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7】康芝药业(300086):研发创新外延整合 多业务板块协同发展 随着大健康产业尤其辅助生殖行业发展红利的到来,儿童大健康上市企业康芝药业在致力研发创新的同时,通过外延并购及引进战略投资等多种方式,不断整合优质资源,深化儿童大健康产业布局,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国资背景加持 企业实力凸显 康芝药业近期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为给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拟将其持有的公司45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协议转让给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本次股份转让过户完成后,高新区集团成为康芝药业第二大股东。 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广州开发区最早成立的国有直属公司之一,其资产规模、经济效益及综合实力均位居广州开发区国有企业前列。康芝药业作为国内儿童大健康领域的知名上市企业,在当前国家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引进国有企业战略投资,有助于强化公司综合实力,利用产业政策红利,共同推进生物医药与儿童大健康产业发展。 康芝药业表示,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高新区集团在资金实力、政策扶持、产业运营、园区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康芝药业在产业资源、研发设计、品牌管理与儿童大健康服务等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开发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中心等高端载体与平台定位,推动公司向更高层次目标、更广阔领域发展,实现长期合作共赢。 辅助生殖迎来蓝海 外延并购深化布局 康芝药业不仅通过引进战略投资为企业实力加码,也借助外延并购方式,不断深化实施儿童大健康战略。2018年,康芝药业相继完成了对云南九洲医院有限公司、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有限公司,以及中山爱护日用品有限公司的收购。公司基本形成了以儿童药品、婴童康护用品、生殖医学医疗、妇儿健康医疗为主营业务的儿童大健康布局。 据悉,云南九洲医院以人才储备和经营口碑为竞争力,在生殖医学科、泌尿外科和妇产科三大领域具有技术优势;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作为云南省优生优育妇幼保健会副会长单位,主要技术储备包括治疗男性不育的精液检查及WHO精液分析技术、治疗女性不孕的宫腔镜手术等技术,以及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中山爱护主要研发、生产、销售婴童皮肤护理产品,是国内婴童康护行业的领军企业。 辅助生殖市场是近年医疗领域新蓝海,卫计委数据显示全国不孕不育率达到12.5%-15%,不孕人群超过5000万,加之二胎政策全面开放,辅助生殖市场成为一片新兴市场。根据港股锦欣生殖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进行的IVF取卵周期总数达到68.4万个,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2亿元,预计2023达到约500亿元,年复合增长14.5%。同时,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仅为7%,远低于美国的30.2%,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有较高准入门槛,医疗机构拿到生殖中心牌照面临着极高要求和较长周期,截至2017年末,我国生殖中心451家,其中民营医疗机构仅41家。而康芝药业收购的云南九洲医院及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是少数具有辅助生殖医疗资质的民营医院。 公开资料显示,康芝药业生殖医学板块近来不断加大外部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包括与台湾中亚联大达成战略合作,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组建医联体,受邀出席欧洲生殖医学学术盛会,以及携手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医师协会计划生育医师分会,承办即将举行的“海峡两岸生殖医学与内分泌学术研讨会学习班相关临床问题继续教育全国行活动”。通过对生殖医学领域的快速切入和深化布局,康芝药业将有望最大程度地分享行业红利。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科研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康芝药业不断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康芝药业共有研发人员552人,同比增长256.13%;研发投入总额为3450.91万,同比增长232.74%。从公司披露的2019年半年报预告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力度同比仍在加大。 尽管由于研发投入加大等原因,康芝药业2019年上半年度利润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在科研创新领域的长期投入,也为康芝药业带来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 定期报告显示,2018年康芝药业新增美国专利授权1项,新增发明专利申请2项,2018年全年共有8项研发项目获得临床批件。公司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项目《低剂量尼美舒利颗粒》和《右旋布洛芬儿童干混悬剂》获得中国发明专利1项,并发表SCI论文3篇。同年,其产品“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及“止咳橘红颗粒”获得《海南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一类药“注射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3:1)”获得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药品再注册批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康芝药业研发的手足口病治疗药物“注射用苏拉明钠”,已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此外,河北康芝布洛芬颗粒也完成了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并注册申请,目前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受理通知书且已进入审评阶段。 