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恩汽电(301488):收到知名汽车厂商全景摄像系统项目定点 计划2025年6月量产 豪恩汽电(301488)1月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近期,公司收到某知名汽车厂商的全景摄像系统项目定点,计划于2025年6月量产。根据该汽车制造厂商规划,项目生命周期为3年,生命周期总金额近1亿元。 天键股份:智能戒指在2023年第四季度已经小批量量产 天键股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智能戒指在2023年第四季度已经小批量量产,未来会以自有品牌对外销售,售价请关注具体发售信息,同时公司也不排除与品牌客户合作。目前公司的智能戒指主要定位是消费类产品,未来也向医疗级产品拓展。 天键股份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相关AR眼镜产线量产的条件已经满足,后续的产能可以快速响应。 利扬芯片(688135):子公司完成晶圆激光隐切等技术工艺调试并将进入量产 利扬芯片(688135)1月23日晚间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利阳芯(东莞)微电子有限公司近期已成功完成晶圆减薄、抛光,激光开槽,激光隐切等系列技术工艺的调试并将进入量产阶段。该等系列技术工艺量产,将进一步丰富公司技术服务的类型,满足全系列晶圆切割需求,有助于协同集成电路测试业务发展,预计对公司未来的市场拓展和业绩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雄韬股份(002733):新一代5MWh液冷储能系统已量产下线 雄韬股份消息,公司新一代5MWh液冷储能系统已量产下线。新一代5MWh储能系统具有更低LCOS、高效智能、多维度安全保障等特点,将满足行业客户对储能应用安全和降本的需求,助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强联(300850)公司风电主轴轴承全面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新强联(300850)3月15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从2024年起,公司的风电主轴轴承,无论是早期的三排滚子轴承和双列圆锥轴承,还是现在的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都已全面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就目前的结构而言,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主要应用于大兆瓦机型,调心滚子轴承预计今年产量稳步增长。公司产业链布局已经基本完成,锻件这方面公司投入时间比较早,2023年对外采购量较少,今年实现完全自供;钢球滚子预计今年4、5月份开始实现全部自制,截至目前,整个产业链布局已达到公司预期。 捷捷微电:功率半导体6寸线项目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针对公司的6寸线项目目前的进展情况,捷捷微电近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功率半导体6英寸晶圆及器件封测生产线”项目定位于功率半导体芯片生产线,最小线宽达0.35um;目前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产品包括单双向ESD芯片、稳压二极管芯片、开关管芯片、FRED芯片、高压整流二极管芯片、平面可控硅芯片、肖特基芯片和VDMOS芯片等等。产线一期规划3万片/月,现已实现1万片/月产出。 兆龙互连(300913):800G产品仍处于小批量试样阶段 尚未形成量产 兆龙互连(300913)3月20日晚间发布异动公告,关于部分投资者在近期互动交流活动中询问公司关于800G高速电缆组件产品相关情况,目前公司800G产品仍处于小批量试样阶段,尚未形成量产,从试样到量产在技术工艺方面需要一定的时间,可能存在量产工艺不成熟的风险。后续即便工艺技术日渐成熟,但其市场应用及前景尚待进一步明确,且公司产品能否获得市场认可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未来可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北斗星通:目前公司的定位芯片、天线已经量产应用国内主流无人机厂商 北斗星通4月10日于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公司的定位芯片、天线已经量产应用国内主流无人机厂商,市场占比超过60%。公司同时也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国内汽车前装定位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在飞行汽车方面也已经初步导入应用。 上海电气:恒羲光伏南通工厂首批量产组件出货 记者获悉,4月9日,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恒羲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恒羲光伏”)南通工厂承接的广东蔚盈1.2MW订单如期发运,顺利完成了首批量产组件出货。这是恒羲光伏南通工厂建成以来首次实现量产订单交付,标志着恒羲光伏南通工厂正式走上量产交付轨道。 思特威(688213):2MP、4MP、8MP分辨率黑光图像传感器均已量产 思特威(688213)4月1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并不直接制造黑光全彩摄像头,而是和业内知名主控SoC厂商联手打造基于黑光CMOS图像传感器(CIS)和AI ISP主控SoC芯片的黑光全彩全天候录制解决方案,助力终端客户打造性能升级的黑光摄像头系统。截至目前,思特威2MP、4MP、8MP分辨率黑光图像传感器均已量产。 弘信电子:将进一步深度参与机器人相关客户的研发与量产工作 弘信电子4月2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以来与小米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小米系列产品FPC的主要供应商,包括为小米手机、可穿戴设备、机器人等提供软板产品。公司已成功为小米客户机器人产品提供过全套FPC解决方案,并获得了小米的高度赞赏。随着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程度逐步提高,公司将进一步深度参与机器人相关客户的研发与量产工作。 