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电动车快充意见正在编制 超级快充时代即将来临(概念股)

2021-6-1 09:45|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829| 评论: 0

摘要:   据媒体报道,由于我国快速充电技术日趋成熟,中国充电联盟正在编制《对大功率(快速)充电调研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的报告》,完成后将呈报有关政府部门。相关意见有望成为我国超级快充时代来临的契机。  快充电 ...
  据媒体报道,由于我国快速充电技术日趋成熟,中国充电联盟正在编制《对大功率(快速)充电调研情况和相关意见建议的报告》,完成后将呈报有关政府部门。相关意见有望成为我国超级快充时代来临的契机。

  快充电池预计采用石墨烯导电剂,与炭黑类、导电石墨类、VGCF等传统导电剂相比,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导电剂阻抗更低、导电性能更好、达到同样的导电效果用量更少,在电池成本中的占比仅为1%左右,能够提高充电速度、能量密度以及改善循环寿命,未来有望大规模应用在快充电池当中。

  石墨烯作为导电剂,已在消费、小动力以及车用电池等多个场景实现成熟应用。同时,电池技术快速迭代,硅基负极已成发展共识。广汽的石墨烯基电池结合硅负极材料,电芯能量密度可提升至280Wh/kg左右,续航里程达1000km。尽管各家厂商宣称的电池性能指标以及量产进度还有待观察,但硅基负极作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硅材料导电性较弱,需要添加导电剂提升导电性,硅基负极的渗透将给新型导电剂将迎来新的增量。

  投资建议方面,强烈推荐鹏辉能源(300438),公司在6C产品方面有开发和布局,具备石墨烯电芯相关知识产权和技术,并且与广汽埃安有车型合作;针对新型导电剂的推广应用,建议关注国内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天奈科技;另一方面,电池技术的快速迭代加大企业经营风险,研发实力突出、多技术布局的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强烈推荐宁德时代(300750)、当升科技(300073),推荐璞泰来(603659)、新宙邦(300037)、杉杉股份(600884),关注星源材质(300568)。

2021-05-06鹏辉能源(300438)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多项业务迎突破 产能释放保增长
2020 年营收规模增加,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
2020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2 亿元,同比增长10.09%,但是年末公司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93 亿元,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68.38%,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下降6.26pct 和3.70pct。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强了贷款催收和 信用管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增加128.39%至4.37 亿元。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36%,同比下降0.93pct,这主要是来源 于销售费用率的下降。分季度来看,随着疫情的影响褪去,公司费用管理逐季改善,2020Q1-Q4 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5.57%、12.44%、11.64%和11.36%。我们认为随着公司成本管控能力提升,费用率仍然有下降空间,且计提减值基本结束,公司业绩底部反转时期已到。
重视研发投入,抢占技术高点
2020 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公司研发投入不减,研发费用占比为4.90%,比2019年提升0.6pct。公司依靠持续的研发投入,成功的研发出了多款创新性产品,包括10 分钟可以基本充满电量的6C 快充电池产品、单体能量密度达280Wh/kg,最高续航里程达720km 的长续航软包动力电池、48V 磷酸铁锂体系启停电池等。公司目前在研项目包括三元动力电池绿色制备技术、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复合体系材料、软包及方形动力电池凝胶隔膜、高能量密度无模组化动力电池系统等多个项目,所有项目均处于试产阶段,预计通过验收后将有望为公司提供业绩增量。
多项业务共同发展,抢抓市场机遇
消费类数码电池业务为公司的传统业务,公司与全球领先的音响产品制造商哈曼继续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在蓝牙音箱、TWS 耳机领域中保持优势,并开拓了电子烟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动力电池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加强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等车企合作,配套包括宝骏E300P、宏光Mini EV 等在内的爆款电动车型,动力电池业务稳步回升。锂电池储能方面,公司中标了中国铁塔“2020 年备电用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产品集约化电商采购项目”,且家庭储能通过了欧洲和澳洲的认证,为未来市场拓展打下基础。轻型动力电池方面,公司获得了行业内头部客户如哈喽换电、铁搭换电、九号机器人等的大批量订单,同时与爱玛集团开启战略合作。在电动工具方面公司通过国际电动工具龙头创科集团(TTI)最终审核,并实现批量供货。
2021 年迎开门红,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2021 年第一季度,公司消费数码电池同比增长50%左右,主要来自于个人护理、蓝牙音箱/耳机、电子烟、移动电源等领域的业务 增长。储能产品收入增长近1倍,主要来自于家庭储能、通讯储能等领域的增长。轻型动力产品收入增长4倍多,一方面是由于电单车领域业务的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接获电动工具国际巨头TTI 的大批量订单,电动工具电池产品收入大幅增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收入同比增长近4 倍,主要是由于配套五菱宏光Mini EV 的动力电池产品大批量交货。新能源汽车渗透提速,宏光Mini EV 连续占据销冠位置,公司有望充分受益;储能端处于行业爆发初期,未来风、光发电储能以及5G 基站备用电源的需求增长快速,为公司业绩提供增量 。公司在各个领域都积累了不少优质客户,未来有望共享行业发展红利,2021 年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2021-2023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1.9、67.2、81.6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5/4.3/5.1 亿元,EPS 分别为0.78/0.97/1.16元/股,对应PE 分别为22/18/15 倍。公司所处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快速发展,未来市场广阔,予以“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大幅不及预期;安全事故频发;原材料大幅波动等。

