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圆梦财经 首页 热点概念股 查看内容

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文 确认世界上第二例艾滋病治愈病例(概念股) ...

2020-3-12 09:0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744| 评论: 0

摘要: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刊文,一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被治愈,这是继“柏林病人”后,第二例感染HIV病毒后被治愈的病例。治疗方法与第一例类似,他们都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质基 ...
  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最新刊文,一名被称为“伦敦病人”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被治愈,这是继“柏林病人”后,第二例感染HIV病毒后被治愈的病例。治疗方法与第一例类似,他们都接受了含有CCR5蛋白质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该患者在停止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18个月后,血液内未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柳叶刀》报告称,随后12个月(20119 年 3 月到 2020年 3 月),在该患者血浆中未检测到艾滋病病毒。结合其他临床数据,该患者的艾滋病已经获得临床治愈。

  为了攻克艾滋病,科学家们努力了数十年。世界上第二例艾滋病治愈者的出现,全球3700万艾滋病患者将迎来曙光。除了使用CCR5突变携带者的造血干细胞,CCR5的发现者,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与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教授携手,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造血干细胞CCR5基因在体内实现抗HIV病毒效果。该方法有望将‘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量产,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

  相关上市公司:

  新开源:全资子公司新开源生物旗下美国BioVision公司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拥有前沿的干细跑研究工具、CRISPR-Cas9基因编辑工具等;

  开能健康:参股美国ASC公司,后者拥有全球领先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和TARGATT技术)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获诺贝尔奖)两大技术平台;

  国际医学:参股31%的子公司汉氏联合是干细胞产业领域的先锋企业,建立了全球首家可以同时保存四种胎盘组织源干细胞的“干细胞银行”。

【2020-03-03】新开源(300109):调整配套募资方案 BV助力全年高增长
    3月2日,新开源(300109.SZ)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募集配套资金调整方案。获董事会决议通过。此次募资总额不超过99,200万元,是前期公司购买新开源生物83.74%股权的配套募资,新开源生物的主要标的为美国BioVision,Inc(下称“BV”)100%股权,已于2019年6月实现并表。
    与前期方案相比,新的配套募资方案对发行对象、发行价格以及锁定期都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发行对象由不超过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增加为35名,发行价格由二十个交易均价的9折调整为8折,锁定期由12个月改为6个月。
    关于新开源的此次调整,业内专业人士表示,再融资新规落地后,跟新开源一样,一些此前已推出定增方案的上市公司火速行动,按照新规对方案进行调整,方案的调整整体来说有利于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对公司和投资者来说都是好事。
    BV并表
    全年业绩高速增长
    除调整方案外,近期的新开源也是利好频出,2月29日,新开源公布了2019年年度业绩快报,业绩表现靓丽,1-12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33.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3.92%。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完成收购美国BioVision公司,合并报表所致。据悉,美国BV公司已于2019年6月并入上市公司平台,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大,其实这在公司前三季度业绩上就得到了体现,1-9月,公司实现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54%及29.8%,而7-9月数值为54.44%及64.49%,三季度单季业绩较上半年增长明显加快,而公司2019年全年数据明显好于前三季度数据,这意味着美国BV对公司业绩提振作用非常明显。
    开发特异性冠状病毒抗体
    助力肺炎疫情
    据悉,美国BV位于生命科学顶端,其研发技术、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属于世界一流,在新开源业务发展中的定位属于研发的研发。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BV一直在努力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工具,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和世界各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诊断和治疗。
    面对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特别是2月以来国内多地复工复产等情况。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通气会上,钟南山院士给出的建议有两个,一是复工人员在上班之前必须要接受一次双检测:核酸的检测和IgM(抗体)检测,这两个检测结果能证明没有被感染,可以正常参与工作;二是所有的工厂,自来水龙头、厕所下水道都必须保持通畅。
    专业人士表示,核酸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准确性高等优点,但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产生假阴性、检测资质要求高,且检测时间较长等。
    目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如华大基因、之江生物、达安基因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已批准上市,但受制于试剂盒产能受限以及检测资质、检测效率的限制,对所有复工人员进行双检测存在实际困难。
    而IgM(抗体)检测又区别于核酸检测,属于免疫学检测范畴。与核酸检测试剂盒相比,免疫学检测试剂盒所需的开发时间更长,生产成本更高,但其中的胶体金技术操作简易,也无需任何特殊的设备和场地,其检测时间在15分钟以内,适合非临床的筛查与快检,适合用于目前面临的大面积复工检测。
    针对免疫学检测这一领域,自然离不开针对病毒的抗体开发。据悉,BV提供两个特异性冠状病毒抗体,可用于研究和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目前,这两个抗体已成功通过WesternBlot,ELISA和Immunohistochemistry等研究技术测试。该抗体有多克隆和单克隆两种形式,可以运往世界各地,方便科学家和医学专家更快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以及临床诊断应用,对其下游免疫检测试剂盒研发及生产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9-12-13】开能健康(300272):原能细胞集团子公司原能医学获启明创投A轮8000万投资
    12月12日,开能健康(300272)创建并投资的原能细胞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原能细胞集团")与启明创投签署8000万元人民币A轮增资协议。启明创投将独家对原能细胞旗下的专注于肿瘤免疫治疗创新业务的原能医学进行A轮投资,全力支持原能医学布局肿瘤免疫治疗创新CAR-T技术与单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等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开发。
    开能健康及原能细胞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瞿建国表示,此次原能医学获得行业知名的投资公司启明创投的认可和投资,标志着原能细胞集团在发展目标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知名创投的投资是科创板企业上市非常重要的条件之一,而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富有成功经验和非常深厚的资源,双方强强联手,未来可期。
    据了解,原能医学成立于2015年,是原能细胞集团全资子公司,2018年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建以来,原能医学面向中国及全球未被满足的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临床需求,围绕着肿瘤创新细胞疗法与细胞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全面建成了基于大容量、多样化的1011噬菌体展示文库及抗体发现、人源化抗体技术平台和亲和力成熟的技术平台,已经产生一系列自主创新、性能优越的实体肿瘤免疫治疗的单抗和双抗系列产品线。其中OriBs-1双特异性抗体已建立稳定表达且抗体表达量高于 6g/L 的细胞株,建立了符合稳定性要求的RCB细胞库。临床前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成药性,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973计划"以及上海市重大新药研发项目的支持,正在加速成果转化。
    现阶段原能医学在上海张江核心区面积1300平方米GMP标准的细胞制备中心已投入使用,拥有规范的临床级细胞制剂生产体系和完善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借助这一高标准的细胞制备中心和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多家三甲医院共建的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平台,原能医学在研的其他肿瘤免疫治疗产品将陆续进入临床。
    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OriCAR-102和OriCAR-103探索性临床试验和注册临床进程,加强公司在产品产业化领域的能力建设,扩大临床注册申报与质量研究团队规模,进一步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产品管线,构建肿瘤免疫治疗行业新格局。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中国乃至全球实体肿瘤治疗领域尚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一直以来,我们非常关注细胞治疗技术和产品,尤其实体瘤CAR-T产品,原能医学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和成果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非常高兴有机会投资原能医学团队。未来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努力,推动公司肿瘤免疫治疗产品线不断丰富和完善。"