弘信电子:燧原三代芯片预计今年上半年量产交付 弘信电子(300657)4月2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据了解,燧原三代芯片预计今年上半年量产交付,燧弘与燧原已经制定了相当规模的消纳计划,等待三代卡量产后将有序展开。 捷捷微电(300623):南通科技8寸线部分SGT MOS已量产 捷捷微电4月2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南通科技8寸线部分SGT MOS已经量产,还有部分委外绍兴中芯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代工。4月份以来,公司产品线的销售都有一定增幅。 天和防务(300397)子公司天和嘉膜的高导热材料已具备量产能力 天和防务(300397)4月2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子公司天和嘉膜的高导热材料已具备量产能力,半导体材料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扩产工作正在筹划中。 雷赛智能(002979)一季度净利增长54% FM系列无框电机已成功量产 4月25日晚间,雷赛智能(002979)公布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受益于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复苏和公司营销体系变革显现成效,公司一季度业绩形成向好趋势。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上升21.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59.02万元,同比上升53.66%。 雷赛智能表示,随着国家多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设备更新带来的需求释放,机器换人、国产替代进口的进程加速,公司所处的工业自动化行业需求正迎来加快复苏,为公司带来了较好的产业发展机会。再加上历时两年多的营销体系变革调整已经完成、三线协同模式已经形成并初步显现成效,正是上述内外因素结合的拉动,公司今年的经营业绩呈现逐步向好的态势。 雷赛智能也紧紧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机遇,针对运动控制系统未来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积极研究开发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品技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尤其是对伺服产品、PLC产品、机器视觉、机器人关节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714.30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12.36%。 此外,雷赛智能作为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部件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从2018年起持续耕耘机器人行业(AGV/AMR、协作机器人等),并将人形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战略业务方向,2023年底公司已成功研发出高密度无框力矩电机、CD伺服驱动器、中空编码器、空心杯电机及配套的微型伺服系统等核心产品,并得到市场和客户的广泛认可,报告期内公司实现FM系列无框电机的成功量产,年产能可达30万台。 卓胜微:公司6英寸滤波器产线目前已实现高良率的批量生产状态 卓胜微5月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6英寸滤波器产线目前已实现高良率的批量生产状态。未来公司仍会持续提高产线良率,优化成本结构。 海利得(002206)第三代光伏反射材料目前已进行小批量出货 具备生产条件 海利得今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就产品而言,新一代柔性光伏反射材料的反射率及耐候性等指标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第三代光伏反射材料目前已进行小批量出货,具备生产条件。 海马汽车:海马EX00计划于2024年四季度量产并投入运营 海马汽车5月14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B端赛道专用产品——海马EX00产品已完成NC数据发布、ET0样车试制,正按计划开展碰撞性能、NVH、热管理、底盘调校、VCU开发等。下阶段工作中,将重点推进工装开发落地、生产线改造、ET0-2试制及相关性能试验等工作。海马EX00计划于2024年四季度量产并投入运营。 海目星688559:准固态电池目前已形成交货和量产 海目星5月1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进行了长期的研发工作,涉及半固态、准固态到全固态电池的三个基础技术路线。目前形成交货和量产的是准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低于10%,该技术路线已有中试产线进行量产,已经得到行业的认可和客户的使用,能量密度超过480瓦时/公斤,循环次数超过400次,据客户反馈,海目星是目前行业里唯一一条达到480瓦时/公斤的产线。目前客户对于公司合作开发的设备很满意,且后期不排除在公司生产基地附近建厂。 国轩高科(002074)发布G刻电池:实现9.8分钟快充80% 发布即量产 5月17日上午,国轩高科(002074)在第13届科技大会上发布超快充产品G刻电池,采用5C超级快充技术,可实现充电9.8分钟补能80%,充电一刻钟补能90%。据悉,G刻电池支持纯电、增程混动等全场景应用,涵盖磷酸铁锂、磷酸铁锰锂和三元体系。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副院长曹勇在发布会上表示,G刻电池发布即量产。 赣锋锂业(002460):公司目前第一代固液混合电池已初步实现量产 赣锋锂业5月29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第一代固液混合电池已初步实现量产,能量密度240—270Wh/kg,可以通过针刺安全性能测试实验,循环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第二代固液混合电池目前处于研发阶段,能量密度可达到400Wh/kg以上,可以通过针刺实验,能够在维持高能量密度的情况下同时保持高安全性能,达到超高功率输出,可以持续5C以上放电,目前公司正聚焦研究提高循环次数、高功率输入等领域问题。 