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甫股份:将转型为核心核电设备和军工产品提供商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 撰写日期:2014-07-23 重组后公司将成为核心核电设备和军工产品提供商 公司与台海核电的所有股东签署了《重大资产重组框架协议》,台海核电将实现借壳上市。全部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为台海集团,实际控制人变为自然人王雪欣。 台海核电主营业务为生产和销售核电专用设备,以核岛中核心设备--主管道产品为主。2010年以后台海核电陆续新开工海南昌江、广西防城港、江苏田湾、山东海阳、浙江三门、福建福清等核电机组主管道的生产。台海核电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同时生产二代半堆型和三代AP1000、ACP1000堆型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的制造商,也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具备三代核电主管道全流程生产能力的制造商,在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市场上,台海核电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随着二期工程的产能释放,公司核电产品领域拓宽,将来有望发展成为国内核电设备(不仅仅是主管道)主流厂商。 台海核电具备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同时已经具备相应的技术储备,凭借独特的材料优势和机械加工工艺优势,目前已开展相关项目的合作及开发,对军品外延扩张也将促进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过去三年业绩波动大,但未来三年成长性好 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2011年3月起,我国暂停审批新的核电站建设项目。台海核电2011年-2013年的经营业绩较2010年度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台海核电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1.12亿元、1.47亿元、2.09亿元,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77.92万元、1,503.44万元、3,060.44万元、3,175.67万元。 但根据预案,预计台海核电2014年、2015年、2016年,营业收入分别约为5.80亿元、8.27亿元、11.30亿元,台海核电将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000万元、30,000万元和50,000万元。照此预测,则未来三年公司收入增速均在35%以上,净利润增速均在50%以上,体现出良好的成长性。 我国核电进入“抓紧建设期”,核电设备市场空间年均超400亿 日本已迈出重启核能最有实质性的一步,我国内对核电的政策也已经转为“抓紧建设”。预计2014~2020年,我国的核电设备采购量将逐步释放,核电铸锻件、核岛常规岛主设备、核级阀门等细分行业将全面复苏。2014~2020年核电设备制造市场年均400亿元以上。 国内核电设备供应商数量不多,台海核电主管道业务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三洲核能、二重重装。台海核电的竞争优势主要有:拥有系列经营资质和许可证、先进的材料技术、积累多年的研发优势和良好的产品使用记录。 台海核电未来业绩增长点 核电领域公司将伴随行业高增长而成长,维持现有市场占有率(主管道产品市占率40~50%)。其它民品增长来自二期工程的产能释放,向火电、水电、油气等行业渗透。台海核电已获得军工产品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在政策扶持下,台海核电对军品的外延扩张能力值得期待,交易预案披露未来三年军工主管道产品订单每年大约2~5亿元。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结合台海核电所处行业发展趋势及交易预案中的业绩承诺,我们预测2014~2016年台海核电收入分别为6.5、8.8和11.5亿元。综合毛利率会可维持在53~54%左右。预测2014~2016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1、3.2、5.2亿元。对应交易完成后的2014~2016年全面摊薄EPS为0.49、0.74和1.21元。 台海核电主要从事的核电和军工业务均属于高估值行业。可比公司的合理估值为2015年42.31倍。照此计算,公司合理价值为31.31元。 当前股价并没有完全反应交易后的资产价值,考虑到未来三年内核电站建设处于景气向上周期、军工产品符合我军发展方向从而获得更多订单,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 核电行业能否按政府意愿加快建设、重组方案能否顺利通过、交易预案材料失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