【2019-10-30】国际医学(000516)第三季度医疗主业收入保持增长 着手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国际医学29日晚间披露了2019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3亿元。由于国际医学在2018年4月完成出售开元商城,从同比角度来看,今年三季度单季的情况可以反映国际医学医疗服务主业的发展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国际医学营业收入为2.29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1.67%。
    对于国际医学而言,公司成功实现整体业务战略转型后,随着新医疗项目的逐步投用,公司已进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在今年三季度末迎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全面开诊这一关键节点。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同西安高新医院、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共同构成了相互依托的三大综合医疗服务院区,搭建起国际医学综合医疗连锁架构,这一架构对公司构建全生命周期大健康产业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院区陆续投入运营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是在今年9月25日全面开诊的,由于开诊时间处在三季度末,该中心的运营对国际医学营业收入的影响暂未反映在三季报中。然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一方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全面开诊后将为国际医学新增超过5000张床位,这能够大幅度提高国际医学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定位于瞄准西北乃至全国领先的医院,由于西北地区三甲医院占比低于全国水平,该中心开诊后有望吸引更多区域内的病源前来就诊。国际医学即将在未来投入运营的另外两个项目同样值得关注,一是西安高新医院二期,二是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前者能够缓解西安高新医院床位满负荷运转的现状,后者则将国际医学的业务触角进一步延伸至西安以外地区,成功实现跨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的输出。
    国际医学深耕医疗服务行业,从开办西安高新医院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医疗服务行业,深厚的行业积累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随着公司医疗服务供给及医疗服务费用的双双提升,国际医学在西安高新医院基础上的规模复制可期。
    着手推出股权激励计划
    与国际医学三季报一同披露的还有一份有关股份回购事项进展的公告,国际医学计划对去年11月董事会审议通过的股份回购方案进行调整,并且将已回购股份的用途明确为股权激励。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428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7%,成交总金额为2.29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医学最初披露的回购方案中,回购股份可能被用于多种用途,包括依法减少公司注册资本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而在宣布调整回购方案的同时,国际医学也明确表示,上述已回购的4千余万股股份将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国际医学表示,此举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核心及骨干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及长期持续稳定发展。
    根据国内A股市场已实施股权激励公司的一般情况来看,在企业业绩和市值表现上,股权激励正向作用明显,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股权激励计划的推出将凝聚公司高管人员及核心骨干的工作干劲,锁定公司未来业绩成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