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居住社区、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券商分析师认为,政策的出台有望逐步缓解国内长期的停车压力,对停车资源和停车信息共享的强调,也有望推动市场化全国停车信息平台的建设。可关注捷顺科技、五洋停车等。 2021-05-17捷顺科技(002609)SaaS商业模式持续推进 未来有望持续超预期 事件:2021年5月13日下午,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联通”)与捷顺科技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 式,双方将在通信服务、产品提供、资源共享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各自信息化水平,加速赋能智慧化场景建设,扩大为广大消费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创新共赢生态。 引领行业开启云端SaaS转型,未来加速可期。为了加速从传统的“硬件”销售向“智能硬件+平台软件+运营服务”的业务战略转型升级,公司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了云托管业务,充分利用AI智能识别、大数据、音视频、天启智能管理平台、天启智能运维平台等技术,为停车场经营客户提供无人化的SaaS服务。这一模式打开多方共赢局面,一方面为客户减负,一方面为公司增利,提升客户LTV,同 时为场景化运营创造条件,带来潜在的数据挖掘机会。根据公司2019、2020年年报,我们预计2020年底公司的累计云托管车道数在4000-5000条,考虑到2020年疫情对这一模式推广的负面影响(很多停车场入口安排了人员进行测温,而云托管的核心目的是减少地面人员 配置),未来随着模式的持续推进,我们认为会带来一定的复制效应,2021年新增云托管车道数大概率有望达到6000条水平,而过去新增的云托管合同往往是3-5年合同期,且客户具有较强的粘性(我们预计续费率较高),因此这一模式如果未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公 司的ARR数据有望出现超预期增长。结合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2020年创新业务占比同比小幅提升约1个pct至11.39%,云 托管业务当年新增车道数超过4000条,累计接入联网停车场超过16000个,C端可触达用户超过3200万人,公司2020年经营性净现金流达到1.54亿元,一举扭转了2017-2019年的恶化态势,2021年一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长81.8%,预收账款(合同负债)也刷新了2019年转云之后的新高,达到约0.76亿元。我们认为,无论是订单还是现金流均验证了产业出现加速迹象,公司作为停车赛道的龙头公司,伴随着云托管SaaS商业模式的不断推进,未来发展有望提速。本次与深圳联通的合作有望进一步巩固华南地区的业务优势,加快优势地区的云端转型步伐,打好样板,从而加速推进这一模式的全国复制。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收入17.96亿元、23.24亿元、29.5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7亿元、3.18亿元和4.6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应收账款恶化风险;新业务带来的管理风险;假设和估计的偏差风险。 2020-11-04五洋停车(300420)2020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平稳增长 智慧停车产业布局引领未来 投资要点 三季报业绩符合预期,净利润同比增速与中报持平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速15.1%,净利润同比增速12.4%,业绩增速与中报基本持平。公司今年Q3单季度收入和净利润环比Q2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二季度集中确认了包含了一季度疫情后延期施工安装的部分停车设备订单,三季度逐步回归往年正常交付节奏。预计四季度将迎来设备安装确认旺季和回款小高峰。截至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7亿元,同比增长达117%,募集资金显著优化了公 司今年的现金流。 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毛利率水平有望恢复 公司前三季度预收账款金额超去年全年,主体车库及安装服务销量增速逐年上升,在手订单饱满。公司Q3毛利率33.4%,同比、环 比略有回落,前三季度毛利率34.6%,略低于去年同期,主要系疫情影响下游开工及设备产能所致。公司在东莞、徐州两基地的项目实 现完全投产后,规模效应将带来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毛利率水平有望恢复。公司Q3期间费用率为20.7%,环比提升了5.4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均有所回升。 产业政策加码利好龙头设备商,运营布局和立体库充电技术创造未来潜力 今年以来各省份相继发布了智能停车支持政策;前三季度,全国共发行8只停车场专项债券,同时有大量基础设施、园区基建等类 型专项债券投入停车项目建设,龙头设备商受益明显。今年9月,公司董事会通过议案,同意公司出资2.1亿元与四川博众共同设立五洋智慧(成都),公司持股70%,主要在成都市及相关区域布局智慧停车项目的投资及运营,进一步深耕拓展西南市场,率先在智慧停车 产业链展开全面布局。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立体车库充电技术,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对立体车库的适配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充电立体车库市场潜力无限。 盈利预测 预计2020-2022年公司可实现归母净利润1.9/2.4/3.1亿元,同比增长21%/27%/29%,对应EPS为0.26/0.33/0.43元,PE为30/23/18倍。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基建地产投资不达预期;原材料大幅波动;疫情影响超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