子行业拐点最为明确,公司同时受益于行业复苏 & 国内转基因政策放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自然灾害风险,疫情扩散风险,种子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2020-09-05苏垦农发(601952)种植景气度抬升 种植产业链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主要观点: 以稻麦种植为主业的农业全产业链龙头 公司是一家以自主经营种植基地为核心资源优势,涵盖良种育繁、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业务的全产业链规模化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全面覆盖稻麦种植、种子生产、大米和食用植物油加工及其产品销售、农资贸易等种植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收入构成上看,米业、食用油、农资、种植业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 营收占比分别为28.33%/22.75%/20.90%/19.71%,合计营收占比91.68%;从毛利构成上看,种植业、米业、食用油是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毛利占比分别为41.50%/23.70%/16.54%,合计占比81.73%。 供需格局持续改善,种植产业链迎来景气周期 公司是种植产业链龙头,我们认为,种植产业链景气拐点已经出现,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玉米方面:从供给端来看,在库存加速去化的背景下,受大豆振兴计划影响,2019 年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并未恢复反而进一步下滑,国储库存 & 播种面积双双见底;与此同时,草地贪夜蛾对玉米减产的威胁仍在,玉米供给端承压。从需求端来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于2019 年10 月首次环比转正,2020 年6 月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随着能繁母猪产能的快速释放,饲用玉米的需求将逐步趋旺。玉米供需矛盾加剧将支撑玉米价格上行,并带动小麦、水稻等其他粮食作物库存加速去化,我国种植业将迎来景气反转的大拐点。 全产业链布局 & 土地资源充分,种植产业链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依托于以种植基地为核心的资源优势自主生产粮食,通过承包和流转土地从事稻麦原粮(含商品粮和种子原粮)种植,通过下属龙头子公司从事稻麦种子生产和大米加工业务,目前,公司业务已全面覆盖良种育繁、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各个方面。公司种植业、种业、米业等主要业务受种植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景气度的进一步抬升,公司种植产业链各环节业务毛利率有望提高,增厚公司利润。同时,公司土地资源储备充足,2016 年12 月公司与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土地承包协议之补充协议》,承包土地共计97.24万亩,此外,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发展规划适时、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截至2020 年夏播,土地流转面积约19.15 万亩、受托管理土地面积约4.10 万亩。 投资建议 公司是种植产业链龙头,在种植行业景气度抬升的背景下,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我们预计,2020-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4.39/112.20/134.78 亿元, 实现归母净利润7.17/9.21/11.24 亿元,EPS 分别为0.52/0.67/0.82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EPS 分别为28/22/18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自然灾害风险,种子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策扰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