在康芝药业研发技术与资金实力的加持下,通过投资并购延伸的儿童大健康相关板块,在科研创新方面也收获颇丰。如康芝药业旗下子公司中山爱护,不仅于今年初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而且截止目前,其有多项产品入选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 在健康产业这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中,如果企业缺乏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必然导致落后甚至最终被淘汰。研发创新有助力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技术堡垒。而儿童健康产品尤其儿童药品的研发创新,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长期致力儿童健康领域的康芝药业来说,其承受的压力也更加明显。但从公司研发情况来看,其在产品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必将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整合业务资源 实现多板块协同发展 在此前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康芝药业表示,儿童药品、生殖医学服务、婴童康护的终端消费者趋同,相关的销售渠道具有一定的重合性。未来,康芝药业将对三大业务板块进行整合,通过医院推广公司儿童药品及婴童康护产品,通过婴童康护终端人群推广公司药品以及生殖医学服务业务,强化康芝品牌优势以整合各子单元业务线的营销传播。 尽管业务板块整合过程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但随着康芝药业儿童大健康业务布局的逐步成型,以及行业利好政策的不断呈现,公司通过将生殖医学医疗、妇儿健康医疗、婴童康护用品等板块与原有儿童药品板块联动,充分发挥各板块的渠道与资源优势,最终有望突破主营业务增长瓶颈,实现多板块协同发展。 【2019-04-24】亚宝药业(600351)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6.53% 拟每10股派2.5元 亚宝药业(600351)4月23日晚间发布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9.18亿元,同比增长14.05%,实现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增长36.53%。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元(含税)。 年报显示,公司在制药工业领域着力打造儿童健康品牌,形成以“丁桂”品牌为龙头的儿科系列药品及健康产品,在儿童大健康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抗肿瘤等国内药品市场最具用药规模和成长力的治疗领域,都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品布局。 商业物流方面,2018年,公司进一步完善基药配送网络,基药配送实行“一县一策,专人跟进”,服务终端客户1200余家。通过医院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创新增值服务,提高医院配送服务,进一步巩固与二级以上中高端医疗机构的合作,实现区域二甲以上医院配送高覆盖,开发医院100余家。 展望2019年,公司表示,供给端,受药品集采政策、一致性评价工作、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强质量监管等因素影响,医药行业将控制现有药品品种乃至现有药品生产厂家的数量,从优化存量品种以及优化存量厂家的角度净化行业,优化竞争环境,实现减少医药领域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实现去产能;同时加强对企业研发的指导,加快审评审批,优化政策环境鼓励创新。需求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疾病谱的改变,行业需求持续向上。 【2019-08-02】山大华特(000915)专注儿童药的小而美型公司 校企改革引入发展活力 长期空间:伊可新是我国稀缺的儿童用药品牌。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价值来自于核心产品伊可新的品牌价值:1.不同于普通OTC产品:伊可新不依赖电视广告与终端促销,首次处方发生在医院,家长的二次购买发生在药店或者电商(自费),并且会指定伊可新品牌;2.不同于名贵中药OTC产品:相比阿胶、片仔癀等名贵中药材,伊可新不存在较高的社会库存问题,终端需求保持稳定;3.几代消费者建立的良好口碑:婴幼儿用药的安全性极为重要,伊可新上市20余年,在70后、80后育儿妈妈中间积累了可靠的口碑,至今没有出现过重大的安全事故,消费者不会轻易更换品牌;4.占据学术推广的高点:海外进口品牌“Ddrops”等确实带来了潜在的竞争压力,但是进口品牌无法进入医院学术推广。 短期边际改善:2018年因生产线升级而停产,2019年逐步恢复。我们测算2017年伊可新发货量为14.6亿粒左右,2018年伊可新因为软胶囊压丸生产线升级,导致下半年停产断货,发货量为11亿粒左右;断货期间,公司保证了医院端的伊可新供应(没有损伤医院端的品牌形象),OTC端出现了半年左右的缺货现象(清理了经销商库存);从2019年Q2开始,供货逐月恢复正常,预计全年出货量恢复到12亿粒以上,受出厂价、终端价提高/返点政策影响,净利润率相比2017年有望提高;2020年出货量有望达到16亿粒以上。 校企改革拟更换实际控制人,山东国投或入主带来成长活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有望由山东大学变更为山东省国投。山东大学虽然是国内知名高校,但是受限于制度等原因,在并购与股权激励方面对上市公司的支持都相对有限。从山东国投过去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历史来看,国投对股权激励、员工持股持开放态度。新的实控人也会更加关注公司远期的可持续发展,在儿童药领域通过拓展新产品来做大做强。 围绕伊可新、深耕儿童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是深耕儿童药的小而美型公司,核心品种消费属性较强、不受医保控费影响,是对冲行业变化不确定性的绝佳标的。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3.16、3.81亿元,我们给予公司2020年20倍P/E,对应市值63.20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生儿数量超预期下滑;竞争加剧,伊可新销售额不达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