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下称:AI国检中心)正式启动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测评活动。这意味着,自此以后,人脸识别系统安全有了“国检”标杆。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为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是支撑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安全的国家级研究与推进机构。“AI国检中心”为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下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通过测评后,参评企业产品将成为首批通过“国检”的产品,参评企业也将有机会参与人脸识别安全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编制。 随着检测认证、标准制定等规范性工作的有序铺开,手持“国字号”招牌的“AI国检中心”未来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质量检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的重要基地及技术支撑机构,有力夯实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质量基础,引领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汉王科技(002362)是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在国内外人脸识别门禁和考勤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人脸识别终端设备、识别模组和技术授权已落地近60个国家并得到广泛使用; 欧比特(300053)人脸识别业务主要由子公司铂亚科技经营,公司是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领先企业之一,立足于安防行业,其视频处理、人脸识别等技术经已进入国家安防、反恐等核心领域; 川大智胜(002253)三维人脸识别技术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有自主研发成果,目前在和国内有关院所合作进行金融机构运用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标准和示范应用研究。 2021-01-27欧比特(300053)业绩预告点评:深耕宇航卫星产业链 充分受益市场放量加速 根据公司公告,2020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2-1.52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3537-6737万元。公司多卡位布局 宇航卫星产业链,宇航电子、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板块齐发力,充分享受低轨卫星赛道发展红利。随着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趋势增强,公司技术优势愈发显著,报告期内公司资产结构持续改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应收款项信用减值减少,未来有望在市场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稳健增长。 投资要点: 疫情影响淡化有利于产业链供需两侧恢复活力: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游需求端复工复产延迟,业务进展放缓;2020年下半年,公司紧抓国内疫情淡化的机遇期,加大业务拓展力度,业务收入实现逆势增长,扭转了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趋势,仍然实现全年利润扭亏为盈。若2021年我国疫情演化保持低位可控,公司业绩有望在扭亏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 多卡位布局,公司技术壁垒优势愈发凸显:公司深耕低轨卫星产业链,形成以制造Soc、SIP、EMBC等航空航天元器件为基础,以“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为支撑,以人工智能、地理测绘、智能安防等为战略延伸的多卡位业务布局。公司产品应用范围广泛,覆盖下游行业包括航空航天、工业控制、司法、市政和安防等。航空航天属自主可控重点领域,随着关键芯片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宇航电子业务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张,持续强化技术壁垒优势,依托自身积累的专利、人才、资源等建立多领域综合式发展的技术体系。公司在宇航数据的供应端、应用端、图像分析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通过业务链条布局加资源整合,未来有望把握空天互联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32/1.56/1.67亿元,EPS分别为0.19/0.22/0.24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8.39/40.81/38.3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技术创新不及预期风险、诉讼风险、新冠疫情复发风险 2021-03-26川大智胜(002253)2020年年报点评:新老业务齐头并进 重回发展快车道 营收受疫情影响有限,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2020年公司抓住疫情防控与“新基建”的市场新机遇,逆流而上,实现主要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3.57亿元,同比增长4.33%(+3.53pct);实现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30.17%(+35.95pct);归母扣非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37.40%(+6.79pct)。公司2020年度营收呈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跑赢营收增速,主要是由于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民航空管、军航空管、飞行员培训等收入较去年减少0.64亿元,同比下降23.90%。公司自主开发的部分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增强系列产品于2020年实现了规模化的应用,并为2020年贡献营收0.9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336.17%,同时由 于该部分产品的高附加价值也使得公司归母净利润在疫情的影响下,仍实现30%以上的高增速。 军航业务即将重启,有望成为未来营收新增量:公司2020年航空及空管产品受疫情影响,合同执行推迟,营收同比下滑6.98%。公 司作为军航空管自动化系统产品领域市占率第一的知名企业,2013年之前,军航空管业务对公司业绩增长贡献最大,但由于军航空管业务体制改革等客观原因导致公司大部分军航空管项目暂停,后公司业绩主要靠民航业务和航空公司在岗飞行员的飞行模拟机培训业务支撑,目前伴随着2020年军航空管体制改革的完成,军航空管大项目也将随之恢复启动。 在手订单方面,公司2013年参与并中标的国家空管委办公室“新一代XX管制中心系统”项目伴随着军航空管业务体制改革的落地,有望尽快恢复启动;另外,公司于2021年1月中标金额约为3,949.00万元的空军某部训练系统建设项目也是“十四五”一系列合同的第 一单,公司在军航空管领域的长期竞争优势以及相关技术积淀将助力公司成为军航空管主要合同的获得者之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航空兵作战训练相关产品和系统投入有望大幅增加,并且目前军航空管现用设备三分之二是由公司提供,在此背景下,公司军航空管业务在“十四五”期间对公司业绩贡献有望超过民航空管业务,未来有望每年为公司贡献上千万净利润,进一步带动公司航空空管业务恢复至快速增长轨道。 人工智能业务规模化放量,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产品或将成为市场发展主流:公司人工智能业务竞争优势渐显,2020年营收增速达29.52%。该部分业务主要覆盖了高精度三维人脸照相机及高性能人脸识别产品、地-空通话语音识别和空管指挥安全监控、5G宽带融合 低空监视雷达网络系列产品。其中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产品与基于空管语音自动识别的管制安全防护系统两类产品已开始批量应用。上述新产品均为公司独家产品,预计“十四五”期间仍将高速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内容显示,伴随着产品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上述创新产品有望为公司每年贡献2.5-3.0亿元年度营收增量,增长率约为150%-200%。具体来看,三维人脸识别系列产品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与亮点,该系列产品深度与精度分别可达到0.036mm和0.038mm,在全国乃至于全球范围内识别精度都居于前位,2020年年初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开发出基于高精度三维人脸识别技术的“戴口罩人脸自动识别”等技术和产品,学校和医院的防疫管控中取得大范围应用。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智慧城市、冬奥会等多个下游应用场景。 在手订单方面,公司2018年度与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有限公司签署总价9,904.82万元的《交通违法及事故检测项目-高快速路 包采购合同》项目已于2020年11月完成初级验收工作,预计于2021年3月底交付,将对公司2021年业绩产生积极作用;由公司开发国际 上空管领域第一个投入规模化应用的人工智能指挥安全保障系统,即“基于自动语音识别的空管指挥安全监察系统产品”于2020年在民航空管部门完成试用,开始试销,并获合同上千万元,伴随着产品技术水平与应用性能的不断提升,产品渗透率有望进一步加大。 公司披露未来发展展望,公司于2020年年报中针对未来各项业务发展规划进行了披露。其中对于军航空管业务公司给予较高预期,预计“十四五”期间,其营收规模有望超过民航空管业务;创新业务方面,公司预计2021年高精度人脸识别产品、管制飞行训练模拟机与空管指挥安全自动监察系统产品收入将增加至2.5-3.0亿元,增长率约为150%-200%;民航空管业务与虚拟、增强现实产品每年利润贡献额将分别增加至2000万元和1000万元。 投资建议:基于以上观点,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7亿元、6.99亿元和9.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 亿元、1.36亿元、1.72亿元,EPS分别为0.468元、0.601元、0.763元,参考同行业上市公司,给予2021年公司52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格24.34元,给予“买入”评级,分别对应2021-2023年预测收益的52倍、40倍及32倍PE。 风险提示:产品项目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环境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