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晚间,特斯拉官方微博宣布Model Y高性能版将于近日开启交付。据此前披露,国产Model Y高性能版采用双电机,搭载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为480km,可更好覆盖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 虽然磷酸铁锂在入门版车型的占比逐渐提升,但高性能版车型仍需使用高镍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材料的能量密度已接近理论天花板,而三元材料能量密度仍有提升空间。后期随着大圆柱、CTP、CTC等工艺技术应用于三元体系,两者能量密度差距有望拉大。 容百科技是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龙头,Ni90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超高镍已通过下游客户认证; 中伟股份主要产品三元前驱体和四氧化三钴的全球市占率均为第一; 当升科技(300073)正加快步伐开拓海外市场,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实现欧洲本土供应正极材料的企业。 2021-06-15中伟股份(300919)三元前驱体全球龙头 纵向一体化构建护城河 首次覆盖 投资亮点 首次覆盖中伟股份(300919) 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198.00 元,对应2023年45倍PE估值。理由如下: 前驱体环节技术壁垒较高,迭代速度较快,龙头有望强者恒强。三元前驱体直接影响正极材料的核心理化性能。在前驱体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工艺参数较多,每种参数均会影响其粒径、均-性、球形度、比表面积等核心指标。且下游客户对前驱体的元素配比、形貌 、粒径、磁性异物含量等要求不一 . ,通常需要合作开发1-2年,因此需要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积累较长时间才能保证know-how成型。此 外单晶化、高镍化也对三元前驱体合成工艺提出更高要求,在产品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新入局者难有机会挑战行业龙头。2020 年三元 前驱体CR3高达52%,我们预计未来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 高镍风头正盛,三元前驱体需求无忧。高镍路径通过减少单位材料与结构件用量,可推动动力电池降本,中长期有望依托能量密度优势在中低里程装车成本接近铁锂,并在长里程下实现成本更优。因此基于长期视角,我们认为全球范围动力领域高镍三元仍将成为主流。我们预计全球动力三元前驱体出货量2021/2025年分别为39/223万吨,对应CAGR为54%;动力以外三元前驱体出货量2021/2025分别为22/32万吨,对应CAGR为10%。 技术为基,产能为驱,一体化布局全面强化核心竞争力。1) 技术:公司深耕锂电行业十余年,曾参与多项国家级行业标准制定,并掌握多元素多络合剂共沉淀、Span 定制化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2)产能:公司产销两旺,持续加码产能建设,我们预计到2021/25年公 司产能将超过19/50万吨。3)一体化:公司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已形成了镍、钴中间品湿法加工硫酸镍、硫酸钴以及锂离子电池循环回收产能,有望增厚利润,加深护城河。 我们与市场的最大不同?我们认为三元前驱体中期仍属于技术驱动型行业,掌握技术先发优势龙头企业有望持续保持领先地位,通过布局镍、钴冶炼环节和循环回收环节,长期有望实现持续降本并增厚单位毛利。 潜在催化剂:新大客户导入,高镍三元加速推进,产能建设落地。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EPS分别为1.77/2.88/4.42, CAGR为58%。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3年PE估值35倍。我们认为公司行业地位 领先,主营业务聚焦,成长性更高,因此给予公司2023年45倍PE估值,对应198元目!标价和26%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产能投放进度不达预期;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客户集中度高。 2021-06-16当升科技(300073)扩产行稳致远 寻求高质量发展 全球化正极领先企业,乘电动化东风稳步成长 公司是国内最早一批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兼具央企背景和市场化竞争机制,客户覆盖SK、LGC、SDI、比亚迪、中航、亿纬等头部电池企业。公司正极产品技术领先,率先量产并进入国际市场,凭借成本管控、客户优化和技术迭代获得行业领先的盈利水平,公司深耕正极20多年以销定产扩产稳健,伴随电动车行业爆发有望迎来新一轮成长。 坚定看好高镍化趋势,正极竞争格局加速优化 正极行业高镍化趋势持续加速,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清晰。预计25 年全球正极市场超2000 亿元,CAGR 近30%,短期看铁锂电池在成本和安全端占优市占率回升显着,但伴随三元技术改进、降本和高续航需求,我们坚定看好三元高镍趋势。正极材料定价模式为原料成本加成,技术、规模和一体化决定企业成本,产品和客户决定终端售价、管理决定经营稳定性。当前电动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初期,正极龙头企业加速扩产、技术布局和客户认证优势将大大加速行业集中。 公司盈利水平行业领先,伴随海外客户稳健扩产 1)技术强:公司研发和专利布局行业领先,8 系单晶已稳定供货海外客户。2)客户优:公司海外客户占比达70%,同时作为SKI的主供,伴随海外客户扩产加速和储能布局高速成长。3)盈利好:公司单吨净利稳定在1.2-1.4 万之间,高盈利来自海外客户占比高 、高镍占比提升和原材料库存管理优异。4)扩产稳:公司启动定增项目稳健扩产,预计公司21 有效产能约5 万吨,23 年底产能超10 万吨,产能根据客户需求持续释放,保障较高的产能利用率。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技术和客户优势,维持“买入”评级 正极行业未来的竞争一定是技术和客户的竞争,公司在技术、客户和成本方面优势显着,伴随行业加速集中、高镍产品和海外客户放量,公司盈利高增速确定性较强。预计公司21-23 年归母净利润6.83/9.76/12.47 亿元,同比+77/43/28%,EPS 分别为1.51/2.15/2.75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38/26/21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增速不及预期;新产能投产缓慢;技术迭代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