2021-05-24宁德时代(300750)发布钠离子电池事件点评:有色金属钠离子电池是技术储备和补充 对锂电产业链影响有限
事件:2021 年5 月21 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将于2021年 7 月份左右发布钠电池,由于系新推出,钠电 池可能比锂电池贵,引起市场新一轮关注。
钠离子电池研发历史悠久,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钠离子电池并非全新电池技术路线,其最早于20 世纪70 年代被首次提出,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国内代表企业如中科海纳曾于2021 年3 月宣布完成亿元级A 轮融资,投资方为梧桐树资本,融资将用于搭建年 产能2000 吨的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线。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存在短板,锂电池未来仍有降本空间:从元素周期表的排序中可以看到,锂元素排在第3 位,钠元素排在第11 位,因而锂元素相对分子质量较少,对应电池能量密度更高,锂元素更适合作为能量的载体。目前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00Wh/kg,而钠离子电池在100-150Wh/kg,其能量密度较锂电池仍有较大的差距,与车用电池续航里程等要求匹配度较低,暂无替代锂电 池主流路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目前钠离子电池实际成本仍较高,超过1元/Wh,尽管未来规模化量产后成本会有下降,但锂电池通过 技术的发展演进同样具有较大的降本空间。参考2020 年特斯拉“电池日”上官宣的一系列电池降本技术,包括无极耳电池、干法电极 工艺、硅负极材料、无正极材料、电池整车一体化结构等,特斯拉目标未来3 年电池包的续航能力提高54%,成本下降56%。
锂盐价格上涨、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钠离子电池可作为有效技术储备:自2020年四季度开始,电池上游原材料锂盐价格快速上涨。根据安泰科的数据,截止到2021 年5 月22 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8.8 万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99.2%;氢氧化锂价格为8.83 万 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57.6%,原料端的快速上涨给电池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端压力:2020 年同期碳酸锂价格为4.4 万元/吨,假设电池包成本800 元/kwh,根据单度电耗锂量1KG 测算,电池包中碳酸锂成本约为44 元,如今碳酸锂价格上涨至8.8 万元/吨,对应电池包中碳酸锂成本上升至88元,即总体电池包成本上涨至844 元,增加5.5%。同时,根据2020 年USGS数据,全世界锂储量分布极不均衡, 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个国家,合计约占世界锂储量的75%。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锂盐生产超过60%的锂原料需要进口,对外依存度较高。而钠元素相对锂元素而言并不稀缺,因此开发钠离子电池可作为未来有效的技术储备和补充。
投资建议和关注标的:盐湖提锂板块中,优先选取吸附法工艺提锂的企业,该工艺可复制性强、产量规模较大。建议关注:科达制造、藏格控股;矿石提锂板块中,由于锂精矿价格企稳高位,优先选择矿山自给率高的企业。建议关注:天齐锂业、融捷股份、永兴材料、赣锋锂业。
风险分析:全球锂资源需求不及预期;中澳关系、智利大选等地缘政治风险;盐湖提锂工艺瓶颈或产品品质问题;估值过高风险;技术路径变化的风险;企业经营激进、战略出现偏差、治理失败等风险、宏观政策以及流动性调整的风险。

