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国内工业级碳酸二甲酯市场加权平均价格上涨至9030元/吨,涨幅达7.5%。产业链调研显示,7月以来,场内装置多有停车或降负荷生产现象,整体开工率偏低,现货供应减少,叠加下游对碳酸二甲酯的需求较好,持货方出货情况尚可。预计在货源供应短缺下,碳酸二甲酯仍存一定上涨空间。 我国聚碳酸酯行业扩能需求迫切,将拉动工业级碳酸二甲酯需求增量。另外,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在碳酸二甲酯下游应用中的占比已接近30%。受益于“电动化”进程,新能源汽车将拉动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并带动电解液及上游溶剂需求。相关公司有石大胜华、卫星石化。 2021-05-29石大胜华(603026)积极拥抱新能源 电池级溶剂行业地位领先! 核心观点 电池级溶剂行业:格局优异,长期增长空间广阔。(1)与偏大宗的工业级溶剂不同,电池级溶剂生产难度极高,有能力从事的企 业数量较少,主流溶剂无论是DMC、EC 还是EMC,龙头企业占比都在40%左右,CR2 都在50%-70%左右,因此行业格局较为优异;(2)展望未来,跟随锂电池及电解液需求增长的步伐,到2025 年电池级溶剂需求有望达112 万吨,约为目前需求的四倍,长期增长空间广阔 。 需求旺盛下电池级溶剂价格坚挺,产业链盈利非常可观。目前下游电解液需求旺盛,支撑电池级溶剂价格维持高位,无论是PO(环氧丙烷)还是EO(环氧乙烷)路线,产业链盈利都十分可观。从趋势来看,核心的电池级DMC价格差走势创出四年历史新高;前端的EC 价格差有明显抬升,后端的DEC、DMC 价格差基本也与DMC 趋同,因此行业整体盈利处于较高水平。 石大胜华为电池级溶剂行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公司布局电池级溶剂全产业链,涵盖主流五大品种,同时掌握上游环氧丙烷原料,已切入国内外主流电解液企业,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在下游需求旺盛、产业链盈利可观情形下,公司电池级溶剂新产能 将陆续释放并带来一定盈利弹性,长期来看,随着公司积极转向新能源,传统化工占比持续下降,未来有望保持较高的利润中枢,叠加其他的锂电相关材料布局,未来有望成为锂电产业链核心公司。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06、6.25、7.06 元,参考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目前公司的合理估值水 平为2021 年的26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131.56 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影响电解液及溶剂需求;溶剂盈利较高,未来行业存在竞争加剧的可能;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影响溶剂产品盈利;溶剂主要产品价格、销量波动影响公司业绩(参考正文敏感性分析)。 2021-06-09卫星石化(002648)轻烃一体化龙头扬帆起航 深耕C3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夯实行业龙头地位:公司践行C3一体化战略,实现从丙烷到丙烯,再到丙烯酸酯以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目前拥有产能丙烯90万吨、聚丙烯45万吨、丙烯酸及酯141万吨、高分子乳液21万吨、SAP15万吨、双氧水22万吨及颜料中间体2.1万吨,未来计划投产80万吨PDH、80万吨丁辛醇、12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届时卫星石化C3产业链产能几乎翻番,市占率进一步提高,行业话语权增强,成本优势和议价能力将显著提高。 C2项目一阶段顺利投产,打开公司成长空间:国内乙烯及其下游产品需求不断增长,进口依赖度高,产品市场空间巨大。我们认为C2项目在乙烷资源落实、港口资源、运输及项目选址方面存在非常高的壁垒,并且周期非常长,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成为极少数成功落地项目具备明显先发优势,目前C2项目一阶段已于2021年5月投产,二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投产。C2和C3产业链将会产生协同效应,盈利 有望迎来大幅增长。 布局氢能产业链,打造低碳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全球性减少碳排放背景下,氢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公司年产90万吨PDH装置 副产氢气为3.6吨/年,连云港项目两阶段全部投产副产氢气将达14万吨,在此基础上公司拟投资102亿元,在独山港区管委会区域内投 资新建年产80万吨PDH、80万吨丁辛醇、12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同时液空中国将依托公司的氢气资源建设氢气充装站、氢气液化 装置,构建氢能战略合作生态圈,将充分发挥公司富余氢气的附加值。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围绕C2及C3产业链打造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碳中和背景下低碳原料优势显著,在建项目投产后公司利润中枢有望逐步迈上新的台阶。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2、75.1、90.3亿元,分别对应PE为12.1、8.1、6.7倍,维持“买入”评级,继续推荐。 风险提示:连云港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成本和运输不可控、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