长电科技:已完成多项5G及WiFi射频模组开发和量产 长电科技官微最新显示,面向5G移动终端,长电科技深度布局高密度异构集成SiP解决方案,配合多个国际、国内客户完成多项5G及WiFi射频模组的开发和量产,产品性能与良率获得客户和市场高度认可,已应用于多款高端5G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的主要元件上,公司基本实现了所需封装类型的全覆盖。此外,公司完成新一代毫米波AiP方案及WiFi和5G射频模组的开发并投入生产。 云南锗业: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片已量产多年并实现批量供货 云南锗业6月1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产的光伏级锗产品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片主要用于生产太阳能锗电池等,太阳能锗电池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等特点,多用于空间飞行器(如人造地球卫星)等领域。目前公司该产品已量产多年并实现批量供货。目前该产品下游以国内客户为主,也有部分出口。 南山智尚(300918):2024年年初至今 36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始终处于满产状态 南山智尚6月1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2024年年初至今,公司3600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始终处于满产状态,根据产品品类不同,销售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别,特种防护纤维价格的销售均价高于民用类纤维价格的销售均价。另外,公司将持续提高新材料领域的国内竞争力,并充分发挥一体化产业链优势积极拓展高端市场,根据市场环境不断推动产品竞争力向全球迈进,公司海外客户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土耳其、巴西、韩国、日本也有所涉及,对外销售业务也在持续开展中。公司一方面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的价格。 百川股份(002455)子公司年产2GWh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百川股份(002455)6月18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子公司江苏海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年产2GWh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项目”已完成设备升级调试,生产出合格产品。产线可兼容生产280Ah和314Ah等大规格电芯,目前产能爬坡中,进入量产阶段。 万朗磁塑(603150):“低导热节能门封”已在东芝、三星客户实现量产 万朗磁塑(603150)2024年6月2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第一代低导热系数材料2023年导热系数较2022年降低约20%,第二代低导热系数产品在持续深入研究中,“低导热节能门封”已在东芝、三星客户实现量产。另外,万朗磁塑表示,新能源汽车电池橡塑及连接件项目产品为电池结构件,尚在起步阶段,业务收入较小。 瑞德智能(301135)车载电器控制器产品已在广汽合创部分车型实现量产 瑞德智能(301135)6月2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研发制造的车载电器控制器产品,已在广汽合创的部分车型中实现量产。公司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主要是间接参与硬件设计与生产制造服务,配套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控制器产品,目前已实现多批次稳定交付。 亨通光电(600487)将持续关注空芯光纤等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及量产 亨通光电(600487)7月3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空芯光纤是一款前沿光纤,公司在技术方面已布局空芯光纤的制备关键原材料;在设计方面与国内空芯光纤知名高校保持密切联系与合作;在标准建立方面联合中国移动等单位研究相关技术标准。公司将持续关注多芯光纤、少模光纤、空芯光纤、掺饵光纤等下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及量产。 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AC8025正式量产 四维图新消息,近日,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宣布,公司新一代智能座舱域控SoC芯片AC8025已搭载到某自主品牌车型的智能座舱系统中,这标志着AC8025正式进入量产阶段。 华丰科技(688629)已于7月开始进行高速线模组产品批量生产交付 华丰科技(688629)近日在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已投资建设高速线模组的6条产线,包括4条高速模组自动生产线和2条通用模组自动生产线,并已经于7月开始进行高速线模组产品的批量生产交付。公司后续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展产品产能建设。随着高速线模组产品的上量,公司56G及以上传输速率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也在同步上量,高速背板连接器的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56G及以上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多个品类已在扩产中。 晶合集成(688249)成功生产半导体光刻掩模版 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 晶合集成(688249)7月22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成功生产出首片半导体光刻掩模版,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量产后,晶合集成将陆续提供28nm至150nm制程的光刻掩模版服务,服务范围包括光刻掩模版设计、制造、测试及认证等,未来有望为客户提供4万片/年的产能支持。 