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002074)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 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 国轩高科(002074)4月1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 晓程科技(300139)多款芯片已量产 或可成为发展第二增长点 晓程科技(300139)4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称,公司始终秉持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向,目前公司已量产的芯片有PL4000,PL4300,PL3201,PL3106,XC7100,XC7000,XC6300,XC2023等,在巩固发展黄金业务的同时,持续投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研发创新。 韦尔股份(603501)新款传感器OV50X将于三季度投入量产 韦尔股份(603501)高管近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介绍,OV50X作为公司近期推出的一款5000万像素的传感器,采用1英寸光学格式,像素尺寸为1.6微米,专为旗舰智能手机设计,具备在单次曝光下拍摄高动态范围(HDR)视频、快速自动对焦及高帧率等功能。目前OV50X已出样,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投入量产。 长光华芯(688048)高性能车载激光雷达芯片部分产品获得战略客户订单并进入量产阶段 长光华芯(688048)5月12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激光雷达芯片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尤其是在高性能车载激光雷达芯片方面,公司已经突破了技术瓶颈,部分产品获得战略客户订单并进入量产阶段。 东方电热(300217)柔性织物压力传感产品已准备量产 东方电热(300217)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柔性织物压力传感产品已准备量产,公司已就机器人相关业务与头部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洽谈。 东方电热(300217):硅碳负极设备预计11月中旬交货 明年有望放量 东方电热10月1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在推进集流体材料的研究;硅碳负极设备预计11月中旬交货,明年有望放量。 闻泰科技(600745)年底将实现超200颗模拟芯片量产料号 5月21日,闻泰科技(600745)披露的机构调研纪要显示,今年是公司半导体业务新产品料号批量发布的重要一年,从一季度起,公司发布了一系列新品,特别是围绕三代半、模拟等高价值料号的新品发布节奏明显加快。公司去年开始建设的8寸SiC及GaN产线目前已完成设备进场;在模拟芯片产品中,公司围绕AI电源及车规应用两大核心应用场景,近期密集发布系列新产品,并加快客户认证导入;预计2025年底公司将实现超过200颗模拟芯片量产料号。 晶华微(688130)工业传感器高精度低功耗测量AFE芯片等项目预计年内陆续量产 在5月22日的业绩说明会上,晶华微(688130)独立董事余景选向投资者介绍,公司带语音解码的血压计专用SoC芯片、工业传感器高精度低功耗测量AFE芯片、高性价比数字PIR传感器专用芯片、40V高压低功耗运算放大器芯片及多个锂电池保护芯片项目等预计在本年度内陆续量产,智芯微的高性能触控显示智能控制芯片将于二季度推出量产样品。量产后面临市场竞争、技术迭代、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但也同时拥有市场需求增长、国产替代、产品差异化提升竞争力、客户拓展等方面的机遇。 雅迪首款“支付宝碰一下”电动车量产 日前,雅迪推出首款搭载“支付宝碰一下”的量产电动车“冠能S白鲨”,手机碰一下即可绑车、解锁。 宁德时代: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投入 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宁德时代5月2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艾为电子(688798)自主研发的超低功耗高压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已在多家客户完成验证测试即将量产 艾为电子(688798)6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超低功耗高压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将液体冷却方案带入移动设备中,该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正在彻底改变移动设备的热管理系统,是国产芯片在该领域的首个自主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产品已在多家客户完成验证测试即将量产。 海马汽车:海马EX00车型计划今年量产上市 海马汽车6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盒子汽车作为公司首款B端新能源汽车产品,顺利取得产品公告目录,已具备量产上市的前置许可条件。当前,产品上市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已在公司内部实现小规模验证交付。海马EX00车型计划今年量产上市,相关工作(包括产品开发、产线改造、性能提升、质量改善等)正在有条不紊按计划推进中,进展正常。 长安汽车(000625)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长安汽车(000625)在互动平台表示,关于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正全力投入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恒帅股份(300969)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在清洗业务方面已验证并应用 正逐步实现量产 就“谐波磁场电机技术在清洗业务方面是否会应用?”问题,恒帅股份(300969)7月31日在机构调研中表示,传统清洗业务在技术革新的需求上以持续改善为主,目前尚无颠覆性革新需求。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方案技术较为成熟,对功率密度等核心技术指标的要求变化不大,导致新技术的应用需求相对较少。但在高级别自动驾驶场景下,对清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复杂程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项技术已得到验证并成功应用,正逐步实现量产。 振江股份(603507):外骨骼机器人预计年内实现量产能力 振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外骨骼机器人基础研发工作已经完毕,预计年内实现量产能力。 鼎通科技(股票代码688668) 据2025年8月12日机构调研,公司液冷散热器二季度已小批量出货,配套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客户已通知启动量产模具开发,预计年底或2026年初量产。 新易盛(300502)1.6T相关产品进展顺利 下半年开始逐渐上量 新易盛(300502)9月4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1.6T相关产品进展顺利,从目前的市场需求及客户指引来看,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上量,预计明年会进一步增加。公司会努力达成交付,满足客户需求。目前3.2T产品处于预研阶段,商用时间取决于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情况。 国光电器(002045) 据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AI眼镜有量产计划,但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业务正推进中。 浙江世宝:线控转向首个量产项目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浙江世宝9月22日在分析师会议中表示,公司在线控转向和后轮转向领域技术储备深厚,已获多家主流车企定点,线控转向首个量产项目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后轮转向首个量产项目预计于今年四季度开始量产。这两类产品分别主要面向L3+智能驾驶车型及高性能豪华车型,技术壁垒高,市场前景广阔。 蓝思科技(300433)首条汽车玻璃产线已通过客户认证 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实现量产 蓝思科技(300433)10月28日在分析师会议表示,公司开发的超薄夹胶汽车玻璃已获得美规、欧规和中规认证。首条汽车玻璃产线已通过客户认证,预计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实现量产,满足数十万辆汽车的客户需求。另外三条产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基础建设,并在明年一季度通过客户认证后快速投入量产。这四条线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可匹配上百万辆车。目前公司正与20多家汽车厂商合作,鉴于市场需求旺盛,预计未来几年将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中联重科:预计2026年起开启机器人批量生产并面向市场销售 就“公司目前在具身智能业务的情况和未来规划”问题,中联重科(000157)近日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多款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已历经2至3轮迭代,并成功实现工程化。其中,1款小型双足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已达行业标杆水平。另外,3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可对标国际及国内旗舰标杆产品,具备稳定的行走、奔跑以及全身协同运动能力。目前,数十台机器人正在工厂开展工程机械预装配、货物分拣、摆盘、扫码上料、中型零部件装配、质检等场景的验证与数据采集工作。未来规划方面,预计自2026年起逐步开启批量生产并面向市场销售。 小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预计2026年规模化交付 11月5日,何小鹏透露,全球首款量产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预计2026年规模化交付。 小鹏将在2026年底规模化量产高阶机器人IRON 11月5日,何小鹏透露,小鹏将在2026年底规模化量产高阶机器人IRON。关于量产,何小鹏解释说,机器人是软件驱动硬件设计,只有自己研发的硬件,才能完美匹配上自己训练的模型,而模型的训练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专项调整。只能全栈自研,才能造出一个足够领先,同时又能实现规模化量产的机器人。未来,IRON会优先进入商业场景提供服务,它可以像人类一样,快速融入各行各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