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储能行业再获政策扶持 国内供应链迎来发展机遇(概念股)

2021-8-11 09:54|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713| 评论: 0

摘要: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通知,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本次发布的发电侧调峰能力政策,标志着国内储能政策进一步深化,储能行业发展进入拐点,后续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通知,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并网规模。本次发布的发电侧调峰能力政策,标志着国内储能政策进一步深化,储能行业发展进入拐点,后续可期待的政策还包括容量电价、输配电价等机制的改革。相关公司有阳光电源、宁德时代、锦浪科技、鹏辉能源、林洋能源、易事特、科士达。

2021-05-14阳光电源(300274)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逆变器龙头强者恒强
维持“增持”评级。维持2021~2022年EPS预测2.03、2.81元,预计2023年EPS3.55元,维持目标价121.80元。公司公告2020年年报 及2021年一季报,业绩高增符合预期。公司在逆变器领域龙头地位稳固,海外市场持续发力,储能业务快速增长,业绩持续高增可期,维持“增持”评级。
风光逆变器出货高增长,龙头地位稳固。公司全年光伏逆变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15亿元,同比增长105.98%;实现出货33.52GW ,同比增长103.89%,全球市占率达27%,其中国内13GW,海外22GW,累计实现装机超154GW。公司在全球市场品牌和渠道优势显著,将 继续凭借优秀的成本降低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抢占光伏逆变器海外市场份额。风电变流器全年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长381.63%,出货量16GW,同比增长351%,已与国内前十大风电整机厂均实现批量合作。
储能业务快速成长,有望成为业绩新亮点。公司2020年实现储能系统全球发货800MWh,已广泛应用在美、英、德等成熟电力市场,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市场,伴随近期储能相关政策的出台及新能源配储经济性提升,需求有望快速启动。公司借力已有品牌和渠道优势,储能业务有望成为业绩新亮点。公司拟定增募资41.56亿元用于100GW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其中70GW光伏逆变器、15GW风电逆变器、15GW储能逆变器,扩充产能布局,强化龙头地位。
催化剂。逆变器市占率提升、储能业务加速放量。
风险提示。疫情及贸易保护影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

2021-04-29锦浪科技(300763)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加速全球化布局 逆变器出货量高速增长
业绩略超预期,2021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1.29%。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84亿元,同比增长82.98%;实现归母净 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151.30%;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65亿元,同比增长154.23%。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17亿元,同比增长119.04%;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增长81.29%。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原因系公司积极推进“国内与国外市场并行发 展”的全球化战略布局,主要产品光伏并网逆变器出货量大幅提升。
全球化布局显成效,并网逆变器及储能逆变器业务高速增长。2020年,公司并网逆变器实现营业收入19.82亿元,营收占比95.08%,实现销量48.17万台,同比增长84.69%;毛利率为31.40%;储能逆变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37亿元,同比增长115.42%。2020年,公司凭借在全球各国获得的产品认证以及前期公司在海外市场营销渠道的大力铺设与沉淀,在海外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的销售快速增长,欧洲、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拉美等市场持续领先。公司海外出口金额12.60亿元,同比增长76.78%。
非公开发行缓解产能瓶颈,推出1500V产品顺应大功率趋势。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建成逆变器产能25万台/年,IPO募投项目“年 产12万台分布式组串并网逆变器新建项目”预计2021年6月达产,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投项目“年产40万台组串式并网及储能逆变器新 建项目”预计建设期为2年,两个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逆变器产能将增加至77万台/年。2020年公司继续领航逆变器功率的密度革新,推出GCI-230K-EHV锦浪超大功率1500V组串式逆变器,以满足市场大功率组件应用需求。
上调盈利预测,维持“增持”评级: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组串式逆变器供应商,积极布局储能逆变器业务。考虑到全球光伏需求有望超预期,同时公司逆变器产品性价比高,海外市占率加速提升,逆变器出货量有望超预期。我们上调公司2021-2022年盈利预测,预计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0、8.00亿元(上调前分别为4.61、6.12亿元),新增2023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0.37亿元,对应2021-2023年EPS分别为3.77、5.49、7.12元/股,目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9倍、33倍、2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逆变器价格下跌超预期;储能逆变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

