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9月2日,华晟二期异质结电池、组件产线的主要设备采购谈判已顺利完成,赢得华晟二期2GW异质结项目电池设备采购订单的是迈为和上海理想万里晖。 投资要点 华晟二期设备采购谈判完成,与迈为、理想延续合作验证设备稳定性 华晟二期2GW异质结项目将主要生产2GW大尺寸(G12)半片电池和高功率组件,项目预计于2022Q2末量产出片。华晟二期延续与迈为、理想的合作,意味着两家设备商在华晟一期运行良好且得到华晟团队的认可。 我们预计此次迈为、理想中标共计5条线,合计2.3GW。其中(1)3条600MW迈为整线,600MW*3=1.8GW(其中清洗制绒设备供应商是江苏启威星(迈为持股30%);(2)2条250MW混搭线:PECVD设备由理想万里晖中标。 迈为整线再次中标,验证整线设备龙头技术优势 (1)华晟一期迈为中标400MW整线,截至2021年8月华晟一期的迈为整线日产能已经达到设计产能的85%,产能爬坡进展顺利,验证了迈为设备的稳定性。(2)华晟团队于2021年7月使用迈为设备刷新了常规尺寸(M6)异质结电池效率25.26%的世界纪录,表明迈为设备转换效率爬坡上限更高。(3)迈为设备准动态镀膜法的小腔体&多腔室设计,为未来微晶化做好了充分准备,为量产转换效率提高至25%以上做好了充足准备。 华晟一期进展顺利,二期降本增效持续探索推进 华晟一期包含两条线,即4000片/小时的小线(YAC清洗设备+ 理想PECVD+迈为PVD+迈为丝网印刷)和8000片/小时的大线(迈为提供整线)。截至2021年8月,华晟一期实际产能已达设计产能的75-85%,日产量为15-17万片,我们预计2021Q3华晟一期能达成满产。一期基于量产线和量产工艺的冠军批次效率24.71%,基于量产线和低产能工艺的冠军片测试效率是25.26%,我们预计2022年产线量产效率能达平均25%以上。 华晟二期2GW项目预生产节拍维持在12000片/小时的量级,但随着硅片尺寸从166到210,产线产能会同步放大到单线产能600MW左右。华晟在二期会继续降本探索:(1)设备投资降本:二期单GW设备投资额有望维持在4亿元以内,显著低于一期的6.4亿元/GW。(2)银浆降本:12BB技术导入+低温银浆国产化+银包铜国产化。(3)ITO靶材降本:国产化率提升和通过靶材回收带来利用率提高。(4)效率与良率提升:华晟二期计划量产转化效率为25%,有望助力降本进度的加速。 HJT进展加速,成本下降推动HJT处于大规模扩产临界点 我们一直认为光伏行业很难会出现多条技术路线并行的情况,因为最终胜出的技术路线必须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或者两者综合性价比最优。HJT在转换效率、良率、衰减率等均优于TOPCon,市场主要关注HJT降本问题。异质结2021年降本的触发点是低温银浆的国产化,2022年降本的触发点是银包铜的产业化。我们认为2021年是HJT成本在组件端打平PERC的元年,从2022年开始,HJT将会在电池端成本低于PERC。我们判断2021年是HJT大规模扩产的前期,将有10-20GW扩产,2022年行业将有30GW以上扩产,2020-2022年HJT设备的新增市场空间约310亿元。 投资建议:电池片设备建议关注:【某HJT时代布局前瞻的公司】、【金辰股份(603396)】,推荐【捷佳伟创(300724)】;硅片环节重点推荐【晶盛机电(300316)】;热场环节重点推荐【金博股份】;组件环节推荐【奥特维】。 风险提示:HJT产业化进程不及预期风险、光伏行业装机量不及预期。 2021-05-06金辰股份(603396)2021年一季报点评:一季报业绩高增长 期待光伏异质结(HJT)设备获突破 投资要点 2021 年Q1:营收同比+82%,净利润同比+74%;合同负债环比增19% 1)一季度业绩:公司实现收入2.9 亿元,同比+82%;归母净利润0.26 亿元,同比+74%。 2)盈利能力:毛利率为34.7%,环比Q4 降低0.3pct;净利率为9.9%,环比Q4 增长0.75pct。 3)应收账款:达6 亿元,同比增长57%、环比增长19%。 4)存货:达8 亿元,同比+35%,环比持平。 5)合同负债:4.82 亿元,同比增长22%、环比Q4 增长19%。保障公司2021 年业绩稳定增长。 3.8 亿定增已获证监会批文,用于研制光伏异质结(HJT)高效电池用PECVD 设备项目 1)公司为组件设备龙头,自2017 年起开始着手进行PECVD 项目的启动工作。本次定增预案于2020 年5 月发布,2020 年12 月发 布定增修订稿,2021 年4 月6 日定增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4 月28 日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 2)本次定增募集资金3.8 亿元,将用于研制光伏异质结(HJT)高效电池用PECVD 设备、形成设备年产能20 台。在光伏异质结电池行业爆发来临之际,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公司光伏异质结设备、TOPCON 设备进展顺利,期待2021 年获突破 1)异质结设备:公司与德国H2GEMINI(核心成员曾就职于应用材料、梅耶博格、施密德等)合资设立金辰双子,技术实力+股权机制行业领先。同时,公司拟3.8 亿定增加码PECVD 设备产能20 台/年。目前,公司PECVD 设备样机正在制造和优化测试中,我们预计今年有望发往客户进行测试验证。 2)TOPCON:公司TOPCON 用PECVD 第一台样机已经完成测试,相关技术参数达到了设计要求,第二台量产样机已制作完成、正在测试中,有望受益传统PERC 产线效率升级改造趋势。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净利润为1.5/2.5/3.5 亿元,同比增长84%/67%/39%,对应PE 为22/13/9倍。考虑到公司光伏异质结设备的 稀缺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异质结电池推进速度不达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下游客户坏账风险。 2021-05-20捷佳伟创(300724)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 技术进步有望带动下一轮设备成长 2020年和1Q21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捷佳伟创公布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业绩,2020年实现收入40.44亿元,同比增长60.0%,归母净利润为5.23亿元,同比增长36.9%。