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国产干线大飞机交付倒计时 产业链将迎来机遇期(概念股)

2021-11-22 08:37|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446| 评论: 0

摘要:   韩国将于11月22日解除对波音737Max飞机的禁令。同时,有消息称,今年年底左右,中国将重新认证波音737MAX飞机。我国民航局此前向各大航空公司发放的一份《适航指令征求意见通知》。通知中提到,在对波音公司提交 ...
  韩国将于11月22日解除对波音737Max飞机的禁令。同时,有消息称,今年年底左右,中国将重新认证波音737MAX飞机。我国民航局此前向各大航空公司发放的一份《适航指令征求意见通知》。通知中提到,在对波音公司提交的飞行控制软件、显示系统以及水平安定面配平线等改良措施进行初步评估后,认为波音公司已解决了此前两起空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因此向各大航空公司下发这一通知,希望进一步征询各方意见。征求建议截止到本月26日结束。对于这份通知外媒将其解读为,这是中国复飞波音737MAX飞机的预兆。

  另一方面,我们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进展也非常顺利,预计将于年内交付,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建议关注大飞机产业链,

  1)博云新材(002297)先进的炭刹车产品技术被成功应用于C919大型飞机,该产品能够全面满足C919大飞机的性能要求。公司受益于《长沙市促进大飞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

  2)航发控制(000738)为国产航空发动机提供控制系统,计划配装包括C919/929的长江系列发动机,是对标国际第五代先进民用航空发动机水平研制的;

  3)楚江新材(002171)承担了国内所有飞机刹车盘预制件的供应,是C919、ARJ21碳刹车预制件的唯一供应商;

  4)四川九州(000801)是国内最早从事空管系统研制生产的单位,是国家C919大型客机一级供应商。

2021-04-07航发控制(000738)2020年年报点评:产品批产交付顺利 全年业绩加速增长
简评
聚焦重点项目和生产任务,全年业绩加速增长
2020 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99 亿元(+13.14%),实现归母净利润3.68 亿元(+30.68%),全年销售业务量增长快速,业绩显著提升。从公司业务上看,发动机控制系统及衍生产品全年实现营收29.75 亿元(+17.31%),毛利率为30.30%(+5.05pcts),主要由于“两机”项目按计划的顺利完成,军用产品的顺利交付以及民用产品研制取得积极进展,国际合作全年实现营收2.16亿元(-42.60%),毛利率为19.88%(-7.22pcts),主要受全球疫情影响,部分国际订单取消或延后,非航产品及其他全年实现营收3.08 亿元(70.35%),毛利率为23.28%(-7.88pcts),主要由于公司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一些非航产品逐渐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毛利率稳步上升,整体经营发展持续向好
公司全年的销售毛利率为29.04%(+3.22pcts),净利率为10.51%(+1.41pcts),主要由于科研转批产型号日趋成熟,非航空产品的大幅增加。期间费用率为16.08%(+0.19pct),其中,销售费用为0.25 亿元(-23.16%),费用率为0.70%(-0.34pct);管理费用 为3.83 亿元(+22.53%),费用率为10.94%(0.44pct),主要原因是一次性计提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7,055 万元致薪酬费用增加6,988 万元;研发费用为1.46 亿元(7.03%),费用率为4.19%(-0.24pct),较为平稳,公司本期期末应收账款为10.24 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34.30%,说明公司航发类产品已经处于成功交付阶段;期末预付款项为0.39 亿元,较期初减少11.1%,主要是期间公司对外预付业务减少所致;期末存货为11.12 亿元,较期初增长18.10%,主要是期间因任务需求增加备货所致,表明为保证后续订单的交付,原材料与产品生产仍在持续进行。
研发能力行业领先,与优质客户的关系稳定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投入,现拥有国家认定的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为国家航空装备的研制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公司长期研制生产经验积累形成了满足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各类燃油泵及调节器的研制生产能力;拥有国家二级计量检测实验室、国家级理化检测中心和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唯一的定型/鉴定试验室、国内燃油附件行业内领先的模拟试验台和振动试验台;建成了快速反应中心,拥有以 复杂壳体加工、精密偶件加工、齿轮加工等为主的机械制造关键技术;热处理、表面处理通过国际NADCAP 认证机构的特种工艺审核。
公司客户广泛分布于军队、军工集团等领域,多为国内外大型公司。作为中国航发下属单位,依靠中国航发特有的央企战略地位和品牌优势,客户广泛分布于军队、军工集团等领域,信用级别高、合作关系牢,为公司的持续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转包生产等国际合作,与通用电气、霍尼韦尔、罗罗公司、赛峰、伊顿、汉胜公司、伍德沃德、斯奈克玛、斯伦贝谢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
国产航发比例不断提高,公司自主产品行业地位将持续提升
目前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已经走上正轨,“太行”系列发动机产品在性能、使用寿命等方便指标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已经批量应用于多款列装机型。涡轴10 型发动机性能指标较早期型号已有极大提升。涡桨6 作为我国成熟航发系列,其衍生型号W6C 广泛应用于我 国国产运输机,在国产航母舰队逐步成型的背景下,舰载预警机数量的增长也将为该系列产品需求带来一定程度提升。未来,我国国产航空发动机将继续衍生出代系更高、性能更强的系列型号,在军用飞机中的使用比例也将不断提高。
公司作为国内主要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企业,在军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方面一直保持领先,与国内各大航空发动机主机单位均保持密切合作,并与国际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进,国内航空工业有了飞速发展,随着国家“两机”专项等政策推进和国产民用飞机的发展,军用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的需求量随发动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民用航空发动机动力控制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公司将在自主产品研制和能力建设上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航发控制龙头,持续受益于市场需求和政策红利,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龙头,将直接受益于军民机庞大市场需求与政策资金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021 年至2023 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 亿元、7.47 亿元、10.41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43.34%、41.72%、39.37%,相应21 年至23 年EPS 分别为0.46、0.65、0.91 元,对应当前股价PE 分别为39、28、20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民品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2、军品订单交付进度不及预期

