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18.5万辆,同比+239.6%,批发销量20.2万辆,同比+263.1%,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当月渗透率为10.6%,1季度渗透率为8.6%,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有明显提升。从结构上看,3月份电动车高低两端强势增长,其中A00级销量6.7万辆,份额占纯电动的40%,A级占20%,为历年低点,B级销量5.2万辆,环比+79%,占纯电动份额31%,表现较强。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多元化发力,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比亚迪(002594)表现持续亮眼,蔚来、理想、威马、小鹏、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也较优秀。 投资建议:头部自主品牌崛起趋势明显,建议关注长安汽车(000625)、长城汽车(601633);零部件行业建议关注综合龙头华域汽车(600741)、照明控制器稀缺标的科博达(603786)、智能驾驶主被动安全供应商均胜电子(600699)。 2021-04-12长安汽车(000625)Q1净利与销量齐增 转型蓄势增量可期 公司发布2020 年业绩快报及21Q1 业绩预告:2020 年营收845.7 亿元, 同比+19.8%, 归母净利33.2 亿元, 同比+215.8%;预计20Q1 归母净利约7.0 至10.0 亿元,同比+10.9% 至+58.5%, 扣非归母净利6.0 至8.5 亿元, 同比+133.5%至+147.4%。 分析判断: 20Q4 单季营收创新高 业绩趋势向好 回顾公司20Q1-Q3 业绩表现: 1 ) 营业收入依次为115.6/212.2/230.6 亿元,同比依次-27.76%/+53.0%/+51.3%;2)归母净利依次为6.3/19.7/8.8 亿元,同比19 年(-21.0/-1.4/-4.2 亿元)扭亏; 3 ) 扣非归母净利依次为-17.9/-8.4/5.2 亿元,同比19 年(-21.6/-7.5/-6.2 亿元)逐季改善,Q3 扭亏。而据业绩快报测算20Q4 业绩:1)营收287.2 亿元,创单季历史新高,同比+12.7%,环 比+24.6%;2)归母净利为-1.6 亿元,而对比19Q4、20Q3 的归母净利依次为0.15 亿元、8.83 亿元;3 )扣非归母净利为-11.5 亿元 ,而对比19Q4、20Q3 的扣非归母净利依次为-12.3 亿元、5.19 亿元。 20Q4 营收同、环比双增长,得益于当期自主及合资品牌的良好市场表现。但20Q4 盈利表现低于预期,主因:1)公司公告2020 年计提减值准备约17.1 亿元,而扣除20Q1-Q3 已计提减值准备对净利润的影响,预计20Q4 计提减值约11.9 亿元;2)购买新能源积分导致管理费用增加;3)受疫情对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公司降本完成情况不及2019 年。另,2020 全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65.7 亿元,20Q4 有约9.9 亿元。 总体看:1)计提减值的主要构成是为满足公司战略转型的需要;2)自主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导入以及CHN 新车型的发布,将逐渐消解新能源积分购买压力;3)疫情受控趋势下,公司降本完成情况将逐步改善。短期盈利扰动因素渐消,公司 业绩趋势向上。 21Q1 盈利预增长 自主合资双驱并进 公司预计21Q1 归母净利可达7.0 至10.0 亿元,同比+10.9%至+58.5%,扣非归母净利可达6.0 至8.5 亿元,同比+133.5%至147.4% 。公司21Q1 的盈利表现将有较大改善,主要受益于公司销售增长及产品结构的优化:1)自主品牌经典序列推"Plus"+高端UNI 序列, 共推单车价格带上拓,盈利能力提升;2)合资业务新车投放加码,盈利能力稳步改善。 21Q1 公司整车销量总计64.11 万辆,同比19/20 年分别为+42.8%/+111.5%,具体:1)自主21Q1 累计销售39.2 万辆,同比19/20 年为+68.6%/+123.9%;2)福特21Q1 累计销量6.44万辆,同比19/20 年为+75.0%/+111.4%;3)马自达21Q1 累计销量2.93 万辆,同比19/20 年为-12.2%/+69.1%。 自主21Q1 销量比重为61.1%,环比+8.9pct,预计自主品牌将凭新品周期和高基数,贡献主要增量:1) 新车规划饱满,UNI-K 刚 于3 月上市,下半年还有首款轿车亮相;2)21年经典序列总共将推9 款全新或升级车型;3)CHN 新品太首款车型或于2021 年底首发 。 合资方面,福特21Q1 销量比重为10.0%,环比-3.6pct,但其销量同比增速可观,新车投放带来的产品结构改善+高毛利,后续将贡献重要增量。马自达21Q1 销量比重为4.6%,环比-2.2pct,新SUV 车型CX-30 将贡献稳定的增量。 技术驱动科技转型 高端电动智能引导品牌向上 公司围绕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向科技企业转型。