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成(002001)点评报告:量价齐升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报告导读 公司近日发布2021 年业绩快报,实现收入147.81 亿元,同比增长43.3%;实现归母净利润43.09 亿元,同比增长20.92%;其中4 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65 亿元,同比50.12%;实现归母净利润9.43亿元,同比增长50.67%;业绩符合此前预告范围。 投资要点 量价齐升,Q4 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根据博亚和讯统计,2021 年VA、VE、生物素和蛋氨酸国内市场均价分别为314.7/80.4/69.4/20.2 元/公斤,同比变动-19.9%/24%/-62.1%/1.7%。我们测算,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来自蛋氨酸和东北项目投产贡献。净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原料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和营养品产品结构变化,VC 和蛋氨酸21 年销量预计大幅增长,蛋氨酸价格底部运行,前3 季度净利率23.7%低于公司整体水平。Q4 公司单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0.7%,创历史新高。我们预计4 季度销售旺季,核心产品销量预计环比增长明显。根据博亚和讯统计,VA、VE、生物素和蛋氨酸国内市场均价分别为286.2/89.4/82/20.4 元/ 公斤, 环比变动1.12%/13.4%/35.4%/11.7%。Q4 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下滑1.5%,预计主要因为计提费用较多以及12 月疫情停产影响。 价格有望上涨,新项目投产加速公司增长 VE 行业洗牌集中度大幅提升,供给偏紧将进入景气周期,VE 价格有望持续上涨。公司多个项目今年有望陆续投产。公司12 月公告与镇海炼化合作继续扩产蛋氨酸,新设尼龙材料子公司,己二腈项目值得期待。近期披露公司辉瑞新冠口服药中间体卡龙酸酐和氮杂双环项目在报批申请中,一旦投产有望成为公司原料药业务的重要产品。公司具备一体化产业链优势和规模优势,我们预计公司将具有较强竞争力。公司大手笔投资,围绕丙酮、氢氰酸、光气和发酵法打造四大产品平台,有望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精细化工龙头公司。新项目陆续投产将加速公司增长,并降低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影响。公司宣布不超过41 元/股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3-6 亿元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彰显对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及估值 调整公司2021-2023 年EPS 预测分别为1.67/2.24/2.82 元,现价对应PE 分别为20.55/15.31/12.18 倍。公司是全球维生素和香精香料龙头,近几年固定资产大幅增长,新产能陆续进入投产期,成本竞争力强,内生增长动力强。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原料及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汇率及贸易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环保政策风险等。 千禾味业(603027)公告点评:定增激励双落地 保驾护航高成长 事件:股权激励与定增方案并肩落地。(1)2 月24 日,公司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459 万股,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7.99亿股)的0.575%,授予价格为9.79 元;(2)2 月24 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5-8 亿元资金,发行价格为15.59 元/股,由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伍超群先生全额认购。 激励为矛,剑指业绩高增。参照草案,以2021 年为基数,公司2022/2023/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不低于18%/38%/60%,净利润增速不低于50%/90%/130%(收入或净利润达成其一即可)。初步计算得,2021-2024 年收入CAGR 达17%,净利润CAGR 达32%,业绩考核对应较高增长目标。本次计划授予的激励对象73人,包括公司董事、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旨在绑定核心人才,激发管理动能,拉动业绩成长。预计2022-2025 年摊销费用分别为2209/1586/623/113 万元,远不及激励本身带来的正向利润释放。 定增为盾,保障产能充足。根据预案,定增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年产60 万吨调味品智造项目。据2020 年11 月14 日公告,公司将“年产36 万吨调味品生产线项目”调整为“年产60 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即为本次定增资金拟投入项目。预计项目建设期5 年,于2024 年12 月完工,第一期完成20万吨酱油、10 万吨料酒产线建设,第二期补充完成30 万吨酱油产能,共计补充50 万吨酱油、10 万吨料酒产能。预计2024 年底(项目完工后),公司酱油/食醋/料酒产能分别达82/18.3/15 万吨,共计115.3 万吨。我们认为,本次定增扩产与股权激励相辅相成,有助于夯实供应基础,避免产能掣肘。 步步为营,兑现长期逻辑。2021 年疫情扰动与渠道变革交织,公司以KA 为主销渠道,经营受损较为严重。公司适时调整战略,推出中低端零添加,进军外埠市场流通渠道,同时积极布局团购,推出团购零添加争夺新渠道份额。伴随团购、流通渠道的有序发展,结合商超复苏、餐饮挖潜、电商高增,公司经营有望延续改善。利润端虽有成本滞后担忧,公司2021 年11 月提价落地将予以对冲,同时2022 年广告投放收缩有望带来较大利润释放。我们认为,公司深耕零添加,产品品牌占优,推进全国化,扩张战略清晰,短期看复苏弹性,长期料发展无虞。 定增激励双落地,维持“增持”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短期业绩弹性和长期成长韧性,根据股权激励草案中的预估费用摊销对模型进行调整后,预计公司202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2/23.8/28.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23.8%/21.2%;实现归母净利润2.3/3.9/5.0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69.8%/28.1%;EPS 分别为0.28/0.48/0.62 元,对应PE 分别为72.2/42.5/33.2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渠道建设不及预期,费用投放力度超预期,疫情恢复情况不佳 创维数字(000810):智能终端业务反转上行 VR前瞻布局春耕秋收 报告导读 公司作为国内高清智能终端及宽带接入设备龙头厂商,2022 年主业经营反转上行;多年布局VR 产业有望于2022 年中推出潜在新品,充分受益国内VR 设备放量元年。 投资要点 VR 设备:前瞻布局折叠光路一体机,受益国内VR 终端设备放量元年我们认为2021 年为海外市场VR 设备(以Oculus 为代表)放量起点,2022 年有望成为国内VR 设备爆发元年。公司研发团队成熟稳定,过往已发布三款产品(3DoF),产品研发沉淀不断成熟;区别传统VR 企业布局定位,公司前期主打B 端用户,深入挖掘终端商用需求;2022 年中公司有望通过发布国内市场首款折叠光路(Pancake)VR 一体机进军C 端市场,有望形成定位于商用、民用多层级需求的产品矩阵,成为国产VR 设备厂商潜在新星。 智能终端:运营商B 端龙头地位稳固,高清升级+汽车电子打开成长空间复盘公司经营历史,2018~2020 年受运营商招标节奏影响,公司收入处于平稳趋势;随国内及欧美地区机顶盒超高清化升级,及亚非拉地区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替代趋势拉动,公司智能终端业务于2021 年起重新步入成长周期。作为全球最大数字机顶盒生产厂商,公司B 端龙头地位稳固。凭借全球化业务布局及稳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深度绑定广电及通信运营商渠道,有效增厚业务安全垫;自营OTT 业务受益超高清业务替代升级,拓宽盈利通道。此外围绕汽车电子业务,座舱显示产品已凭借自身高质量产品逐步切入奇瑞/吉利/大众等知名主机厂供应商名录,赋予公司传统业务新成长驱动力。 盈利预测及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113.11、141.47、170.90 亿元,同比增长32.95%/25.07%/20.81%;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5/7.77/9.52 亿元,EPS 对应为0.46/0.73/0.90 元。截至2022 年2 月28 日收盘价,对应2021-2023 年市盈率分别为29、18、15x。考虑公司主业反转上行+VR 业务潜在超预期,我们综合给予2022 年25x 估值(2021 年因公司计提大额信用减值损失/不具备可比性),对应第一目标价18.25 元,对应市值194.25 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芯片供应链恢复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汇率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