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是焦点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兼上海分行行长金鹏辉在提案中称,建议加快发展碳市场。金鹏辉透露,由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过程中,计划于2021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 点评: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实践。国家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市场导向、政府服务、协同推进、广泛参与、统一标准、公平公开”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就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了重要的对外宣示。根据目前的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人民币。 国网英大子公司置信碳资产管理公司是国网公司系统内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碳资产经营业务的公司,同时公司持有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6.67%股权。 恒生电子中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项目。 2021-03-09恒生电子(600570)一文看懂机构化对恒生的影响几何 A 股机构化占比上升空间巨大。2013 年以来,机构持有A 股市值规模持续上升。仅以公募基金持有市值规模来看,已从当时的1.51 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Q3 的2.73 万亿元。我们进一步统计了2020 年Q3 我国A 股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情况,在汇总了公募基金、私募公司、银行、保险、QFII、QDII、信托等机构的数据后,A 股机构合计持股市值为16.44 万亿元,约占A 股总市值的23%,流通市值的28.26%,一般法人和个人投资者仍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相比美国2018 年将近96%的机构占比,A 股市场的机构化程度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机构化程度直接关系到机构IT 投入能力。对于证券IT 而言,其发展进度与机构化的程度息息相关。在美国成熟的机构化结构下,机构出于管理规模和管理效率等因素考虑,对于其自身IT 建设有更为积极的投入意愿和更强的投入能力。根据2020 年8 月中证协发布的《关于推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2019 年我国证券行业的信息技术投入达205.01 亿元。然而,国际巨头摩根大通一年支出体量将近700 亿元,是我国行业整体支出规模的3 倍以上。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因为发展形态相对成熟,其IT 支出规模在2019 年已超过1700 亿元,为证券行业的8 倍左右。 国内证券IT 龙头,长期受益于机构化红利。公司作为国内证券IT 龙头,显著受益于近几年市场交易制度的持续升级。从几年前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条例,到近两年的科创板,再到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对券商和投资机构的系统更新影响,可以看到每一次重要的制度革新均影响到A 股市场经纪、资管、理财、信用等诸多领域,同时也对交易、行情、估值、风控、渠道等系统模块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为公司业务带来可观的系统改造收入。未来随着T+0 等制度的推出,制度的持续变革为之注入业绩增长动力。除此之外,投资机构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拉动他们的IT 投入,公司下游需求面临可持续的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长期技术为本,传统业务稳步增长,卡位优势明显;创新业务多点布局,已初具规模。公司受益于下游市场空间的持续扩大以及中台战略所带来的业务模式升级,业绩有望持续快速增长。预计2021、2022 年EPS 分别为1.56 元、1.97 元,维持买入-A 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监管政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