产品层面:经典产品"Plus"化创爆款,高端UNI 序列拓展新人群,营销层面:从UNI-K 开始尝试独立渠道+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技术层面:技术驱动高研发投入(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5%)+同科技巨头深度合作(例如四维图新等),在动力总成(蓝 鲸NE 动力/七合一电驱系统)、自适应巡航(IACC)、智能驾驶(APA5.0/L3 自动驾驶)等方面已 有突破。 同华为在高端电动智能汽车方面的合作或使公司产品和业务长期受益:1)借力科技巨头提升智能化水平(例如建立数据闭环的能力),加速形成智能汽车所需的核心竞争力;2)合作或促进公司体系流程及业务组织架构的优化升级,满足电动智能新的开发需求,适 应智能汽车时代的竞争。另外,合作或能同自主及合资业务产生协同,使公司在电动智能汽车的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引导品牌向上,长期获益。 投资建议 乘用车行业周期底部向上驱动需求回暖,公司战略聚焦两大核心资产:1)长安自主,产品周期上行量价齐升;2)长安福特底部向上,边际改善。自主正向研发供给质变撬动需求+合资新车投放产品结构优化,助推新品周期,贡献增量。 预计公司2021-2022 年营收为928.1/1,022.6 亿元,归母净利53.9/60.3 亿元,对应EPS 为0.99/1.11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 为15/13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车市下行风险;老车型销量下滑,新车型销量爬坡不达预期;降本控费不达预期;长安福特战略调整效果不达预期。 2021-04-12长城汽车(601633)2020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2021新车周期在延续 【投资要点】 事件点评:公司发布202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3.1亿元(同比+8.6%),归属净利润53.6亿元(同比19.2%),扣 非归属净利润38.4亿元(同比-3.8%);其中2020年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1.6亿元(同比+22.5%),归属净利润27.8亿元(同比+75.7%),扣非归属净利润19.6亿元(同比+40.2%)。 新车型周期开启,带动整车销售业务增长。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1,033.1亿元(同比+8.6%),其中Q4整车销售收入411.6亿元(同 比+22.5%),Q4的回暖主要受到新车型上市和高盈利车型的提振。2020年H2起,公司新车型周期陆续开启,包括哈弗第三代H6、哈弗大狗、坦克300、欧拉好猫等。2020年公司累计销量111.6万辆(同比+5.4%),其中在长城炮的带动下,皮卡销售22.9万辆(同比+38.7% );欧拉品牌车型凭借较高的性价比,打入下沉市场,2020年实现轿车销售5.8万辆(同比+40.1%)。公司2020年单车毛利为1.3万元(同比+7.2%),预计主要受到第三代H6、长城炮等高盈利车型的影响。 全面转型推进技术研发,公司进入强产品周期。2020年公司推进自我变革,加速向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转型,通过实施轮值总裁制度、成立快速响应作战单元等方式推进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方向的布局。2020年公司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平台,其中12月推出的“柠檬混动DHT”,采用双电机混联混动技术,可实现全速域、全场景下高效能与高性能的完美平衡。2021年在新平台的基础上, 公司计划推出哈弗初恋、哈弗赤兔、WEY摩卡等10余款车型,目前已经发布哈弗初恋、M6 Plus两款车型,哈弗赤兔将于4月份上市。赤 兔HEV将首次搭载柠檬DHT系统,聚焦入门紧凑级SUV市场,预计其凭借出色的性能和经济型有望成为爆款车型。公司还升级了智能驾驶 战略,发布咖啡智驾“331战略”——未来三年实现用户规模行业第一、用户体验评价最好、场景功能覆盖最多,致力于成为智能时代 自动驾驶领导者。 【投资建议】 考虑到新能源车行业需求持续向好,公司通过体系变革推进技术快速落地,凭借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平台有望进入强新车周 期,未来3年业绩稳定增长。