2021-06-08鹏辉能源(300438)公司业绩底部反转 基本面拐点或已现
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和研发锂电池的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品类最全的电池厂商之一,公司董事长夏信德技术出身,1993年创办公司前身广州伟力电源,专注于电池制造30多年。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4大板块:数码消费类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 池、储能电池以及轻型动力电池。
营收连续10年正增长,2011-2020年CAGR达26.8%。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2亿元,同比增长10.1%,新冠疫情使得公司营收增速略有放缓,但仍连续10年保持正增长。21Q1公司实现营收10.62亿元,同比增长138.8%,和19Q1相比增加79.2%,其中公司3月份单月 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背后预示着公司业务逐步从疫情的影响中恢复,并且回到了高速增长的轨道。
公司2020年业绩触底,21Q1大幅回升,经营拐点确立。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5/1.68/0.53亿元,同比下降36.5%和68.4%,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主要由于众泰和知豆汽车破产导致公司大幅计提信用和资产减值损失。21Q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473 万元,相比于20Q1和19Q1分别增长171.2%和20.7%,业绩大幅回升。从当前时点来看,公司经营拐点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 应收坏账减值完毕,2021年轻装上阵。公司在2019和2020年累计计提2.4亿元应收账款,众泰和知豆坏账已基本出清,目前风 险敞口仅3000万元左右,已大幅降低。
2) 甄少强总上任后推行大客户战略,销售体系改革卓有成效。公司于2020年2月聘任甄少强甄总为公司执行总裁,主要负责公司 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甄总在美的集团有15年的工作经历,先后担任厂长、集团下属事业部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位,拥有丰富的制造业生产管理经验。甄总上任后,第一时间帮助公司缕清了销售结构,并推行大客户战略,公司21Q1年客户CR5达到32%,相比于2020年提升11pcts,客户质量提升明显。
3) 公司产能大幅扩张,打消市场疑虑。公司目前产能8.3GWh,其中动力/储能/轻动/消费分别为1.6/2.6/2/2.1GWh,并且仍有5.5GWh产能在建,其中汽车动力/储能/轻动/消费分别扩产2/2/1/0.5GWh,预计2021年年底前全部落地,届时将达到13.8GWh,与2020年年 底相比接近翻番。目前各块业务在手订单饱满,在今年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公司业绩有望增厚。
盈利预测:考虑到公司今年动力、储能、轻动电池持续满产,年底产能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3/76.7/104.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9/5.02/7.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3/1.19/1.70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29/20/14倍。公 司过去两年业绩一直不达预期,给市场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但是目前包括客户小、产能少等问题正在逐一被解决,公司此前的承诺也在逐一兑现,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40x PE,对应市值140亿元,目标价33.2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电气化进程不及预期;公司产能释放及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2021-06-21林洋能源(601222)打通储能产业链 构筑新增长极
储能电芯公司落地,拓展储能产业链公司
林洋能源6 月10 日发布公告(临 2021-50),完善储能产业配套能力,林洋合作亿纬动力成立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拟投资不超过人民币30 亿元建设年产10GWh 的磷酸铁锂储能专用电池,共同拓展储能业务。继20 年9 月成立林洋亿纬储能系统公司后,储能电芯公司落地,有望打通公司储能业务版图,贡献新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0.69/0.84/1.00元,目标价10.35 元,维持“买入”评级。
储能业务布局已久,顺应储能趋势加速布局
林洋能源在2015 年起布局储能业务,陆续建设了上海军工路光充储项目、亿纬锂能惠州及湖北荆门厂区用户侧储能项目、连云港 工业园区用户侧储能项目、安徽田集电厂光储项目等多个储能示范项目,储能项目建设运营经验丰富。20 年以来,江苏、浙江等多地 推动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政策,要求新建的平价电站配备5-20%的储能,随着新能源电站建设并网,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公司顺应 储能发展趋势,推动研发3S 融合、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等技术,与亿纬合作成立储能系统和电芯公司,与华为合作研发大规模 锂离子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加速储能行业布局。
充分融合已有业务,实现客户与项目优势跃迁
公司以“智能、储能、新能源”三大业务为发力点,业务覆盖智能电表、用电信息管理、新能源发电、EPC、储能、节能等领域, 现有业务有望助力储能发展。新能源配储政策支撑储能建设需求,公司对外承建的光伏EPC 项目以及自建光伏电站有望助力储能业务快速放量。公司深耕电网业务多年,智慧能效平台管理负荷达1200MW,协助未来拓展电网及用户侧储能需求,实现客户与项目优势跃迁。从商业模式上看,山东省已明确新能源电站可以通过共享储能完成配储要求,公司推进“共享储能”电站模式,满足新能源电站配储要求,协助获取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等增值收益。
储能落地规模可观,助力公司业务
根据年报披露,公司规划2021 年建设不低于300 MWh 储能系统,21-23 年累计建设不低于2–3GWh 储能系统,打造端到端的储能 全生命周期业务链,提供储能系统设备、EPC 工程总包及商业运营支撑服务。考虑到储能布局顺利落地,我们调整21-23 年EPS 预测至0.69/0.84/1.00 元(前值为0.66/0.78/0.89 元),可比公司21 年Wind 一致预期PE 为22.50 倍,考虑补贴仍有拖欠,给予公司21 年15 倍PE,目标价10.35 元(前值9.2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储能建设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

