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咨询发布1月下旬面板价格快报,电视、桌上显示器、笔记本面板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小尺寸、低分辨率面板上涨幅度较大,涨幅在4.8%至5%之间。 面板有效供应受限,价格续涨,龙头业绩释放超预期,由于笔电需求持续高位挤压产能,另一方面海外TV备货需求强劲,叠加玻璃基板、Driver-IC供应紧缺短期内无法缓解,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行业景气度上行。 目前来看,面板海外市场需求持续强劲,国内市场有望复苏,而供给仍然受到芯片、基板缺货影响。尤其是三星、LG等认为实际开出产能非常有限,TV行业库存仍然非常低,补库存需求迟迟难以满足,判断未来价格还会继续坚挺。继续看好京东方、TCL科技(000100),建议关注深天马。 2021-01-16时隔8年再启定增 京东方A(000725)拟募资200亿元收购股权及拓展创新布局 1月15日,京东方A和京东方B均发布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200亿元用于收购武汉京东方光电部分股权,投资重庆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及成都京东方医院等项目。 当前,各类显示技术快速发展、共生共存,其中LCD技术仍是未来5-10年的主流应用技术。随着超高清、大尺寸显示屏需求不断增长,显示屏产品价格逐渐上涨。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BOE(京东方)的产业规模、技术实力均位居全球领先地位。据了解,京东方武汉10.5代TFT-LCD生产线已于2019年12月底实现量产,随着LCD产业逐步回暖并步入快速发展通道,京东方武汉10.5代线未来盈利可期。BOE(京东方)将所募资金用于收购武汉京东方光电24.06%股权,进一步提高持股比例的同时,一定程度增厚上市公司收益。 本次非公开发行还将投入柔性显示、数字医院等创新技术及业务的拓展布局。其中,BOE(京东方)拟将资金投入"京东方重庆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此举在深化OLED领域技术储备的同时,将助力BOE(京东方)快速提升柔性OLED产能、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BOE(京东方)已在北京、合肥、成都等地布局多家数字医院,本次拟将资金投入成都京东方医院建设,旨在立足成都、辐射四川以及西南地区,扩大线下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助力BOE(京东方)智慧医工事业的发展。 这是继BOE(京东方)2013年之后,时隔8年再次启动非公开发行,本次募资规模不超过200亿元,相较BOE(京东方)当前市值不足10%,对原股东摊薄有限。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BOE(京东方)资产总额与净资产额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促使资本结构更趋稳键,资金实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为降低本次公开发行股票对BOE(京东方)即期回报摊薄的风险,提高未来回报能力,BOE(京东方)制定了相应填补措施,通过严格执行募集资金管理制度,积极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公司治理和利润分配政策,强化投资者回报机制,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新型显示、传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出物联网万亿级的广阔市场。经过多年创新发展,BOE(京东方)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持续研发投入,形成了以半导体显示事业为核心,Mini 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事业融合发展的"1+4"航母事业群。本次非公开发行将有效助力BOE(京东方)快速推进物联网转型战略,为未来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021-01-13TCL科技(000100)外延并购扩张加速 龙头重塑行业新格局 日韩产线退出带动面板供需结构改善,新一轮涨价为行业锦上添花。 LGD、三星SDC坚定退出已大幅改善LCD面板供需格局。目前受制产能扩充与回报问题,已上线产线产能扩张进度有所放缓,也暂时未有LCD新产线计划提出,现有产能提升不及退出产能,产能总量呈现下滑趋势,预期总产能下滑行情要维持到1H21。同时伴随四季度需求旺季来临品牌商补货需求旺盛,面板价格在7月-今年1月实现七连涨,面板厂商由亏损回归至盈利,边际大幅改善后行业回暖,龙头在管理与成本把控优势下受益明显。 收购苏州线稳居面板前二,多线布局新技术,当下与未来共同成长。 公司发布10.8亿美元收购三星苏州产线,三星入股华星成为第二大股东。收购后,公司面板产能至2023年复合增速高达18.8%。强强联合进一步优化了华星的产业布局及产品结构、有利于华星实现产品、技术、效率、制造和产业生态建设的全面领先。同时,TCL华星围绕印刷OLED/QLED、Micr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持续投入。与三安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Micro-LED技术开发,战略入股JOLED加速推动印刷OLED实现工业化量产,并计划于2021年新建印刷OLED产线。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TCL华星2020-2022年营业收入为451.91、622.60.、657.27亿元,同比增长32.94%、37.77%、5.57%。TCL科技2020-2022年营业收入为756.00、1200.68、1349.97亿元(未合并三星苏州线)。