公司2021/2022/2023年营业收入预计为1434.4/1657.0/1824.4亿元,对应归属净利润74.7/95.3/113.0亿元,EPS分别为0.81/1.04/1.23元,对应PE分别为40/31/2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乘用车需求不及预期; 合资车企电动化进度加快,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 2021-03-31华域汽车(600741)2020年年报点评:Q4业绩符合预期 单季度毛利率大幅改善 事项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2020Q4延续稳健增长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0年全国汽车销量/乘用车销量/公司重要客户上汽集团汽车销量分别同比-2.2%/-7.0%/-10.2%,公司国内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上汽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3.4%/-10.8%,与行业水平相近;国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15.3%。分产品来看, 公司内外饰件/金属成型与模具/功能件/电子电器件/热加工件营收分别同比-3.6%/-5.7%/-14.8%/+1.0%/-25.3%,电子电器件和内外饰 件业务降幅较小。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复苏,公司营收及业绩恢复增长,Q4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同比+8.9%/+49.8%/+14.2%。 单季度毛利率大幅改善,延锋合并范围变化影响期间费用率 公司全年毛利率同比+0.8pct至15.2%,收入占比较高的内外饰件/功能件毛利率分别+0.55pct/0.19pct;Q4毛利率同比/环比+3.5pct/+2.5pct至17.7%,单季度毛利率大幅改善。期间费用方面,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全年同比-0.1pct/+0.6pct/+0.5pct/+0.1pct,Q4同比+0.1pct/+1.1pct/+1.0pct/-0.1pct,环比+0.2pct/+1.1pct/+1.1pct/-0.1pct,研发及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原因为延锋公司合并范围变化、研发投入增加。 客户结构持续优化,电动智能化业务不断突破 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2020年内饰、转向机、车灯等获豪华品牌定点,车灯、悬架弹簧、稳定杆、压缩机、传动轴等获高端电动车品牌定点,内外饰、车灯、转向机、传动轴、底盘结构件等获日系、自主品牌认可,海外业务发展良好。新兴业务方面,公司77GHz 前向毫米波雷达、华域麦格纳电驱动系统产品量产,基于前向雷达和前视摄像头融合方案完成长距离道路测试,电动智能化业务不断突破。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年至2023年EPS为2.23元、2.44元、2.71元,对应的PE为12倍、11倍、10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下游客户销售未达预期的风险等。 2021-04-08科博达(603786)智能+节能产品双轮驱动打开新成长空间 以汽车照明控制器为核心的零部件细分龙头公司营收主要来源为汽车照明控制器业务,光源控制器产品经多年深耕,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20H1年贡献营收50.4%,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2020上半年业绩承压,营收增长放缓。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9.81亿元,同比-4.48%;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0.06%。 LED车灯控制器行业空间较大1、车灯LED处于快速渗透期,LED控制器产品是核心盈利点。我们预测2020年全球LED光源控制器市场 规模约为252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512亿元,5年CAGR有望达15.23%。2020H1综合毛利率为34.64%,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2020H1,公司照明控制系统毛利率从2019年的31.6%回升至34.7%,主要由于公司第三代LED控制器产品占比放量达到70%。我们认为公司第三代LED 控制器较第二代毛利率可提升5%-8%。 2、新项目陆续SOP,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LED主光源控制器三代产品福特、雷诺、宝马定点项目将于2021下半年产能爬坡, 预计2022年产量达标;公司氛围灯的在研项目比较多,主要获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MEB平台的氛围灯定点,初步合计发包7个车型,公司拿到其中6个车型。包括阅读灯,Smartlight等,将陆续在2021年年中开始量产。 3、与大众集团合作稳固,顺利开拓新客户。公司与大众集团有近18年合作历史,2020H1大众集团(一汽、上汽大众、大众海外) 营收占比超七成。此外,公司先后获得了戴姆勒、路虎捷豹、福特、宝马、标志雪铁龙、雷诺、上汽通用、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乘用车整车厂商订单,以及与康明斯全球、潍柴动力、东风轻发、道依茨等商用内燃机厂商的合作。 