2021-05-31当升科技(300073)精耕高镍逐鹿三元 海外放量争锋正极
智能驾驶加持高端车型,新能源车需求爆发增长
1)政策强催化:美国拜登提出1740亿美元电动车促进提案并升级《清洁能源法案》,美国Q1电动车销量超30万辆接近2020全年;欧盟减排目标从37.5%上调至55%;我国明确“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球补贴及产业政策将加速电动化趋势。2)市场自腾飞:整车厂在增续航、降成本之外,开辟智能化路线提升产品力,叠加充换电等配套设施完善,进一步激发C端市场自驱消费动力。预计2021-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628/881/1175万辆,对应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达到306/461/650GWh。
深度绑定全球高端客户,充分受益海外市场放量
1)量升:海外高端客户放量拉动出货量增长超预期,公司率先突破海外高端供应链并不断巩固地位。2020年公司向外资电池厂商出货占比约七成,欧美本土锂电暂缺成熟供应链,海外快速起量后公司受益程度更高,预计2021-2023年出货量持续增长,达4.5/6.7/8.9万吨。2)价升: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压价严重,而公司深耕海内外优质客户,盈利能力持续显着领先同行。
布局完善技术保持领先,高镍上量优化产品结构
低续航和高成本是阻碍新能源车发展两大痛点,高镍低钴是破局优选。公司新增产能均可生产高镍多元正极材料,达产后公司进入并巩固正极材料高镍第一梯队地位。电池技术正处于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快速变革期,公司全面布局单晶、高电压及固态电池、富锂锰基等下一代正极技术,稳固工艺护城河,以高品质维系客户关系,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精耕三元正极高镍赛道,依托高端供应链优先分享欧美汽车电动化红利。预计2021-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75/11.44/15.20 亿元。2021年5月28日总市值为240.87亿元,对应P/E为31.08/21.05/15.84倍。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欧美政策波动、高镍推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2021-05-22璞泰来(603659)投资价值分析
主要观点与结论
负极材料及石墨化加工业务:一体化和产品优势,开启大扩张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人造石墨负极企业,市占率超20%,同时主打中高端产品,盈利能力较强。在消费类负极领域凭借优秀的比容量 和快充等产品性能成为ATL主力供应商,同时在动力负极领域率先大规模配套LGC,并且正在加速开拓CATL等国内龙头电池企业。
公司2017年开始布局石墨化一体化,2019年布局焦类原材料,而石墨化和原材料在负极成本中占比近90%。目前公司石墨化自供率 约70%,领先同行,一体化将塑造公司的成本优势。
公司今年具备10万吨出货产能,并将在2025年形成35-40万吨产能,产能开启大扩张。未来伴随已有客户放量以及新客户开拓,出 货和市场份额均有望快速提升。
湿法隔膜及涂覆加工业务:涂覆业务绑定大客户,积极开拓基膜业务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隔膜涂覆企业,目前主要配套动力领域,客户主要是国内龙头企业,并且正在大力开拓ATL等消费类电池企业供 应链。
今年涂覆产能将达20亿平,预计2025年达到50亿平,涂覆产能保持强劲扩张。同时,公司计划加大基膜产能,有望实现基膜涂覆一体化发展。
锂电设备业务分析:向整线解决方案发展
公司锂电设备核心产品为涂布机,除了外销,还包括对内部涂覆隔膜业务的销售。
近2年公司开始向整线解决方案发展,逐步向中后段设备延伸。
公司装备业务有一定积累,紧随主流客户快速迭代优化,品质、性价比、响应优势应该会越来越强。
投资建议:公司负极业务竞争力强,开启大扩张;涂覆业务持续增长,基膜打通后有望进一步强化竞争力;装备业务向整线发展,稳定增长。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维持目标价为110-120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政策低于预期,产能扩张与客户开拓低于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2021-05-11新宙邦(300037)2021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保持高增长 继续加码电解液与半导体化学品保障成长
公司公告多项投资计划,包括:(1)天津新宙邦半导体化学品及锂电池材料项目,内容包括年产5万吨锂电池材料、年产9万吨半 导体化学品及其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预计投资6.5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4.5亿元;建设周期为2.5年(一期)。(2)公司控股孙公司江苏瀚康拟与淮安瀚邦聚能新材料共同出资3亿元设立江苏瀚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并以之为主体投资建设年产59,000吨锂电添 加剂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约12亿元,分两期投资,一期投资约6.6亿元,建设周期2年;二期投资约5.4亿元,项目二期根据市场需求 适时启动。
维持“审慎增持”的投资评级。公司2021Q1业绩同比继续保持高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外新能源车需求快速增长带动电解液需求增长;此外,公司有机氟化学品订单增长、半导体化学品市场拓展顺利,亦增厚公司业绩。当前公司在建项目众多,持续加码电解液与半导体化学品,保障未来成长。
