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28日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提出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此外,电网企业应公平无歧视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 根据此前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GW以上,实现至少10倍的增长。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考虑到电化学储能地理位置限制小、建设周期短、成本持续下降等优势,在多重政策驱动下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林洋能源(601222)持续完善储能全产业链,并与多地政府签订协议,重点开展“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 固德威产品包括单机功率2.5kW至10kW的光伏储能逆变器,并提供微电网、工商业储能等系列解决方案。 2021-06-21林洋能源(601222)打通储能产业链 构筑新增长极 储能电芯公司落地,拓展储能产业链公司 林洋能源6 月10 日发布公告(临 2021-50),完善储能产业配套能力,林洋合作亿纬动力成立江苏亿纬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合资公司拟投资不超过人民币30 亿元建设年产10GWh 的磷酸铁锂储能专用电池,共同拓展储能业务。继20 年9 月成立林洋亿纬储能系统公司后,储能电芯公司落地,有望打通公司储能业务版图,贡献新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0.69/0.84/1.00元,目标价10.35 元,维持“买入”评级。 储能业务布局已久,顺应储能趋势加速布局 林洋能源在2015 年起布局储能业务,陆续建设了上海军工路光充储项目、亿纬锂能惠州及湖北荆门厂区用户侧储能项目、连云港 工业园区用户侧储能项目、安徽田集电厂光储项目等多个储能示范项目,储能项目建设运营经验丰富。20 年以来,江苏、浙江等多地 推动新能源项目配置储能政策,要求新建的平价电站配备5-20%的储能,随着新能源电站建设并网,储能需求有望快速释放。公司顺应 储能发展趋势,推动研发3S 融合、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等技术,与亿纬合作成立储能系统和电芯公司,与华为合作研发大规模 锂离子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加速储能行业布局。 充分融合已有业务,实现客户与项目优势跃迁 公司以“智能、储能、新能源”三大业务为发力点,业务覆盖智能电表、用电信息管理、新能源发电、EPC、储能、节能等领域, 现有业务有望助力储能发展。新能源配储政策支撑储能建设需求,公司对外承建的光伏EPC 项目以及自建光伏电站有望助力储能业务快速放量。公司深耕电网业务多年,智慧能效平台管理负荷达1200MW,协助未来拓展电网及用户侧储能需求,实现客户与项目优势跃迁。从商业模式上看,山东省已明确新能源电站可以通过共享储能完成配储要求,公司推进“共享储能”电站模式,满足新能源电站配储要求,协助获取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等增值收益。 储能落地规模可观,助力公司业务 根据年报披露,公司规划2021 年建设不低于300 MWh 储能系统,21-23 年累计建设不低于2–3GWh 储能系统,打造端到端的储能 全生命周期业务链,提供储能系统设备、EPC 工程总包及商业运营支撑服务。考虑到储能布局顺利落地,我们调整21-23 年EPS 预测至0.69/0.84/1.00 元(前值为0.66/0.78/0.89 元),可比公司21 年Wind 一致预期PE 为22.50 倍,考虑补贴仍有拖欠,给予公司21 年15 倍PE,目标价10.35 元(前值9.23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储能建设不及预期,政策变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