非灯类产品在开发时具备相通性,营收有待释放公司主要围绕汽车智能化、绿色动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产品品类拓展。公司已提前布局商用车AGS蓝海,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商用车AGS市场有望达到26.6亿元,目前公司商用车AGS产品单车总成价格为700-800元,预计将于2021、22年上市;国六排放方面,电子节气门、温控阀、智能排气阀等量产在即,此外,USB产品也受益于单车装备量以及功能复杂 性的提升。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29.83亿元、38.17亿元、48.77亿元,毛利率为33.84%、34.13%、34.44%,EPS为1.24元 、1.61元、2.09元,对应2021年PE为44倍,给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芯片供应险,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2021-04-06均胜电子(600699)2020年年报点评:疫情拉低盈利 加速整合静待业绩好转 公司发布2020 年报。2020 年公司实现营收478.90 亿元,同比-22.38%,归母净利润6.16 亿元,同比-34.45%,扣非归母净利润3.42 亿元,同比-65.98%;其中,受新冠疫情影响的非经常固定费用约13 亿元(税前),2020 年底完成均胜群英51%股权交割取得非经 常收益约18.2 亿元(税前),均胜安全全球整合工作非经营性支出约2.7 亿元(税前)。2020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13.31%,同比-2.69pct,净利率1.29%,同比-0.24pct;分产品看,公司汽车安全系统、汽车电子系统、功能件及总成、智能车联系统毛利率分别同比-4.04pct、2.11pct、-1.49pct、+6.11pct。2020 年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为31.66%,相比2019 年大幅提升(2019 年为9.15%)。 2020 年公司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约为人民币596 亿元。其中,汽车安全系统业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约375 亿元,国内业务的新 获订单数持续保持高位,向市占率40%的目标继续迈进;海外业务虽受新冠疫情影响客户推迟了部分项目发包,但预计在2021 年上述新项目将陆续定点,公司安全业务将获取超80 亿美金新订单。汽车电子业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约140 亿元,智能车联业务将获订单约10 亿元,其中蔚来汽车5G-V2X 平台项目定点,全生命周期订单约6.6 亿元,产品包含V2X 的5G-TBOX 和5G-VBOX。我们判断,随着公司汽车安全业务整合不断推进、各项业务新订单逐渐量产,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 推进均联智行资本运作,角逐智能车联黄金赛道。2020H2 均联智行已引入多家外部投资者增资入股7.2 亿元,2020 年12 月均胜 公布了包括同意均联智行将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等系列推动均联智行进一步发展的举措。近期均胜电子已完成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Innovusion)的战略投资,均联智行将与图达通携手向蔚来汽车提供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未来双方还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 数据融合、域控制器等方面开展合作。均联智行V2X 车载终端设备正从测试走向量产,下游整车厂商括蔚来、华人运通等。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5、16.26、21.13 亿元,EPS 分别为0.84、1.19、1.54 元,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水平以及考虑到公司较高的成长性,给予其2021 年27-30 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22.68-25.20 元,对应1.9-2.2倍PB、0.55-0.61 倍PS,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整合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贸易摩擦引起全球汽车销量增速放缓风险;新兴领域和行业发展慢于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