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圆梦财经 首页 热点概念股 查看内容

高压快充概念股票(高压快充概念上市公司,龙头股,受益股)

2021-11-23 09:33|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4477| 评论: 0

摘要: 沪深两市高压快充概念股票(高压快充概念上市公司,龙头股,受益股)有:合兴股份、欣锐科技、瑞可达、方正电机、得润电子、时代电气、扬杰科技、露笑科技、京泉华等。 ...
高压快充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高压快充概念股一览
2021年高压快充概念股最新动态与价值解析:

超级黑科技来了?充电5分钟跑200公里,概念股已引爆,龙头月内7次涨停(附股)

国内车企纷纷加入800伏高压充电行列,小鹏汽车发布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G9汽车,碳化硅概念股全面异动。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

小鹏G9发布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小鹏汽车正式发布旗下第四款车型——全新智能旗舰SUV小鹏G9。该款车最大亮点是800V高压碳化硅+480kW超充技术,是国内首款基于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的量产车,官方号称可以做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据透露,为充分发挥800V平台超充技术优势,小鹏汽车还将铺设中国首批量产的480千瓦高压超充桩。

目前,电动汽车在全球快速发展,但里程担忧是目前电动车主绕不开的心结,电池续航是电动车替代燃油车最后的一只拦路虎。目前,国内电动车企采取的办法一个是增大续航里程,比如最近广汽集团发布的1000公里续航里程的纯电车型 AION LX Plus;或采取了换电技术,蔚来已经在国内地区已建成换电站608座;或缩短电动车充电时间,使用像手机一样的超级快充技术。

超级快充采用的技术包括,一是大电流直流快充,二是高电压直流快充。大电流直流快充方案的代表企业是特斯拉,其V3超充桩最大输出电流接近520A,最高充电功率250kW,但大电流充电发热量过大,对散热要求高,造成成本的增加。高电压直流快充是电动车企采取的另一套方案,且被多数车企采用。

国内车企纷纷加入800V电压平台

目前电动车充电电压在400伏左右。2019年保时捷的Taycan全球首次推出800V高电压电气架构,搭载800V直流快充系统并支持350kw大功率快充。进入2021年后高压快充路线受到越来越多主机厂的青睐,先是现代、起亚等国际巨头发布800伏平台,之后国内车企纷纷跟进。

今年以来,高压快充玩家声势愈发壮大,十多家主机厂宣布相关技术动向,包括保时捷、奥迪、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Fiker、起亚、现代、吉利、东风、广汽、长城的车型都已经支持800V架构。

例如本月15日,华为、宁德时代、长安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阿维塔正式推出首款产品,支持超200kW的高压超级快充。在本届广州车展上,长城旗下品牌沙龙公布了首款车型“机甲龙”,该款车型支持800V超级快充,按官方说法,其充电10分钟,可实现续航401公里。

值得关注是,华为高压快充方案的坚定支持者。在今年1月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产业暨技术论坛上,华为车载电源领域总裁王超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高压快充趋势的坚定方向。

那么,在中国沪深两市中,高压快充概念股龙头板块有哪些?
以下是高压快充股票上市公司一览表,高压快充最有价值股:

研报表示,2022年预计为国内800V电压平台发展元年。在实现了高续航里程之后,充电难题将成为车企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消费者焦虑。高压快充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借助高压快充解决充电难题将成为行业趋势。

概念股异动,碳化硅板块大涨

碳化硅器件具有高频率、高效率、小体积等优点,800V电压平台升级也是其渗透率提升动力之一,未来将大规模应用。值得关注是,今日碳化硅概念股全面异动,时代电气、扬杰科技、露笑科技等涨停。

国泰君安表示,在高压快充路线下,对车端以及充电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电桩端对于高功率充电时的热管理等要求更高,对于车载端的高压组件包括大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小三电(OBC、PDU、DCDC)以及电动压缩机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整车厂加速推出800伏及以上的高压快充平台,高压系统上的公司将显著受益。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目前已经布局高压充电产业链公司主要包括合兴股份、欣锐科技、瑞可达、方正电机、得润电子等。方正电机在今年6月机构调研时表示,其已获取某新势力造车企业新车型定点,正在为其开发800伏高压驱动电机,预计明年下半年量产;公司在互动平台也表示,小鹏下一代某款车型主驱动电机由公司开发。

得润电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全球率先研制22kW 800V平台高功率车载充电机的厂商,并已批量交付给客户,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合兴股份为长城、上汽大众meb等整车厂提供高压连接模组,包括逆变器连接器、电流滤波器等。

从今日盘面看,除了碳化硅概念股外,800伏高压快充概念股表现亮眼。数据宝统计显示,精进电动-UW、欣锐科技、瑞可达涨幅均在4%以上。值得关注是,作为华为快充概念股,京泉华11月以来已连续走出7个涨停板。