1Q21实现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145.6%,1Q19~1Q21收入/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49.1%/50.6%。公司业绩符合我们的预期。 收入高速增长,毛利率有所下滑。2020年收入同比增长60.0%,我们认为主要由于2018~2019年是PERC电池的扩产高峰,2019年公司订单高速增长,反映到了2020年的收入上。2020年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63ppt至26.4%,我们认为,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新收入准则下,场外安装调试费用及运输费用从销售费用转入营业成本,相应的,2020年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5.07ppt。 期间费用率下降,信用减值损失及投资损失增加。2020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5.07/0.76/0.12ppt,体现规模效应 提升;由于汇兑损失较大,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1.89ppt。2020年信用减值损失1.13亿元,同比上升119%,主要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带来 应收账款绝对额增加,以及存在个别客户回款情况较差,公司做出较大的单项计提。此外,2020年联营企业湖北天合确认投资损失4384万元。综合来看,2020年净利率同比下降2.18ppt至12.9%。 经营现金流转正,运营能力较大提升。2020年经营现金净流入3.34亿元,同比多流入5.88亿元,回款情况较大幅度改善。截至2020年底,公司对外担保余额8.1亿元,同比增加4.8亿元。 发展趋势 电池片扩产景气持续,HJT产业化进展顺利。受益于大硅片技术更迭和光伏需求端的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年新签订单实现高双 位数增长,2021年收入增速具备保障。此外,我们判断,这一轮大尺寸更迭带来的扩产潮仍有望支撑公司1H21的订单,而后续订单需求则更依赖于HJT与TOPCon等新技术的进展。近期异质结电池产业化顺利推进,技术进步的确定性进一步加强,公司HJT整线设备已在客户端进行验证,期待后续更多订单落地。此外,考虑到目前PERC产能规模已经较大,而新扩产线大多预留TOPCon升级机位,建议关注公司在TOPCon领域的表现。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PERC扩产超预期,上调2021年盈利预测13.4%至9.52亿元,引入2022年盈利预测12.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2e P/E为40.6/31.3x。考虑到盈利预测上调,上调目标价8.8%至142.27元,对应2021/22e 52/40x目标P/E,潜在涨幅27.9%,维持“跑赢行业”评 级。 风险 新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021-06-22晶盛机电(300316)迎硅片扩产顺周期风口 长晶设备龙头扬帆起航 硅片端扩产正热,公司作为长晶设备龙头有望持续受益 我们认为硅片行业进入技术平稳期,具备大规模投资基础,同时“硅片新势力”切入赛道取得良好业绩表现,或吸引组件端等其他企业陆续加入硅片端。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2021 至2023 年国内光伏硅片行业扩产规模在360GW 以上,公司潜在客户扩产规模288GW ,对应晶体加工及生长设备潜在订单规模约336 亿元。公司光伏单晶炉国内市占率第一,作为长晶设备龙头持续受益行业扩产,2020年光伏行业取得订单超过60 亿元,仅2021Q1 公司新签订单超过50 亿元,超过公司2020 年全年收入,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在手光伏行业订单98.9 亿元,充分保障未来业绩高增长。 半导体硅片供需失衡,企业扩产有望加速,公司半导体业务极具潜力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全球掀起“缺芯潮”,硅片作为芯片制造上游也受到了下游产能调整影响,部分硅片厂商宣布涨价与扩产,根 据SUMCO 预计8 英寸与12 英寸硅片都将进入供不应求局面。在当前硅片供需失衡面临短缺与涨价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国内半导体硅片 企业扩产或将加速,公司客户覆盖中环、有研、神工、中晶等业内知名公司,随着硅片端扩产与国产化持续推进,半导体业务潜力巨大。 蓝宝石材料需求回暖,公司蓝宝石材料业务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蓝宝石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LED 衬底,需求受LED 芯片需求波动影响。当前伴随着LED 芯片供给端逐渐出清、Mini LED 推动需求 端回暖,LED 芯片带来的蓝宝石材料需求有望上升。根据我们测算2023 年蓝宝石衬底需求有望超过5000 万片。消费电子用蓝宝石盖板仍有看点,根据我们测算仅考虑当前已采用蓝宝石盖板的iphone 摄像头、苹果/华为手表就有望在2023 年带来4 寸片需求约1881 万片。同时蓝宝石材料价格沉寂多年后伴随需求回暖出现回升,根据天通股份披露信息,2020 年4 月至2020 年底蓝宝石晶棒价格上涨近40%,公司蓝宝石业务有望释放业绩弹性。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我们预计公司2021 至2023 年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13.78/18.81/23.56 亿元,对应当前PE 分别为47X、34X、27X。综合考虑公司光伏单晶硅设备龙头地位、半导体业务高成长性、蓝宝石材料业务业绩弹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疫情造成全球光伏装机量不及预期,光伏硅片扩产不及预期,半导体设备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蓝宝石材料需求提升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