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一段时期以来,汽车芯片的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受到了汽车行业需求与芯片产业周期出现错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部分芯片企业发生火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综合各种迹象看,预计四季度将比三季度有所缓解。 全球芯片供给短缺导致的整车企业减产,是9月份乃至三季度汽车产销下滑的核心原因,汽车零部件板块所受冲击尤为严重。但展望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芯片供给短缺有望边际改善,汽车零部件板块的基本面改善或最显著。 中鼎股份(000887)的空气悬挂系统、轻量化底盘系统等业务获得多家重点客户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继峰股份(603997)日前宣布成为某造车新势力品牌主机厂的座椅供应商,单车价值有望显著提升; 伯特利(603596)是国内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供应商。 2021-05-06继峰股份(603997)2021年一季报点评:整合增厚业绩 协同发展业务 1Q21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1Q21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14.5%,环比小幅下降4.3%;归母净利润1.28亿元,环比大幅提升259%,去年同期亏损0.48亿元 ,1Q21业绩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发展趋势 收入环比略有下降,毛利率有所回升。公司一季度收入45.3亿元,同比增长14.5%,同比回升明显,环比下降4.3%,考虑到1季度有春节假期以及四季度为整车销售旺季,我们认为收入环比下滑是正常季节性波动。毛利端来看,1Q21毛利率达到16.1%,较2019/2020年全年毛利率分别提升0.7ppt/2.8ppt,我们预计主要由于营业收入提升带来的采购的规模效应,同时也反映出公司对于格拉默的整合仍 在稳步推行中。我们预计后期随着整合持续深化,公司收入规模及毛利率水平均有望持续提升。 前期计提充分促进利润释放,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或影响短期盈利。期间费用来看,公司1Q21管理+销售+研发费用率总计10.9% ,环比基本持平。其中研发费用率达到1.8%,环比提升0.5ppt,我们认为主要为公司新产品研发投入较多所致。利润端看,1Q21公司净利润率为2.8%,达到4Q19(即收购格拉默后)以来的历史高点。我们认为除去整合顺利推进带来的贡献以外,公司2020年对于存货、合同资产、应收账款等主要资产计提了相应的减值损失以及支付海外裁员费用,一次性费用计提充分也为2021年利润释放打下基础。短期来看,我们预计全球芯片短缺对下游需求的影响将持续至二季度末,对于公司排产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也可能带动毛利率有所下滑。 格拉默整合进度平稳,长期看国内商用车座椅市占率提升。公司2020年通过合并工厂、精简德国地区员工等方式逐步实现产能整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共享客户资源提升订单量。从毛利率的提升来看,目前整合较为有效。往前看,格拉默作为全球商用车座椅龙头供应商,产品在舒适性、安全性等层面均具备优势,同时产品线齐全,适配能力强,目前在国内重卡座椅仅占6.1%的市场份额,公司2021年计划将国内市占率提升至15%。我们认为,若格拉默顺利拓展国内市场,商用车座椅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估值 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2年18.4/13.3倍P/E,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维持2021/2022年盈利预测4.7亿元/6.5亿元不变。维持目标 价10元,对应2021/2022年22倍/16倍P/E。较当前股价有18.3%上行空间。 风险 业务整合进程不达预期。 2021-06-15伯特利(603596)大力发展电控产品 攻克底盘"卡脖子" 1、电控制动迅速发展,汽车底盘域国产化。电控产品主要包括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稳定控 制系统(ESC)、线控制动系统(WCBS)以及电动尾门开闭系统(ELGS)以及基于前视摄像系统的ADAS。 1)EPB 作为发力产品,2020 年公司产品销售83.78 万套,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开发双控EPB 等产品,具有较强的产品研发和反应能力,2020年公司新增EPB 项目43 项,未来有望维持较高增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司电控产品也将实现较高增速。 2)线控制动产品量产,有望解决底盘外资“卡脖子”。今年,线控产品预计将在3 个以上车型量产,随着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与新 能在实际的消费者使用中得到印证,相信会有更多的车企选择与公司合作,打破外资在底盘上的接近垄断环境。我们相信线控制动产品会成为公司未来关键性产品,将成为公司从制动向整个底盘扩张的奠基石。 3)由下而上,由控制向决策,享受智能化机遇。公司把握ADAS 市场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机会,自2019 年四季度开始自主研发的基 于前视摄像系统的ADAS 技术,A 轮样机于2020 年8 月已经实现装车测试,目前已经获得两个以上客户的定点项目,预计2022 年上半 年量产。汽车智能化过程中,ADAS 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将会快速增长。 2、轻量化产品快速发展。全球汽车企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公司在轻量化制动零部件上的技 术和产业布局,有助于公司在转向节、控制臂、副车架、卡钳、制动盘等基础制动零部件未来由铸铁向铸铝。 3、公司处于业绩上升通道中,业绩回顾与展望。2020 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0.42 亿,同比下滑3.63%;实现归母净利润4.61 亿,同比增长14.93%;其中2020Q4,实现归母净利润1.61 亿,有史以来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最高。公司业绩具有一定季节性,每年四 季度业绩最高。2021Q1,公司营收7.86 亿元,同比增长32.42%;归母净利润1.28 亿元,同比增长22.44%。2020 年,公司在研项目数 为177 项,涉及59 个新车型,新能源项目79 项,新能源车型41 个。新增开发项目149 项,涉及39 个新车型,新能源项目66 项,新 能源车型36 个。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 年至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6 亿元、7.35 亿元和8.9 亿元,对应PE 估值分别为25.1X、20X 和16.5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内汽车销量增长不及预期;公司线控制动产品发展不及预期;公司轻量化产品发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