归母净利润为42.79、92.22、101.91亿元,同比增长63.45%、115.54%、10.51%,EPS为0.30、0.66、0.73元,对应P/E为28x、13x、12x。基于行业供需结构改善与公司龙头技术与地位优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面板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价格波动风险,日韩企业延缓退出风险,OLED等新产业技术跟进不及预期风险,经营不善导致现金流无法覆盖债务风险。 2020-11-26深天马A(000050)调研简报:下游需求旺盛稼动率高 OLED产能释放在即 事件概述 近日,深天马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产线运营饱满。从公司Q4的排单情况及M+3订单预测看,智能手机 、车载等应用领域需求旺盛,公司除AMOLED产线尚在爬坡外,其他产线会持续保持满产的状态。 分析判断: 智能手机备货积极,汽车销售强势复苏 集微网消息,据路透社报道,业内人士称,美国商务部加强制裁使华为供应链陷入困境,小米、OPPO、vivo等华为的竞争对手正积极采取行动,试图从华为手中夺取市场份额。该报道称,华为的中国竞争对手在中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看到了机会。市调机构Isaiah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4季度至2021年第1季度期间,小米下了最多1亿部手机的订单,比8月份的预测高出50%。另外,自8月份以来,OPPO和vivo的产量预测也分别增长了8%左右,订单分别高达9000万台和7000万台。相反地,华为的订单下降了55%,达到4200万部。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给产业链带来了较大压力,2020年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13%至2.72亿台,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784亿部,同比下降16.0%,第3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约为3.4亿部,同比下降约3.4%,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出货规模约为8.7亿,同比下降11%,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出货量为12.4亿,同比下降约8%。站在当下看明年,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步入增长期。根据DigiTimes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在连续三年下降之后,预计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汽车方面,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其中,汽车制造业延续增长态势,9月份同比增长16.4%,第三季度同比增长2.6%,成为规模以上工业最大增长点。2020年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汽车销量单月同比降幅一度接近80%,4月起,中央及地方政府一系列刺激政策相继出台,国内汽车销售增速逐步回正。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国内汽车累计完成销售256.6万辆,同比增长12.8%,行业强势复苏。公司自成立起至今一直专注在显示领域,目前拥有a-Si TFT-LCD、LTPS TFT-LCD、AMOLED等三大技术平台。在智能机市场,从2017年第四季度起,公司LTPS智能机面板出货量已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在专业显示市场,公司已建立比较优势和竞争壁垒,重点关注车载市场快速成长,2019年公司车载TFT出货量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实现连续5年保持双位数增长,也是国内最大的车载TFT面板厂。受益于智能手机厂商的积极备货和汽车行业的复苏,从公司Q4的排单情况及M+3订单预测看,公司除AMOLED产线尚在爬坡外,其他产线会持续保持满产的状态。 积极推动柔性项目,产能释放在即 公司拥有3条AMOLED量产线。其中,天马有机发光G5 AMOLED产线(TM15)产品结构优化转型中,除差异化手机外,增加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手表、手环等产品)等新兴领域产品为主,已向华为、华米、飞亚达、中兴等品牌客户量产出货,同时承担公司AMOLED新产品和新技术试验及研发的主要职能。武汉天马G6 AMOLED产线(TM17)分一期和二期项目进行投入,一期项目已向小米、联想、华硕、传音、HTC、LG等品牌客户量产出货,今年进行了刚转柔,预计今年末柔性产能将全部释放;二期项目为柔性屏产能,目前关键设备已完成搬入,受疫情影响,设备安装及调试进度略有延迟,预计今年末会开始量产。疫情期间,公司AMOLED产品的试制验证没有间断,多个柔性项目在与品牌客户开案中,明年公司柔性产能将进入大量释放阶段,业绩将迈入新一轮增长期。 投资建议 维持前次预测,我们预测2020-2022年公司营收为321.28亿元、390.62亿元、458.70亿元,预测归母净利润为16.58亿元、19.73亿元、27.80亿元,对应PE为22.10倍、18.57倍、1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全球导致宏观经济下行,系统性风险;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度低于预期;屏幕指纹等新技术量产进度慢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