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今年年底将推出人形机器人Optimus第3版原型机,预估2026年开始量产Optimus,目标5年内年生产100万台。 近年来,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产业获得了政策面的大力扶持。2023年10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大脑-小脑-肢体”技术攻关路径,配套设立北京(百亿级)、上海(50亿元)等地方产业基金。2025年《“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划定10大重点领域。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攻关谐波减速器寿命(突破1.2万小时)、六维力传感器精度(±0.5%FS)等卡脖子技术,绿的谐波市占率从15%提升至25%。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工业机器人自主学习,比亚迪电池分拣线故障率下降70%。 在政策驱动下,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设定的60%国产化率目标加速实现,国内的谐波减速器、RV减速器等核心部件已批量供应特斯拉Optimus和优必选Walker系列。 展望后市,GGII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63.39亿元,2035年将超4000亿元,中国占比持续保持在50%以上。花旗报告更指出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或达7万亿美元。 具体到A股市场,光大证券分析称,“国产替代”仍然是主线,工业场景(工厂巡检、危化品处理)将早于消费级市场爆发。可关注谐波减速器(双环传动)、力矩传感器(柯力传感)等2025年业绩确定性高的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