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24日表示,总体看,2021年交通运输改革发展稳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明年将把稳投资摆在交通运输工作的突出位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据报道,财政部近期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将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中金公司(601995)指出,基建资金使用、项目加速推出等基建投资的前瞻性指标已出现好转。考虑到今年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以及中央要求提高专项债使用效率,看好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资高景气。预计明年全年基建投资加速至6%至8%。 中国交建是港口、公路、桥梁设计和建设领域的全球龙头; 宏润建设(002062)是轨交建设龙头,承建的轨道交通项目已经覆盖全国共18座城市。 2021-05-06宏润建设(002062)民营轨交建设龙头 受益投资热度升温 宏润建设是一家以轨道交通业务为主业的上市民营企业,自1995年就开始参与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随后向杭州轨交业务渗透,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轨交龙头,参与了上海及杭州几乎全部的轨交线路建设。另一方面,公司也积极向全国拓展业务,目前由公司承建的轨道交通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共18座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司核心业务,营收占比逐年提升,2017-2020年CAGR达25.2%。2020年新签轨交订单同比增长141%,轨交业务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增长。 领先的盾构施工技术助力公司进入城际铁路建设领域。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具备盾构施工技术的民营企业,拥有盾构制造、维修、保养基地,累计完成盾构掘进287公里。2017年公司参与的“杭绍台铁路PPP项目”是全国首批社会资本投资铁路示范项目,并且是国内首个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铁路建设项目,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轨道交通投资热度升温。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数量和总长度分别同比增长17.1%和18.5%。2018年发改委恢复城轨项目审批后,已有近2万亿的项目通过审批,其中根据各地规划,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城轨交通投资额将达2347亿元,上海将启动建设7条轨交线路,总投资1875亿元。 城市群建设赋能城际铁路发展。2020年末,国家发改委在专题会议上指出长三角等三大城市群城际、市域铁路将作为重大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计划未来五年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约1万公里。其中,长三角地区未来三年拟新建的城际铁路约4000公里 ,占三大城市群合计新建里数的三分之二。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1-23年净利润分别为3.53亿/3.75亿/4.05亿,增速分别为-14.8%/6.3%/8.1%,对应PE分 别为13X/12X/11X。采用市盈率估值法,选取与公司主业、规模相近的浦东建设、宁波建工、腾达建设作为可比公司,宏润建设21年PE 估值12.7倍略低于可比均值14.2倍。考虑到公司主业所在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细分领域景气度较好,有望获得投资倾斜,推动行业实现较快增长,宏润传统轨交建设经验能力强,近年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新签轨交订单同比增长141%,保障未来业绩增长,同时公司也是最早参与城际铁路建设的民营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城际铁路投资升温,未来预计可获得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速。假设按照21年14.2倍PE计算,对应市值50亿元,当前市值45亿元,对应空间约12%,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轨道交通投资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新签订单增长不及预期等 2021-05-21中国交建(601800)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减值损失等侵蚀净利 一季度业绩高增盈利修复空间大 维持增持。公司2020年营收6276亿元(+13%)、归母净利162亿元(-19%)低于预期,2021Q1营收1519亿元(+59%)、归母净利43 亿元(+85%)。下调预测2021-22年EPS至1.19/1.31(原1.27/1.41元)增速19/10%,预测2023年EPS为1.42元增速8%;下调目标价至9.20 元,对应2021-23年7.7/7.0/6.5倍PE,维持增持。 投资收益及信用减值侵蚀净利,经营现金流提升。1)20Q1-21Q1季度营收增速-7/9/21/21/59%,归母净利增速-40/-40/3/-7/85%;2)年毛利率13%(+0.2pct),净利率3.1%(-0.8pct)因投资收益同比减少16亿元/信用减值同比增加12亿元;3)四费率7.9%(+0.4pct);4)经营净现金流138.5亿元(+134%),资产负债率72.6%(-0.9pct),加权ROE 7.1%(-3.1pct)。 新签破万亿保障倍数4.6,基建主业增速稳健。1)2020年新签1.1万亿元(+11%),其中境外2050亿元(+5%)占比19%,2021Q1新 签4106亿元(+80%);2)年度新签分业务,基建建设9509亿元(+12%)占比89%,基建设计477亿元(+0.5pct)占比4.5%,疏浚业务588亿元(+11.5%)占比5.5%;3)2021年规划新签和营收增速均不低于10%。 坚持传统/新兴/投资/海外四轮驱动,推进REITs首发试点。1)世界最大港口/公路/桥梁设计建设公司,亚洲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 ;2)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建成1+3科创决策咨询体系;3)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进生态环保/轨交/市政等新兴业务布局;4)创新产融结合思路,运营类资产申请REITs首发试点,利于资产盘活和现金流改善。 风险提示:基建投资下滑、资金面转紧、国际化经营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