2021-01-05方正电机(002196)电机行业专家 驱动电机加速成长
微特电机多年深耕,相关业务全面发展。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缝纫电机、雨刮器电机、汽车控制器、小电器电机电控和新能源驱动电机等。公司经营进入稳定期,盈利情况企稳。
汽车电动化为新能源乘用车驱动电机创造广阔空间。作为电动车增量部件“三电”之一,驱动电机总成价值量占比5%-10%。汽车电动化大势所趋,新能车档次升级+豪华车双电机配备趋势提升驱动电机的单车价值量,驱动电机行业“量价齐升”。我们预计2025 年电机总成市场空间709 亿元,驱动电机市场248 亿元,5 年CAGR 达35%。
行业出清,格局重塑,方正第三方领先地位凸显。当前驱动电机市场自产、合资、第三方三分天下,我们预计在规模化、成熟化产业进程下,第三方公司将更为受益。近年来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特殊的产业链供应关系,使得市场集中的趋势仍在继续。方正逐渐成长为第三方领军企业,2019 年市占率6%(4th)公司领先地位进一步凸显。
踩点下游真实需求,公司加速成长。2020 年疫情后,终端市场C 端主导的趋势逐渐确立,“漏斗型”的需求结构逐渐形成,爆款 车型在车级两端涌现。公司凭借与五菱的长期合作持续增配“爆款小车”宏光MINI,同时配套高端豪华车小鹏P7。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铸造品牌效应,有望实现客户的持续突破。
新技术研发铸造长期竞争力。公司持续研发投入,2019 年研发支出为1.1 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7.4%。扁线电机研发顺利进行, 成为蔚然动力的合格供应商。在目前驱动电机行业较为垂直独立的供应体系中,公司以Tier2 的形式切入,变相的扩大自身份额。
盈利预测及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分别实现营收11.92/15.57/19.24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17/0.70/1.58 亿元, 对应PE为-211.48/50.79/22.35 倍。公司目前处于业绩拐点,订单充足盈利转好,边际向上。驱动电机业务配套高端华车,完善产品布局,第三方驱动电机专家加速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驱动电机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

2021-05-27扬杰科技(300373)功率器件利基市场龙头 产品升级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率器件IDM 企业,产品系列覆盖广泛。公司前身扬杰有限成立于2006 年,通过内生外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 行布局,目前已成为国内少数集单晶硅片制造、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为一体的IDM 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二极管、三极管、MOSFET、IGBT、晶闸管等功率器件,在光伏二极管、电源用二极管等细分领域已经取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 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强企业"。
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快速增长,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根据IHS 数据,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超400 亿美金,中国占全球需求的35%以上,且市场增速显着高于全球。国产替代背景下扬杰科技等国内厂商产品快速导入华为、海康威视等客户供应链中,目前二极管等 中低端器件已大部分实现国产化,但中高端产品仍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替代存在巨大空间。5G 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有望带动功 率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未来扬杰科技等国内厂商有望凭借销售渠道能力及高性价比产品,充分受益于行业增长及国产化红利。
公司通过IDM+战略合作保证产能供给,竞争优势明显。公司二极管、整流桥等产品主要通过IDM 模式生产,目前公司4 寸晶圆产能达到100 万片/月,6寸晶圆产能超过5 万片/月。2020 年2 月,公司与中芯绍兴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8 寸高端MOS 和IGBT 的研 发生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时SMEC保证公司获得的产能支持不低于2000 片/月。当前行业高景气下芯片制造产能供不应求,产能端有望成为行业最大的瓶颈、重要的战略资源和产业链涨价的驱动力。公司通过IDM+战略合作保证产能供给,竞争优势明显。
MOS 及IGBT 业务快速放量,布局SiC 领域打开成长空间。公司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拓展产品系列,MOS 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2019 年营收达到1.01亿元。公司2019 年成功推出工业用高压IGBT 产品,目前正逐步放量。此外,公司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布局多 年,2020 年SiC JBS 产品实现650V/1200V 全系列小批量生产,可运用于电动汽车、光伏微型逆变器、UPS 电源等领域;SiC MOSFET产品预计2021 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公司在高端功率器件领域持续研发及客户突破,有望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功率半导体行业持续高景气,公司作为老牌功率器件厂商,议价能力显着提升,产品需求持续旺盛,MOS、IGBT 等业务不断突破也为公司打开成长空间。考虑到行业高景气持续以及公司MOS、IGBT 等业务进展顺利,我们将2021-2022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测由4.57/5.77 亿元上调至5.93/7.43 亿元,对应EPS 为1.26/1.57 元,新增2023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9.27 亿元,对应EPS 为1.96 元。考虑到公司历史估值中枢及行业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45 倍PE,对应目标价为64.03 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手机、汽车等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海外疫情反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