利元亨(688499)全自动光伏电池片包装检测一体机量产出机 据利元亨智能装备消息,截至日前,利元亨全自动光伏电池片包装检测一体机已量产出机。 华丰科技:已于7月开始进行高速线模组产品的批量生产交付 华丰科技7月31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已投资建设高速线模组的6条产线,包括4条高速模组自动生产线和2条通用模组自动生产线,并已经于7月开始进行高速线模组产品的批量生产交付。 鹿山新材:公司折叠柔性OCA光学胶膜已在京东方和OPPO进行系统的验证 有望实现量产供货 鹿山新材8月1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折叠柔性OCA光学胶膜已在京东方和OPPO进行系统的验证,目前测试反馈较好,性能在国产产品中居于领先地位,有望实现量产供货。 超捷股份:公司商业航天业务按计划正常推进 预计下半年有小批量产品交付客户 超捷股份8月1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商业航天业务按计划正常推进,目前已产生商业航天业务销售收入,但该业务在公司营收端占比较低,对公司业绩未构成重大影响。预计下半年有小批量产品交付客户,商业航天火箭箭体结构件相关业务效益在明年会逐步释放。 汉威科技(300007)公司的柔性传感器目前已经具备成熟产线和量产能力 汉威科技(300007)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柔性传感器目前已经具备成熟产线和量产能力,形成四大核心技术、七大产品系列,技术水平及产业化程度国内领先,未来会结合市场需求更加积极地开拓下游应用。 国轩高科(002074)公司第三代电芯产品正在量产走向交付 8月30日,国轩高科(002074)在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第三代电芯产品储备丰富,市场覆盖面广,能满足CTP结构和B级及以上车型的需求,此外还将在储能、低空经济等领域拓展应用空间。当前,第三代电芯产品正在量产走向交付。 纳尔股份:子公司3D膜主要应用于手机曲面屏 已经量产 纳尔股份(002825)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子公司东莞骏鸿光学的产品主要为2D保护膜、3D保护膜、制程膜,目前3D膜主要应用于手机曲面屏,已经量产,占比不大。骏鸿光学的折叠屏产品在开发中,还未形成规模销售。 格科微(688728)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量产出货 格科微(688728)10月13日晚间公告,近日,公司50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实现量产出货。该产品量产出货,进入海内外中高端品牌手机后主摄市场,有助于巩固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PRO 730Wp+即将量产交付 据东方日升消息,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PRO 730Wp+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量产交付。 晶科能源(688223)TOPCon第三代组件将涨价 2025年迈入量产 近期市场传出全球最大光伏组件供应商晶科能源有意上调第三代Tiger Neo组件报价的消息,该公司对此回应称,2025年650W以上双面组件供应在较高需求下势必产能紧张,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的需求和获得足够的产能分配,以前价格太低,早已低于客户投资回报率合理的进价底线。第三代Tiger Neo预计将在2025年量产。晶科认为,2025年是行业重回健康增长的一年,价格已经触底回温。 东安动力混动总成搭载整车首个出口项目即将量产 据东安动力消息,近日,东安动力在新能源市场领域开拓实现新突破,公司1.5L+DHT前驱混动总成搭载海外某重点车厂的主力车型,即将实现出口量产。客户已提供首批量产订单,该项目作为东安动力首个前驱混动总成出口量产项目,客户预测销量非常可观。 湖南裕能(301358)黄家坡磷矿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实现规模化生产 湖南裕能(301358)11月29日在电话会议中表示,黄家坡磷矿预计将于明年下半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关于公司对海外市场的磷酸铁锂渗透率的看法,湖南裕能表示,未来磷酸铁锂材料有望在海外市场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将有序推进西班牙项目建设,目前正在积极筹备项目前期审批工作,同时公司也与海外电池厂开展了密切对接和沟通。 博俊科技(300926)一体化压铸产品预计明年第二季度量产 博俊科技(300926)12月23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一体化压铸产品预计明年第二季度量产。此外,公司目前尚不是特斯拉的直接供应商,部分产品通过Tier 1客户间接供货特斯拉。公司目前已在对接小鹏汽车新的多款车型。 鼎泰高科(301377)丝锥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 鼎泰高科(301377)近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的丝锥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生产设备均为公司自研的数控丝锥磨床,现有产能约2万支/月且已实现满产满销,鉴于目前订单充足,预计明年将会根据市场开发进度持续扩充丝锥产能。此外,公司车载膜产品近期进展变化不大,仍处于部分客户验证和部分客户小批量交付阶段。 五矿新能(688779)超高镍三元材料已小批量生产 五矿新能(688779)近日在接待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超高镍三元材料已通过多家高端客户的无人机项目、载人飞行器项目测试,目前已实现小批量生产。 元力股份(300174)新能源碳材料开发进展顺利 硬碳、多孔碳均已量产 元力股份(300174)在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新能源碳材料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硬碳、多孔碳均已实现量产,并受到了下游知名厂商的青睐。后续公司将紧密链接下游重点客户,紧跟市场动态,力争加速形成公司发展的新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