2021-05-10楚江新材(002171)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Q1利润大幅增长 产能投放推动业绩提升
核心观点
年度业绩符合预期 Q1 利润大幅增长:近日公司发布2020 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2020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9.74 亿元,同比 增长34.76%;归母净利润2.74 亿元,同比下滑40.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26 亿元,同比下滑24.16%;分红方案为每10 股派发1 元 现金红利。2020 年利润出现下滑,主要原因在于:1.受疫情冲击公司产品毛利率下滑2.为改善产品结构研发费用增加3.随生产规模扩 大以及铜材价格大涨,公司流动资金需求增加,财务费用增长。随着疫情因素消退,铜板带升级改造项目、铜导体材料一期项目投产,公司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单季实现营收73.38 亿元,同比增长88.09%;归母净利润1.20 亿元,同比增长227.7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增长182.58%,一季度单季业绩创历史新高。
募投产能陆续投产 未来两年成公司发展重要节点:2020 年公司实现铜基材料销量53.8 万吨,根据2021 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61.3 万吨销量,同比增长13.95%。项目方面:公司铜板带升级、产能置换及智能化改造项目已顺利投产,达产后新增产能7.5 万吨;年产12 万吨铜导体材料项目一期于2020 年6 月投产,二期计划2021 年投产;天鸟高新募投产能预计2021 年底建成,2022 年基本实现达产;30 万吨铜导体材料一期已开工建设,其他可转债项目预计均将于今年开工,2023 年前后建成投产。随着公司新项目陆续释放产能,公司在铜加工行业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同时为公司长期成长增添新动力。
子公司顶立科技计划分拆上市 公司有望迎来价值重估:顶立科技是国内智能热工装备龙头,2020 年受疫情及厂房搬迁影响短期利润有所下滑,预计2021 年利润将恢复到7000 万。2020 年公司正式启动顶立科技分拆的准备工作,目前已按照总体方案逐步落实顶立 科技股改工作,若顶立科技顺利完成分拆上市,公司有望迎来一轮价值重估。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0.46 元/0.56 元/0.69元,对应PE 分别为17.62/14.36/11.66 倍,维持“ 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恶化,铜加工材加工费下滑,项目推进不及预期,产能消化不及预期

2021-06-19四川九洲(000801)机载航电与电子对抗核心供应商 空管+微波射频强军赋能
机载航电与电子对抗核心供应商,空管+微波射频强军赋能
公司为我国智能终端龙头企业,同时为九州集团旗下唯二上市平台之一,业务涵盖微波射频、空管、智能终端三大板块。其中,微波射频业务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的通讯、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空管产品端,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军、民用空管系统及装备科研生产基地,并正式进入国产大飞机机载航电系统的核心领域;智能终端业务端,公司业务涵盖数字音视频终端、数据通信终端等领域,有线机顶盒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列居行业前三。
2020 经营业绩大幅改善,21Q1 业绩持续向好。公司2020 年度实现营收33.00 亿元(+4.71%);实现归母净利润0.77 亿元(+96.22%),智能终端业务国内市场增量明显、出货规模增长,空管业务军工市场交付进度加快、合同订单同比增长、毛利率提升。公司2021Q1 实现营业收入7.76 亿元(+15.44%);实现归母净利润0.27 亿元(+207.80%),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跨越式武器装备需求启动,驱动微波射频业务进入高景气周期
“十四五”方向:军工电子元器件是我军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支撑,跨越式武器装备发展进入颠覆性技术突破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将加快。根据政治局第22 次会议内容,我们认为我国将进入“跨越式武器装备发展”+“战略、颠覆性技术突破”阶段,新一代航空装备、精确打击武器、无人装备及其中层支撑-信息化、底层支撑-军工电子将为主要受益领域,或将在“十四五”迎来高景气阶段,军工电子望在“十四五”各类装备中起底层基础支撑作用。
公司拥有十六年微波射频器件研发和生产优势,目前TR 组件进入航天测控领域,实现某研究所批量产品突破,与多项重点项目配 套。配套某集团射频分系统顺利交付完成,且该项目得到用户的一致认可,验证了公司具备独立承接分系统项目的能力。我们认为,公司微波射频业务作为导弹等各类跨越式武器装备底层支撑,预计将伴随“十四五”周期实现快速放量。
国内最大军民用空管机载/地面系统生产基地,国产化要求助推公司业绩释放
公司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载体,是国内最大的军、民用空管系统及装备科研生产基地,是C919 大型客机的国内一级供应商,在军航、民航、军贸、通航、体航、警航等业务领域拥有多款空管类产品,覆盖飞机从起飞、
爬升、巡航、下降到着陆的全过程,涵盖空管系统通信、导航、监视、信息化等四个领域。
盈利预测: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公司微波射频业务有望充分受益于“十四五”国防装备跨越式发展,业绩有望快速释放;空管业务或将受益于我国军用飞机快速上量,公司提供的机载空管设备及军用机场空管系统需求也将同步进入高景气强需求阶段。民用领域,我国民用机场与低空管制能力处于稳步建设阶段,机场数量及空管设施的快速增加,叠加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新增设备的国产化需求,实现排产提升。在此假设下,预计2021-23 年实现营业收入35.94/39.65/44.24 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10/1.60/2.26 亿元,对应EPS为0.11/0.16/0.22 元,对应PE 为58.35/40.17/28.45x,根据可比公司平均预测PE,给予公司2021 年96.56xPE,对应目标价10.62 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盈利能力风险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