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包含会议论坛、展览展示、评奖赛事、智能体验四大板块。其中,展览是到29日才结束。800多家前沿企业、3000多项创新产品,场馆里人山人海。这个展览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这么火爆,观众都追着看?作为中国和全球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重要展示平台,这次大会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哪些新动向? 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馆超过7万平方米,汇聚800多家全球企业,规模创历史新高。四大展馆分别是核心技术馆、行业应用馆、智能终端馆与全域链接馆,构建起一条贯通算法模型、场景融合、具身协同与供需撮合的“AI能力走廊”。这样一个听起来相当有技术门槛的大会,不仅会聚了诸多行业内人士,还吸引了大量市民来看展。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非常火爆,在现场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就是,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多地跟老百姓的生活相关,深入到了教育、医疗和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 毛医生是一位AI医生,它是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毛洪京的AI分身,通过大模型学习,掌握了大量临床数据和科普论文资料,并且经过医生本人的严格训练与测评,合格后才可以上线。 这位AI医生体力过人,能24小时不间断地辅助看诊,已经累计服务患者460万人次。这样的AI医生,在这个AI健康管家平台里还有200多名,都是全国三甲医院的知名医生的分身。 AI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产品越来越多元化和实用的结果。在本次大会上,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其中100多款是“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上海纬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瑞:“我们发布的视触觉传感器是全球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目前分辨率超越人类手指的触觉传感器。” 这家中国初创企业刚刚成立一年多,这项硬核技术一亮相就备受关注。 在大会主论坛上,中国企业智元机器人正式发布“智元灵渠OS”开源计划,这是业界首个具身智能操作系统参考框架,将加速机器人“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会“翻译合作伙伴”科大讯飞最新升级的星火大模型也备受关注,除了能实现无障碍交流的语言增至130多种,语音同传大模型响应速度更是实现最新突破,中英同传首字响应时间提升至最快2秒,达到高阶同传专家水准。 因为强烈的探索精神,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跑出了中国“加速度”,令世界瞩目。在大会现场,国产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AI的展区人头攒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可灵AI进行了超过30次的迭代,视频生成大模型的创作能力不断突破。目前,产品在北美、欧洲、东亚等市场用户增长很快,全球累计用户已超过4500万。 在本次大会上,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好用的AI、能干的AI、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AI变多了。感受更强烈的是,当这些AI跟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结合后,这些领域、行业真的是全面被重塑。 国内首个全自研的“全动飞机模拟机视景系统”,由腾讯和南航共同打造。该系统不仅改变了对进口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的依赖局面,还因为运用大量人工智能技术,视觉效果更加逼真。 人工智能正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在本次大会的展览现场得到了最佳展现。记者注意到,本次大会的参展商除了AI公司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多来自实体经济的传统企业。他们既是来探寻AI新技术,同时也展示自己的企业如何与AI技术结合,创造了更高的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让大家对AI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要让人工智能行业更好、更持续地发展,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突破非常重要。为此,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举办了多场论坛及交流会,汇聚了包括12位图灵奖及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全球1200余位顶尖嘉宾,并首次明确增加学术维度,首创“数学之问、模型之问、科学之问”三问机制,将人工智能的学术研讨推向一个新高度。 本次大会不仅聚集了全球顶尖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商业界人士,其实还有一个环节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组委会为年轻人举办了一些“小而美”的论坛。像青年的精英会、思辨会,聚焦人工智能的核心话题,像大模型的进化,具身智能和量子计算等等。相当于主办方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有机会能够聚集起来,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碰撞。 记者看到,这些小型论坛的形式灵活,气氛也很活跃,大家随时可以提问交流。会议嘉宾多是一线企业的从业者、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交流的大多是18至35岁的年轻人,有对AI感兴趣的大学生、行业年轻从业者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青年创业者。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行业,也是年轻人的行业。大会对年轻人的格外关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蓬勃的朝气。 2018年以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每年在上海举办,较之过去的七届,今年的大会被赋予里程碑意义,大会已从中国顶尖的行业盛会,跃升为具有全球影响力、承载国家战略与参与全球治理的核心平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中国发展人工智能还是有多方面优势,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人工智能实现了整体性、系统性跃升,目前已经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院长李学龙:“今年的大会不仅展现了来自全球前沿的技术创新,更聚焦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思辨,把大会定位为全球治理平台,是科技强国战略和全球治理观的深度融合。”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发布的《中国智·惠世界(2025)》案例集、《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及《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等一批聚焦全球智能治理与创新合作的成果在大会上集中亮相,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对智慧共享、合作共赢的有益探索。 透过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窗口,世界看到了一个在人工智能领域充满活力、充满信心且深度融入全球体系的中国。这里有顶尖的技术探索,有规模空前的应用实践,也有对治理难题的深刻思考。中国AI的未来,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全球智能化的进程。“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需要汇聚全球智慧,也需要每一位参与者的创造和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