新宙邦是国内锂电池电解液及电容器化学品行业龙头,也是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领先生产企业。公司凭借电解液配方、核心添加剂合成技术、新型锂盐合成技术的优势,锂电池电解液销量持续增长。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盈利能力强,新产品、新客户拓展顺利,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持续推进。公司电容器化学品具备全球竞争优势,依托大客户间接实现市场份额提升。此外,公司半导体化学品产能建设及客户拓展顺利,产品持续放量,受益于产业转移,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后续伴随公司海内外各个生产基地持续建设、公司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建设项目陆续投产,后续持续增长动力较强。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年EPS预测为1.74、2.28、2.53元,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投产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2021-05-25杉杉股份(600884)战略引入BASF 强化正极业务海外布局
事件:
公司全资子公司宁波新能源及其全资子公司甬湘投资拟与BASF 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分别转让杉杉能源5.6192%和14.0246%的股权,BASF 将同时向其他小股东购买其所持杉杉能源合计31.3562%的股权。交易完成后,BASF 持有杉杉股份51%的股权,甬湘投资持有49%的股权。
投资要点:
BASF 为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全球化产业布局完善。BASF SE 在全球拥有约11 万名员工,业务范围覆盖全球90 多个国家, 其产品分属化学品、材料、工业解决方案、表面处理技术、营养与护理和农业解决方案六大领域;其电池材料业务隶属表面处理技术- 催化剂分部,主要生产三元材料,拥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的三元专利授权。2018年-2020 年,BASF 分别实现总收入602.20亿欧元、593.16 亿欧元、591.49 亿欧元;净利润47.07 亿欧元、84.21 亿欧元、-10.60 亿欧元。
合资优势互补,打造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本次交易完成后,杉杉能源将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拟更名为“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中文名)”。本次合资合作旨在通过双方优势互补,将合资公司打造为全球领先的正极材料供应商,以实现互利共赢。本次合资合作,有助于杉杉能源在全球新能源发展浪潮下,借由BASF 所拥有的全球领先车企合作资源、全球化产业布局、核心专 利技术授权、国际品牌影响力等优势,快速融入并抢占全球市场,推进其海外市场开拓与客户结构优化,提升其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将有效弥补BASF 正极材料业务的中国产能短缺,符合其电池材料业务全球市场布局的实际需要。
收购布局 LCD 偏光片业务,受益国产替代加速。2020 年,公司启动收购了LG 化学旗下LCD 偏光片业务,并在2021 年2 月完成了本次交易的中国大陆交割,通过本次并购,公司将成为LCD 偏光片产业龙头。我国LCD 下游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据Omdia 数据,2020-2024 年我国偏光片需求将由2.9 亿平方米增长至4.4 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目前,偏光片行业的整体趋向于向中国大陆 转移,行业处于国产化替代进程中。根据Omdia 数据,国内偏光片产能尚有30%以上的供应缺口,本地化替代空间巨大。且得益于物流 运输成本低,国内偏光片厂商能够更好的配合面板厂商进行研发生产,因此偏光片国产化配套需求强烈。2021Q1,公司LCD 偏光片业务实现归母净利润1.93 亿元,助力公司盈利大增。
维持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材料供应商,积极布局LCD 偏光片业务。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1-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6、19.17、29.09亿元,对应21-23 年EPS 分别为0.77、1.18、1.79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22倍、15 倍、10 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2021-05-19星源材质(300568)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出货量与成本双重利好 2021年业绩向好
维持增持评级。考虑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盈利改善,上调2021-22年EPS至0.66(+0.11)/0.93(+0.17)元,预计2023年EPS为1.25元,参考2021年行业平均估值水平55X PE,考虑公司后续盈利水平的持续优化从而给予一定溢价,给予2021年60X PE,上调价目标价至39.6元(原目标价28.6元),维持增持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2020年公司收入为9.67亿元,同比增长61%,归母净利润为1.21亿元,同比下滑11%;2021Q1收入为4.22亿元,同比增长239%,归母净利润为0.62亿元,同比增长288%,符合预期。
隔膜出货量快速提升,国内外产能持续加码。2020年公司隔膜出货量达到7亿平米,同比增长102%;但受产品价格下滑和产能利用 率较低等因素影响,隔膜毛利率下滑10%至31.3%。为了应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的快速提升,公司持续加大产能建设:1)常州 继续新建2亿平米湿法隔膜产能,2)瑞典建设7亿平米湿法基膜产能和4.2亿平涂覆产能,预计2023年公司隔膜产能将达到30亿平米。
下游需求向好,2021公司隔膜迎双重利好。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增以及公司与LG、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预计2021年公司隔膜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1亿平米,同比增长57%。此外由于隔膜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公司出 货量上升将显著提升整体产能利用率水平,从而改善盈利水平。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下游客户开拓进度低于预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