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30日发布《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自动驾驶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测试验证取得重要突破。此外,将建成一批国家级自动驾驶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示范工程,在部分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车路协同即先通过布署在道路侧的感知设备采集道路环境数据,然后边缘计算端对车辆、人等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专用短程通讯方式实现人-路-车-云数据交互。车路协同将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包括感知-通信-计算三大车路协同设备。若覆盖全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投资建设将超过3千亿元。 相关上市公司: 中国汽研:在智能网联测试方面布局领先于全行业,力争成为智能网联测试标准制定者; 千方科技:可提供V2X车端、路侧、路侧感知及边缘计算等全系列完整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2020-10-23中国汽研(601965)详细分析公司风洞和智能网联试验场两块核心新资产 中国汽研16-18年固定资产依次为16.0、17.0、17.0亿元,但是19年下半年激增至26.3亿元,20年上半年提升至26.9亿元,相对于18年底增加了约10亿元的固定资产,提升幅度为60%(由于这10亿元增量都是技术服务业务资产,而公司固定资产中产业化制造业务资产占一定比例,所以说如果是单独考虑技术服务业务资产的提升幅度,那么提升幅度将高于60%,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来自技术服务业务资产)。增加的固定资产主要来自19年9月投产的风洞实验室(投资5.5亿元)和19年12月投产的重庆大足智能网联试验场(投资5.4亿元),风洞实验室和智能网联试验场的运营情况将明显影响到公司20-21年的业绩增长,所以本报告对风洞实验室和智能网联试验场两个细分小行业进行了专门的分析。 中国汽研风洞中心成立于2014年,总投资5.5亿元,历时5年建成,2019年6月在重庆建成并启动试运营,9月正式投产,预计每年将为公司贡献收入1.16亿元和利润5260万元。 为什么之前国内汽车风洞这么少?①整车研发层面:之前自主品牌技术储备不足,长期采用逆向研发,忽视风洞实验。②技术层面:汽车风洞技术壁垒极高,国内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不足。③成本层面:风洞测试价格昂贵,一辆全新车型开发时一般来说风洞试验费用在千万元人民币级别。 汽车风洞测试需求将大幅增加的原因:①国内整车厂商全面转向正向研发,将大幅增加风洞实验需求。②风洞测试有利于优化整车造型,有利于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驾驶稳定性及降低风噪。中国乘用车油耗标准加速趋严,国内自主车企降低汽车风阻系数的需求会明显增强,这将会增加风洞测试需求。③电动车续航里程及噪声问题比燃油车突出,更需要进行风洞测试以进行优化。④环境风洞可以替换80%的热力学路试,提高测试效率,节约成本。 汽车风洞格局:目前只有同济大学和中国汽研有汽车空气动力学风洞,在国内还是非常稀缺的产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中国汽研的风洞在19年投产,而同济大学的是在09年投产,所以中国汽研的风洞的先进程度和功能的全面性高于同济大学。汽车空气动力学风洞投资金额较高,一般需要5亿左右,所以主机厂倾向于不自建,使用第三方的设备。汽车环境风洞投资金额1-2亿元,投资金额相对较小,有实力的主机厂倾向于自建。 公司全面布局智能网联试验场业务:公司重庆大足试验场在19年底投产,河南焦作试验场在20年上半年投产,后续将建设安徽池州试验场。 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的发展使得智能网联测试需求激增。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ADAS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并且在5G商业化应用和智能驾驶的推动下,车联网的商业化应用也正在推进。而汽车智能化和车联网相关的系统的开发应用要经过海量的验证测试,这使得智能网联测试需求激增。 道路测试是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使车辆在各种道路交通状况和使用场景下都能够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智能驾驶功能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验证,不断地修正优化。智能网联汽车在正式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在真实交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全面验证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与道路、设施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协调,这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 公司在智能网联测试方面布局领先于全行业,力争成为智能网联测试标准制定者。一方面汽研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平台优势。另一方面,汽研在智能网联测试硬件方面投入巨资,在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均有布局,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布局地点偏单一。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的风洞和重庆大足试验场投产,使得公司目前固定资产相对于18年底增加60%(技术服务业务资产的提升幅度实际上高于60%,而公司的绝大部分利润又来自技术服务业务资产),并且基本都是从20年开始贡献业绩增量,爬坡周期为2年左右,所以预计20-21年的增速中枢会有所提升。公司有以下4大维度的积极变化:1)从资产端来看,公司四大资产贡献业绩弹性的时间点完美叠加,业绩弹性提升。2)从赛道来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给公司带来了增量检测业务,增强了公司的成长性。3)从市场空间来看,公司将战略中心从强制性检测转向市场空间更大的研发性检测,并做了适度跨界,布局非汽车类检测业务。4)从管理来看,公司国企改革多管齐下,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激励机制明显改善。 考虑到公司以上4个层面的积极变化,保守预计公司2020-2022年总营收依次为35.13、36.77、39.32亿元,增速依次为27.5%、4.7%、6.9%,归母净利润依次为5.51、6.50、7.62亿元,增速依次为18.0%、18.1%、17.3%,当前市值127.7亿元,对应PE依次为23.2、19.6、16.7倍,上调为“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整车厂资本开支增长不及预期;新产能爬坡不及预期;智能网联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电动化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 2020-09-09千方科技(002373)先行者深度扎根交通产业 并购宇视开启一体两翼 “两翼”业务起飞,业绩稳中有升。公司致力于构建“车-路-人-云”自主协同一体化的下一代智慧交通、视频监控产业生态,引领智慧城市产业全面繁荣。2018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收购宇视科技股权,公司主营业务延伸至视频监控领域,开启“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智慧交通、智慧安防行业的领先者之一。当前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控制,受疫情影响的项目逐步回到正轨中,产业正从疫情的低谷中走出。公司在疫情期间业绩维持增长,表明公司的产品以及服务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此外,公司负债水平低于行业水平,公司抗风险能力较强。当疫情过去后,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将有望获得进一步提升。 智慧交通冉冉升起,先行者布局未来产业。智慧交通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当前停车难、城市拥堵等问题。公司自成立以来,扎根于智慧交通领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交通终端产品,并且基于自身对行业了解,对下游不同行业形成不同解决方案。多年的数据积累已经使公司涉入数据及运营服务。车联网是5G技术的应用场景之一。公司作为智慧交通的先行者之一,已经在车联网产业做出前瞻性布局。得益于公司优秀的研发能力,高质量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已经多次承接重点项目并且目前有多个项目储备。 智慧城市激活安防市场,并购宇视实现协同效应。智慧城市通过整合一系列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全球领先集团,我国城市化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智慧城市催生了对视频监控的新要求,激活了对视频监控产业的需求。宇视科技是公司子公司,是全球知名的视频监控供应商。宇视科技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其产品已经与公司原有智慧交通业务产生协同效。此外,宇视科技帮助公司开启智慧物联业务,帮助公司实现“一体两翼”战略。 投资建议:对公司维持推荐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年EPS分别为0.70、0.82元,对应PE分别为33倍、28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导致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延缓下游需求;公司技术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激烈,出现新技术对现有行业格局造成冲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