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科研人员基于中国碳卫星(TanSat)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近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 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称,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盘点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而据此前媒体报道,我国3月份宣布全球首颗搭载主动激光雷达二氧化碳探测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将于2021年7月出厂待发射,实现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全天时、高精度监测。该卫星被命名为“大气一号”,可获取全球大气二氧化碳、云和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信息。 另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计划发射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后续星将搭载被动高光谱探测仪开展全球温室气体的业务探测,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中还将发射一颗搭载有温室探测仪的高光谱探测卫星和同时搭载主动激光雷达和被动高光谱探测仪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这几颗卫星将组网观测,联合形成中国的碳监测星座。 航天宏图具备对遥感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观测资料的全空间一体化集成显示能力,实现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全国性业务化应用,在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陆地碳卫星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公司涉足陆地碳卫星应用系统建设项目; 中科星图GEOVIS数字地球中的多源遥感数据高精度智能处理与服务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此外,卫星应用激光雷达,可逢低关注中海达(30017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