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刷脸快来” 商业银行抢食远程开户
日前,央行甫一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就有商业银行摩拳擦掌,表明要基于“刷脸”开户,从零售业务、直销银行、社区金融各层面搭载创新型服务。
尽管短期内远程开户或将面临后台数据匹配度、个人征信系统完整度待提升的问题,但可预见的是,一个由远程开户带来的全新利益格局,正由金融系统的底层向上蔓延。 银行喊话“刷脸快来” 上周,远程开户将为微众、网商等网络银行打开业务空间的消息不绝于耳。 面对未来的政策红利,招商银行日前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招行微刊” 喊话:“刷脸开户快来”。招商银行表示,该行拥有i理财账户等轻账户体系和视频激活等技术储备,会借助生物识别技术、账户交叉认证、互联网电商、物流公司的客户数据等外部资源,对客户进行多重交叉验证,从而提升远程开户的身份准确性。 另一华南区大型股份行人士则告诉记者,该行总行已在例会上探讨远程开户一旦落地的业务跟进问题。 面对远程开户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银行正摩拳擦掌备战。 资料显示,人脸识别主要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人脸检测、人脸特征点提取和比对等一系列的模式识别。人脸识别还可以分为人脸数据库的建立和识别两个过程。人脸识别整个产业链包括高清摄像头、服务器等硬件厂商,人脸识别算法(包括人脸检测、特征点提取和比对三方面)的软件厂商及整合人脸识别软硬件的系统服务商,其中人脸识别算法是产业链核心环节,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
安全性方面,人脸识别系统面对的困难主要是人脸作为生物特征的特点所带来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区别不大,所有人脸的结构都相似,甚至人脸器官的结构外形都很相似。这样的特点并不利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另外,人脸本身是3D结构,通过2D摄像采集到的图像往往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如在不同观察角度时,所获得人脸图像会有一定的差别。网络资料显示,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用户配合的情况下会有令人满意的结果。
尽管识别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随着软件开发应用和公共安全需求的推动,可以预期“看脸”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对比其他生物识别方法,人脸识别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不需要有专门的硬件,只要有摄像头就能进行;二是可以减少对用户的打扰。
《中国安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0月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为30.73亿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比较低,其中人脸识别市场份额为23.76%。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cuityMarket intelligence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达到73.39亿美元,其中人脸识别产品市场份额约占18%,仅次于指纹识别。报告预计至2017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达108.82 亿美元。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从行业空间和技术成熟路径上看,人脸识别技术的软件开发工具应用和公共安全需求将是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推动力,其中人脸识别技术的软件开发工具应用目前还缺少杀手级应用,而公共安全应用需求最强烈,空间巨大。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政府部门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的主动管理能力加强推动力,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人脸识别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更值得关注。
那么,在中国沪深两市中,人脸识别技术概念股龙头板块有哪些?
以下是人脸识别技术股票上市公司一览表,人脸识别技术最有价值股:
对于受益标的,国内人脸识别技术有竞争力的参与企业不多,在A股市场上人脸识别技术标的更是稀缺标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中,仅有五家上市公司对人脸识别技术有所涉及,分别为赛为智能、汉王科技、川大智胜、科大讯飞和欧比特。其中,赛为智能曾披露,公司研发项目人脸识别产品,铁路综合视频监控产品、音视频编解码器产品,轨道交通专用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等均已验收结项;科大讯飞宣称拥有人脸识别等相关的图像识别技术;欧比特近期公告拟5.25亿收购铂亚信息,染指人脸识别业务,铂亚信息主要围绕人脸识别和智能视频分析两大核心技术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