2021-05-10科士达(002518)2021年一季报点评:数据中心业务快速增长 储能业务值得期待
分析与判断
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一季度数据中心业务快速增长
随着云计算、5G技术快速推广应用,叠加后疫情时代新基建快速推进,IDC数据中心行业需求旺盛。公司在金融、通信、轨道交通 等传统行业优势地位稳固,去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数据中心业务交付推迟,去年下半年起数据中心业务持续恢复,今年Q1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将延续较好增长。
海外渠道加速恢复,光伏业务有望底部回升
去年由于疫情影响公司海外光伏项目开展延缓,随着全球疫苗接种进度有序推进,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同时公司海外渠道加速恢复,预计今年光伏海外市场将取得较好恢复。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扩充光伏逆变器产品线,预计今年光伏业务将见底回升。另一方面,惠州仲恺工业园二期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目前已部分开始启用;越南基地已从疫情恢复开工建设,为公司业务后续扩张提供充足产能储备。
储能产能建设即将完成,加强海外光储渠道建设,看好储能长期增长空间
储能市场受益于新能源革命驱动,叠加锂电成本快速下降,装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BNEF数据,2020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5.3GW, 同比增长约56%;BNEF预计2021年新增装机将达到9.7GW,同比增长80%。公司加大海外光伏及储能渠道的建设力度,与宁德时代合资公 司一期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毕,预计今年年中将开始投产,公司储能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
Q1期间费用率为21.50%,同比下降11.95%,主要是由于去年一季度收入下滑但费用相对刚性。其中,销售费用率11.55%,同比下降7.71%,环比下降1.50%;管理费用率3.93%,同比下降2.30%,环比增长0.86%;研发费用率6.85%,同比下降4.91%;财务费用率-0.83% ,同比上升2.9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425万元,同比增加139.34%。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2、5.02、6.17亿元,同比增长36%、22%、23%,EPS为0.71、0.86、1.06元,对应2021-2023年18、15、12倍PE。参考电源设备(申万)指数58倍PE(TTM),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持续时间超预期,行业增长低于预期,行业竞争超预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